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清潔校園周邊環境

清潔校園周邊環境

    “雲霧滿山飄,海水繞海礁,人都説咱島兒小,遠離大陸在前哨,風大浪又高,自從那天上了島,我們就把你愛心上,高高的山峰,陡峭的懸崖,寬闊的海洋,洶湧的海浪……”就像這首《戰士第二故鄉》中所唱的,四礵列島之一——北礵島就是這麼一個地方。遠離大陸,氣候惡劣,條件艱苦。島上沒有水電,交通更閉塞,糧食蔬菜大多要依賴三四天才走一趟的渡輪的補給,生活極為不便。

    1991年,張炎明老師從寧德師範學校畢業,分配到北礵島工作。他的家在鄉政府所在地—西洋島,要去北礵島可不容易。從西洋島乘船到下滸鎮,再乘車到達霞浦城關,接著坐小三輪機動車到洲洋鄉後港碼頭,最後再乘船到北礵島。按説生長在海島的是不怕坐船的,可第一次去北礵,那風浪卻結結實實給了他一個下馬威。船離開碼頭近半小時後,船開始左右擺動,風浪也逐漸大起來,眼前只見白茫茫的大海一片,看不到一隻船,幾米高的巨浪不斷地拍打著船身,一浪浪從船頭蓋過船尾。船老大不時地把船速調小,調準船頭避開浪頭,五、六個船員全部圍在船老大旁邊協助觀看、提醒他前方過來的巨浪,並不時地發出吆喝聲(地方喊浪壯膽)。渡船擺動極度厲害,船舷幾度接近海平面,滿船的乘客在船艙裏左右滾動,根本坐立不住,船內哭聲一片。船開開停停,整整開了四個多小時,總算安全到達北礵島碼頭,他也整整趴在船艙裏暈了四個多小時,吐得天翻地覆。事後船老大説,由於洋流的原因,渡船承受的都是海浪的側面衝擊,為了航行安全,要經常拐彎繞道迎浪航行,到了冬天,風浪經常這樣大,這條航線特別危險。上了島,到了學校,他失望了。學校缺少校舍,部分教室和教師宿舍是租住當地駐軍廢棄的營房。年久失修,破敗不堪。

    怎麼辦?自己動手!墻體壞了,抹上。窗臺壞了,抹平。窗玻璃碎了,裝上。沒有黑板,買來黑板漆,自己涂。年輕的書生哪曾幹過這樣的活兒呢?累得腰酸背痛不説,手起泡了,磨破了,裝玻璃時割傷了,只能咬咬牙挺過去了。最後,望著整潔明亮的教室、宿舍,他高興地笑了。

    北礵島是全國有名的軍民共建單位,曾被中宣部﹑解放軍總政治部評為“同心島”。在北礵小學任教的時期,由於表現出色,他被上級領導任命為校少先隊總輔導員。他積極組織學生為駐軍戰士做好事,為駐軍戰士洗衣服搞衛生等。同時他本人由於喜歡唱歌,被部隊首長聘請為“義務教歌員”,教戰士們一些他們喜歡的軍旅歌曲和流行歌曲,用自己的實際行動為當地的軍民共建工作做一份貢獻。

    在這裡,他不僅在教育事業上有所收穫,更收穫了一份甜蜜的愛情。他和一位同樣來自西洋島的姑娘相愛了。在這樣的環境裏他們生活了4年。兩人起早貪黑,為了自己的學生努力的工作著。

責任編輯:鄭路路

熱詞:

  • 最美
  • 鄉村
  • 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