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村娃,貧困的家庭條件使我的上學生涯坎坷無比,是學校及老師們的熱心資助給我解決了上學時的許多難題,也讓我深深體會到了師愛的溫暖。1995年初中畢業,我不假思索地報考了師範院校,1998年,我懷著對教育事業的熱愛與憧憬,走上了三尺講臺,實現了我夢寐以求的理想,我在教學點包班一幹教師就是11年,我默默地用自己的汗水和智慧豐富著平凡的內涵,我默
默地延續著這暖暖的師愛。
一、摯愛,照亮孩子的心靈
(一)、對教育事業的摯愛,我動力十足
1998年畢業後,我來到了僅有兩個班級的下峪村教學點任教,當時學校的教學條件極差,破舊的磚瓦房,木質的門窗,因常年風吹雨淋,墻面退色凹凸不平,門窗木頭腐爛、玻璃破碎,遇到大風大雨天,教室裏的孩子為了躲避風雨,要隨時搬動桌椅調整位置;教師也沒有辦公室,只好在教室裏邊上課邊辦公。即使這樣的教學條件,也阻擋不住我急切任教的那股熱潮。接過我所教的第一個班級——一年級,看到三十多雙渴求知識、純潔熱情的小眼睛,看到他們見到新老師時那無比開心的滿臉笑容,我知道,我的從教之路從此開始了。俗話説得好“萬丈高樓平地起。”一年級是打好基礎的關鍵一年,為了讓孩子們喜歡上我的課,我利用課餘時間認真備好每一節新課,語文、數學難不倒我,可是音、體、美、勞、品德課怎麼上?從沒上過啊?我只好多看教參,多學習,自己揣磨方法,研究對策,在學校裏的時間是有限的,為了不耽誤第二天孩子們的新課,每天都要把教案、作業帶回家,雖然每天忙碌些,但為了讓孩子們多接觸些新事物,多學習些新知識,讓我的班級學習生活更精彩些,讓我的學生學習基礎更紮實些,我認為“教學是件苦中有樂的事情。”
2001年我結婚了,老公説我是個工作狂,整天的抱怨我;2002年冬,可愛的女兒出生了。但懷著對教學的渴求,03年三月,我撇下襁褓中的女兒,又回到了工作中。依然每天堅持早晨七點、中午提前20分鐘到校,做課前準備或為學生輔導、批改作業,晚上還要在家備課。雖然自己的孩子小也需要照顧,而我卻為了更多的孩子,把自己的孩子拋給了爺爺和奶奶,所以説起賢妻良母,我是百分之百的不稱職。但因為我有一個更大的家需要去奉獻,去盡責,所以讓我義無反顧地舍小家,顧大家,全身心的投入到我的工作之中。
(二)、對學生的摯愛,我感同身受
在農村,許多家長為了維持生計出外打工,大部分學生成了留守兒童。這些孩子和平常孩子沒有什麼不同,但由於缺少母愛父愛的呵護,他們往往內心壓抑、性格孤僻。為了彌補孩子們母愛父愛的缺失,我在班級設立了“知心朋友”信箱,以幫助我跟班裏留守兒童進行交流。我曾教過的留守學生張浩,其父母常年打工在外,跟著奶奶長大的他從小缺少父母的關愛,經常和同學打架,不遵守紀律,學習基礎很差,但他最大的亮點就是身材魁梧和有較強的領導才能。如果能調動他的積極性,不僅可以轉化他,還可以讓他認識到自身的價值,並帶領其他同學共同進步。我積極鼓勵張浩同學課餘時間大膽投稿,將自己的知心話告訴老師,從他的投稿中,我了解了張浩對自己的父母很不滿,缺乏父母關愛的他在年邁的奶奶面前更是肆無忌憚,奶奶也一貫地寵著他,散漫的性格造成了他在學習上的不上心,從幼兒園起就已成了老師同學心中的“搗蛋鬼”,但他本性善良,自己也為自己的“搗蛋鬼”稱號很是不滿。在我一次次的細心開導下,張浩心中的煩惱與不滿逐漸解除了,學習上也變得積極了,後來他還利用自己的優勢經常幫助其他同學,在他的帶動下,我班的“知心朋友”信箱越辦越紅火,我也成了孩子們的知心朋友。
課堂上,我跟孩子們是平等融洽的良師益友;課堂外,我們又是一群“志同道合”的玩伴。課下,我總是把自己變成一個頑皮的孩子王,跟孩子們一起跳繩,一起轉呼啦圈,一起做遊戲,一起快樂地玩耍。孩子們臉上的笑容多了,跟我的交流也多了。漸漸地,我的孩子們已不滿足於校內的相處,尤其是像張浩這樣的幾個留守兒童,他們竟在放學後追到我的家裏,他們説喜歡跟我的女兒玩,他們更喜歡在我家裏寫作業。我發現,他們已不再感到孤單,他們也有了自己的快樂,我的家已變成了他們成長的一片樂園。
悠悠歲月,莘莘學子,我們每個人都是從學生時代走過來的,對於教過我們的老師,總有幾個印象深遠、終生難忘的在我們的腦海中徘徊著。每當聽到我的學生對我説:“石老師,你講課真好,我最願意上你的課了!”“石老師,如果你能一直教我們,那該多好啊!”“石老師,你不要走,行嗎?”十幾年了,類似這樣的話語我聽了很多很多,我知道,我的學生喜歡我,而我更愛我的每一批學生。聯想著自己學生時代的艱辛,聯想著那些喜歡我、幫助過我的老師,我也是在愛的懷抱中成長起來的啊!教師的摯愛是照亮孩子心靈深處的一盞明燈,有了它,孩子們才會敞開心扉認同你,快樂地融合到集體當中去,充分扮演主人公的角色,充分享受集體的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