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天柱縣是貴州省貧困縣之一,地處古南嶽群山深處。該縣是白市鎮興旺村是湘黔邊界最邊遠的貧困村,距縣城42.5公里,距鎮政府所在地12.5公里,四週被大山環抱,公路到此就無法再向前延伸,交通極為不便。這裡距離最近的學校也有十幾裏,孩子們的上學問題成為全村民最大的心病。


    1986年,鎮政府為讓適齡兒童就近入學,在這偏僻山村裏留辦招收一、二年級複式班的小學。村“兩委”幹部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上門請王澤清到村小學監時代課,向他説明工資僅有27元,然後他卻滿口答應。次年經原白市學區考核,王澤清被聘為代課教師。


    就這樣,王澤清從那時起,守著寂寞和清貧,開始了漫漫的教書生涯。26年來,他默默無聞地辛苦培育鄉村裏的“花朵”,幫熱情、青春和愛心點燃生命的“燭光”,照亮鄉村前方的道路,照亮侗鄉山寨的一片天空,譜寫著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大愛這歌……
今年59年的王澤清,耗盡心血,將一屆又一屆的學生送出鄉村。除每月為班裏的貧困學生購買鉛筆、作業本等學習用品外,26年來他還為貧困學生墊付了很多書雜費。在一本泛黃的筆記本上,清楚地記有他為學生墊付學雜費的賬目:石平成10元,龍國椿20元,舒清前15元……王澤清説,有的還是1998年以前的“舊賬”,但他從未上門催過學生家長。


    是什麼信念讓他疾心不改?又是何種力量讓他矢志不渝?“有時,愛上一份職業,與愛上一個人一樣,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王澤清説,為了不讓鄉村裏的孩子再出文盲,他要繼續教書。
雖然沒有驚天動地的壯舉,但當危難來臨時,卻胸懷他人,無私奉獻。王澤清便是這樣的人。


    2005年4月27日,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一場突如其來的冰雹。王澤清正帶著5個學生趕路,四處一片野無處藏身,娃兒們疼得抱著他器爹喊娘。他任憑比葡萄大的冰雹打在頭上、背上,彎著腰像母雞護小雞一樣,把學生抱在懷裏。10多分鐘後冰雹停了下來,王老師卻一下子暈倒在地,滿頭都是比冰雹還大的包。學生們看著倒在地上的老師流露出來的痛苦的表情,一個個傷心的地哭了……


     令學生們難以忘懷的是,1996年春天下暴雨,導致山體滑坡,道路泥濘,學生們被困在學校。王澤清用塑料膜剪製成一件簡易的“雨衣”,將年齡的學生一個一個地背送回家。回到家後,王澤清當晚就發高燒,臥床難起。學生們得知老師生病後,紛紛跑到他家中看望。王澤清不顧虛弱的身體,以自家堂屋作教室,把輸液的吊瓶挂在樓板橫樑下,堅持為學生上了一個星期的課。所以,從那時起,王澤清的雙腳患病了,炎熱的夏天都是穿著厚厚的襪子不敢脫。


    因家距離學校6里路,完全靠步行的崎嶇山路,王澤清每天天濛濛亮就得起床,然後就得去學校。在學校忙完工作回家已是大陽下山了,有時遇上家訪,到家已是深夜。
20多年過去了,王澤清所教過的學生,有的考上湖南懷化學院、貴州大學、貴州民族學院、成都體育學院等高等院校;有的成為老師、領導、企業家……但卻默默地為教育事業無私奉獻。


    王澤清是一位被人們遺忘的“赤腳”老師。但他紮根在鄉村,獻身教育的事跡,卻廣為傳頌,感動著十里八鄉的人們,成為鄉村照亮人們心靈、不滅的明燈。

責任編輯:閆冬

熱詞:

  • 最美鄉村教師
  • 王澤清
  • 學校
  • 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