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曾慶祥,男,1963年2月生,中師學歷,小學高級教師。1979年高中畢業後擔任民辦教師,1995年9月轉為公辦教師。從事教育教學工作24年一直紮根偏遠山區,他守著一份凈土,執著一份恬淡,把自己美好的青春灑在了他所摯愛的貧困山區教育事業上。他曾多次受到市、縣、鄉黨委、政府表揚和嘉獎,1998年受到縣政府嘉獎,記三等功,2003年9月被評為桂東縣“十佳師德模範”,2004年9月被評為郴州市“十佳師德模範”。他愛崗敬業、拼搏奮進、無私奉獻、為人師表的先進事跡在桂東縣各鄉鎮巡迴報告後,引起了全縣廣大教職工和社會各界的強烈反響。
“田土雖是國家的,但農戶視土地為生命,徵地的工作不好做,把學校建到我的責任地裏去吧!”
桂東縣是國家級貧困縣,是革命老區。人們把桂東縣比成湖南的“西藏”,最高海拔2080米,平均海拔1200多米。而黃洞鄉南華山村是桂東的“西藏”,是桂東縣最貧瘠、最荒涼的地區。面對破舊的校舍、昏暗的教室,曾慶祥做夢都想在南華山區建一所新學校。2001年根據全縣學校佈局調整規劃,決定把南華片相距40多華里的3所單人校撤併為一所寄宿制小學,由香港“苗圃行動”捐資捐建。但徵地遇到了困難,一些村民提出每畝徵地費10萬元,以及解決家庭子女安置就業要求。這是難以解決的。眼看校址無著落,香港“苗圃行動”的捐資就要成為泡影,對於南華山區來説這是一個巨大的損失。祖祖輩輩盼望已久的新學校會再一次成為一個夢。心裏裝滿對昔日破爛學校痛楚的曾老師心急如焚,來不及與家人商量,毫不猶豫地對滿臉沮喪的鄉村幹部説:“田土雖是國家的,但農戶視田土為生命,徵地的工作不好做啊,就把學校建在我的責任田裏去吧!”當時曾老師家責任田裏種的厚樸(藥材)全都1米多高了,三五年後就是上萬元的收入。這可是全家人幾年來用心血栽培,寄託著全家人的希望呀!家人還指望通過這些藥材過上好日子呢。但曾老師看到幾十年來山裏孩子一直在幹打壘的危房校舍上課的情景,不惜個人損失,動員家人把厚樸挖了當柴燒,無償讓出了自己的責任田來建校。
學校破土動工後,曾慶祥除了負責南片三所學校管理、擔任複式班的教學工作外,還受鄉政府委託兼管建校工程。他比自家建房子還要熱心,只要一有時間就往工地查看用料、工程質量和工程進度等。他常告誡學校施工人員“這所學校的興建是不容易的,要做到少花錢辦好事,保質保量完工。”新校竣工後,請不起人搬校,曾慶祥老師就與另一位老師用最原始的“螞蟻搬家”方式幹起了學校搬遷工作。每天清晨6點多鐘開始,一直搬到晚上八、九點鐘,一個來回就是40里路程,連續幹了10多天才完成三校的合併搬遷工作,使學校如期開學。
為了使學校得到更好的發展,曾慶祥老師還積極爭取當地3個村的村支兩委支持,召開聯合辦學管理會議,並設立了“南華片教育基金”,三個村決定各拿出南華電站的一萬元股金做基金,每年所得的利潤用於完善學校設備,資助貧困生和獎勵學生。今年,曾老師又積極爭取駐村建整扶貧隊的幫助,學校添置了電腦、投影儀等先進的現代教學設備。看著40多個山裏娃興高采烈地搬入嶄新的學校,聽著瑯瑯的書聲,曾老師心裏比吃蜜還要甜。
“家長們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學校,當老師的就沒有理由不關心他們”。
全校40多個學生,大的才10歲,小的只有4歲,離家都較遠,最遠的有四五十里路,全部在學校寄宿。這些學生吃、喝、拉、撒、穿、洗、睡都要照顧。由於年紀小,生活難以自理,晚上睡覺時,曾老師與13名學前班和一年級學生16名學生同擠在一個大鋪上,睡為他們脫衫解帶,起為他們穿衣戴帽,深夜定時叫他們起床大小便。稍不注意睡過頭了,年幼的學生把大小便拉在床上,曾老師不厭其煩,一次次地幫助這些學生換洗衣服、被子。寒冬的山區格外冷,學生取暖也成了問題,特別是每週星期一,學生上學走三四個小時山路,來到學校鞋襪都濕了,冷得直大哆嗦。曾慶祥就從家裏挑來炭火,將40多個火盆全部焐好一個個送到學生手中。寒冬臘月,日復一日,天天如此。
一個冬天的晚上,大雪紛飛,寒風刺骨。學生伍佑松下腹疼痛。曾慶祥大著手電跑到5里外的村衛生所,請醫生來學校給學生看病。他的汗水浸透了衣帽又結成了冰,像一個盔甲,他來不及換衣服就忙著給生病的學生端水、熬藥,整整忙了一個通宵。這個學生的病不算大病,但是由於醫生住地離學校相距很遠,不能及時趕到,使他增加了很多痛苦。從此,他利用業餘時間學習一些醫藥知識,採集一些中草藥給學生治病,並自己掏錢買了一些常用藥品備用。學生有些傷風感冒,曾老師免費予以治療。近兩年來,曾老師數百次送學生看病、為學生熬藥。當別人問他為什麼要對學生這麼好時,他總是憨厚地笑笑説:“人心都是肉長的,家長們把年幼的孩子交給學校,當老師的就沒有理由不關心他們。”
“面對大山的貧困孩子,我雖然掏不出多少錢,但我決心像胡昭程那樣,掏出一顆火紅火紅的心。”
黃洞鄉平均海拔在1300米以上,山高水冷,水稻常常是“十年九不收”,是桂東縣典型的貧困鄉。1979年高中畢業的曾慶祥懷著改變家鄉貧困面貌,讓山民走向致富道路的夢想,來到黃洞鄉都遼小學當上了一名民辦教師,把生命之要植入這片山區教育的土壤。在那裏每月領著5元錢的工資,一幹就是6年。期間,父親長期臥病在床,弟妹年幼,家中正缺勞動力,生活困難,父母非常渴望他回家務農,以便支撐這個家,但曾慶祥為了不讓偏遠山區孩子那一雙雙求知的眼光失望,硬是咬緊牙關堅守三尺講臺。他先後在南華片的都遼、東水、高橋三所單人校任教複式教學工作。過著既是校長、教師又是炊事員、保育員的生活。由於南華山區交通不便、自然災害頻繁,村民都非常貧困。每期開學,他都要翻山越嶺去勸學,有時還要從微薄的工資中擠出錢來幫助學生墊交學費。高橋村村民黃山因妻子殘疾,家庭經濟非常困難,1996年到1999年三年間曾慶祥老師就替其子黃玉良先後共交了745元學費。這對於一個月只有700多元工資、一兒一女上初中每年需4000多元學費和生活費的曾慶祥來説的確實不是個小數目。曾慶祥以校為家,堅持雙休日和節假日在學校值班,修整和保護學校財産,從未領過一分錢補助。
為了擴大學生的視野,曾慶祥把自己家裏的電視機、地面接收器搬到學校,給學生適收看電視節目,使他們從這小小的電視機中感悟到外面世界的精彩,從中學到很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近三年來,南華小學學生的鞏固率達到100%,學生成績合格率和優秀率都為100%,位居全縣前列,他所執教的學科在各次考試、考查中都很優秀。2002年組織參與市級教研課題《綠色食品與我們的未來》研究,獲市三等獎;同年他輔導的學生羅峰獲得郴州首屆中小學生科技節科技發明三等獎,他本人也被評為市級“優秀輔導員”。曾老師從教24年來,所教南華片三個村的畢業學生260多人,佔南華片總人口的1/3。現在,南華片出了大學生4個,中專生7個,高中生18個,學生黃益民2003年成為桂東縣高考文科狀元,考取了西南交通大學。
“面對大山的孩子,我雖然掏不出多少錢,但我決心像胡昭程同志那樣,掏出一顆火紅火紅的心”。這樸實的話語,就是曾慶祥教師24年來一直紮根遠貧困山區教育事業的真實寫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