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個人檔案
●出生年月:1983年2月 ●畢業學校:曲靖師範學院
●任教學科:語文、數學、音樂、政治、地理
●從教地點: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黑支果鄉馬稍村營盤小學、黑支果鄉初中
●任教經歷:2006年10月——2009年8月黑支果鄉馬稍村營盤小學;2009年9月至今黑支果鄉初中
梁春林在營盤小學上課。(資料照片) |
投稿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珠市口東大街5號光明日報社社辦公室(請註明“最美鄉村教師2012投稿”字樣)
投稿郵箱:zmxcjs@gmw.cn
聯絡電話:010-67078888
人生箴言:
活在當下,心存感恩;做自己想做的,盡力把它做好;做自己和別人最美的天使。
他人評價:梁春林的工作和生活狀態可以説就是雲南廣大農村教師的一個縮影,在昭通大山、在怒江峽谷、在迪慶高原、在版納密林,哦,還有幾乎沒有通路的獨龍江鄉……像梁春林一樣工作和生活著的鄉村教師比比皆是。在我看來,儘管這些鄉村教師中的大多數並沒有因為顯著的業績被列入表彰名冊,但不能不承認,因為他們的堅守,才得以構築起邊疆民族貧困地區基礎教育的堅實脊梁。堅守,本身就是一種奉獻,更何況他們往往一踏入教師這個行列,付出的就可能是一生的心血和全部的愛,而他們的需求卻是那麼微小,微小得令人不忍直面。
——中國教育報駐雲南記者 楊雲慧
2006年,大學剛畢業的梁春林考上了農村特崗教師,被錄用到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廣南縣黑支果鄉馬稍村的營盤小學。
10月20日,是他去報到的日子。校長和教導主任騎著摩托車來接他。梁春林見到他們時,倆人仿佛就跟泥人似的。當時,梁春林還奇怪怎麼會是這副模樣。但在山裏奔波了30公里後他明白了,在如此顛簸的土路上奔走,再乾淨的衣服也會沾滿泥土。
那天下午,彎曲坎坷的山路是那樣的漫長。大約行駛了兩個小時,還不見學校的影子。
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梁春林出生在一個鄉村教師世家,爺爺和父親都曾是優秀的鄉村小學教師,在他兩歲時,年僅28歲的父親患癌症不幸去世。
獨自帶著兩個孩子的媽媽,迫於生活的艱難,改嫁給一個農民。梁春林與弟弟從此只好和爺爺奶奶一起生活,上學住校,週末再走兩小時的路回家。因為沒有了父母的呵護,他和弟弟經常被人欺負。去找媽媽,卻常看到媽媽和她的新丈夫在吵架,繼父不光遊手好閒,還好賭。在梁春林六年級時,一天,媽媽給了兄弟每人20元錢,含著淚離家出走了。幾個月後,她的丈夫也出走了,還留下了同母異父的兩個小弟弟。
就這樣,撫養四兄弟的重擔全落在了年邁的爺爺和奶奶肩上。兩位老人不得不下地幹起了農活。每次放學回家,在公路上遠遠地看到爺爺犁田的背影,小春林的眼淚就不由自主地流下來。家裏沒有什麼吃的,每年四五月間,常常是一碗酸湯、一碗淡菜和一個蘸水。
懂事的梁春林不忍心看爺爺、奶奶受苦受累,很想輟學回家幹活,但每次一提這事,就會被爺爺嚴厲地制止。於是,他暗下決心:要好好讀書,長大有本事了,讓爺爺奶奶吃好、穿好,好好孝順他們。
但是,從小體弱多病的他,慢性鼻竇炎未愈,又患上了風濕病、胃病、腎結石。從16歲開始,被同學戲稱為“藥人”的梁春林就不得不一邊讀書,一邊打工賺錢治病、交學費。憑藉毅力,他終於考上了曲靖師範學院。
青春在大山裏閃光
石木結構的破舊校舍,沒有電視,沒有手機信號,吃的菜自己種,喝的水要到山腳下去挑。教學設施陳舊,潮濕的宿舍,破舊的桌椅,還要隨時準備好釘桌椅的小錘和釘子……
這就是梁春林工作的學校。
剛來的他被安排教一年級的新生。這個村只有居住在學校附近的是漢族,有百分之六七十的學生都分散居住在偏遠的苗族村寨。
開學那天天還沒亮,睡夢中的他忽然聽到院子裏有腳步聲,原來是上學的孩子們。
他趕緊洗把臉,走進教室,只見孩子們靜靜地坐在那兒瞪大了眼睛看著他。他問:“你們怎麼來得這麼早?”學生們什麼也不説,還是瞪著眼睛看著他。他笑了,台下的學生們也跟著笑了。梁春林就這樣開始了他的教書生涯。
看到這些淳樸可愛的孩子,他心情一下好了很多。那堂課他決定不講課文,只是和孩子們像朋友那樣交談。但令他頭痛的是,30多個學生中大多數是苗族,聽不懂漢語。而短短的40分鐘,破舊的桌椅卻倒了幾次。他的心情又沉重起來:這樣的辦學條件,加上語言不通,今後該怎麼開展教學呀?
在師範學院裏學的教學技巧到了這裡不管用。通用課本裏的很多東西對於大山裏的孩子來説都是聞所未聞的,比如説閃爍的霓虹燈、飛馳的磁懸浮列車、寬闊無垠的蔚藍色大海,甚至連“足球”、“排球”都沒見過……梁春林只能從學生實際出發設計教學。每次講課都變換著方式極力讓學生能夠理解。他不懂苗語,而很多學生又不會漢語。梁春林就讓聽得懂漢語又會説苗語的學生用苗語講給聽不懂漢語的同學聽,於是便創造了“雙語教學法”。
2007年11月25日,天下著小雨,寒風呼呼地刮著。一個叫侯成富的同學沒來上課,他曾在一次期末考試中數學得了滿分,向來很聽話。這個懂事的孩子是不是生病了?梁春林心裏忐忑不安。
放學了,雨還沒停,踏著泥濘的山路,梁春林走了1個多小時的山路,終於來到了侯成富住的寨子。幾戶人家的苗族村寨,就坐落在山頂,梁春林很容易就找到了侯成富家。原來當地苗族有“忌腳”不能出門的風俗,孩子沒能來上學。
這裡屬邊遠的民族地區,居民以壯族、苗族為主。因為貧窮,村裏的青壯年一撥又一撥地外出打工去了,只剩下老人與小孩。房子破爛得隨時都有倒塌的可能,生活十分艱辛。寒冷的冬天,孩子們穿著單薄、破舊的衣服走在泥濘的小路上,爛得不成形的雨具無法保護他們,到了教室衣服已經濕透,孩子們有的感冒發燒、有的肚子疼、有的嘔吐。下課之後,他們就蹲在教室的角落裏哆嗦著吃裝在塑料袋裏的冷飯。
這一幕幕在當地司空見慣的場景深深地刺痛了梁春林的心。他想起了自己的童年,這裡的孩子並不比他兒時好多少!他打消了一度想調離此地的念頭,決定盡己所能為孩子們做一些事情。
於是,每個學期開學他專門給學生們準備一大包常用藥,有治頭疼的、肚子疼的、跌倒摔傷的,這些藥對孩子們很有效;天冷的時候梁春林會買些襪子、鞋子送給家裏條件差的學生們;開學的時候發給學生學習用具,給他們零用錢……
梁春林咬牙堅持著,在堅持中他愛上了他的學生,也愛上了這片土地。
第一學期的統測成績出來了,梁春林教的學生取得了全鄉第一名,當年他被鄉里評為“優秀教師”。
助學路上獻愛心
2009年9月,表現優秀的梁春林被調到黑支果鄉初級中學任語文老師。
在山區教書的過程中,敏感的梁春林發現由於貧窮落後,山裏孩子輟學、失學的情況很嚴重。如何能減少輟學失學的問題,為民族山區教育事業多盡一份力呢?
於是,課餘,梁春林四處呼籲社會各界人士積極助學。他聯絡到美國趙氏廷芳基金會,資助了60名單親子女和孤兒。從2009年至今,經他聯絡,各界愛心人士共資助了200余名貧困生,在近6年的時間裏,他聯絡的資助金額有10萬餘元。
有一個姓孫的同學,學習成績很好,是個很懂事的孩子。由於家庭貧困,小孫初中三年每個月都獲得了美國趙氏廷芳基金會的生活補助。如今,他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高中卻因窮困面臨失學,不得不隨親戚去廣西打工種桉樹。梁春林得知這一情況後心裏很難受,他給南京的愛心人士張筱超姐姐打電話,請她幫忙。張姐姐很乾脆地答應了,願意幫助小孫同學解決高中三年的學費和生活費。梁春林長舒了一口氣,“小孫説能讀完高中是他最大的願望,可我希望他能讀完高中、大學將來揚眉吐氣”。
雖然每天都在不停地忙碌著,但梁春林覺得這樣的生活很充實。唯一讓他感到內疚的是爺爺奶奶都相繼過世,而自己還沒來得及盡孝道:“沒有能夠多陪陪爺爺奶奶,沒有讓他們過上好日子,沒有給在讀大學的弟弟足夠的學費和生活費,這些都讓我慚愧。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完成爺爺、父親交給我的任務,也是我一直以來想做的——做一名合格的教師!”
(本報記者 任維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