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他,身高不足1.5米,佝僂的身軀卻盡可能地昂首挺立著;他,工作20多年了至今還只住著學校的兩間舊房,“過得不錯,學生們都喜歡我這個‘三郎’老師。”
這個人稱“三郎”的中年漢子,就是湖南省邵東縣黑田鋪鄉高家鋪中學教師陳善明。
“三郎”的昵稱,是老教導主任黃吉芳自然而然地説出來的,記者一再追問,發現果真名副其實:一是他工作起來不要命,人稱“拼命三郎”;二是他從教20多年來,拿了無數個第一,業績“一郎”;三是他全身心撲在工作上沒顧上妻子和兩個孩子,在家裏的地位屈居“四郎”。
敬業精神:鉚足了勁的“拼命三郎”
從省城坐2個多小時的汽車到邵東,再坐汽車走40多公里的山路,彎彎曲曲的馬路邊,3幢半舊房子圍成的小校園,這就是陳善明工作了18年的中學。而此前8年,他先後工作過的4所小學,條件比這更差。
“但是無論在哪,‘三郎’的拼命勁無人可比。”教了40年書,當年把“三郎”從小學老師破格“擢升”為中學老師的黃吉芳這樣評價。他與“三郎”住隔壁,十幾年來,他親眼看到“三郎”
幾乎每天都是5點鐘起床晚上10點才睡,整整17個小時,他不是在上課,就是在閱卷、備課、家訪或找學生談心,最多時他同時教5門課。
學校現任教導主任童文衛説:“這麼多年來,陳善明平均每週授課數都在20節以上,去年平均是23.5節,最多一週上過25節。”1999年,陳善明本已擔任初三2個班的語文、歷史、政治、勞技課,因為一位老師休假,他又主動接下這位老師一個班的數學課,有些天曾經每天上12節課。老師們都説,這麼多年來,他一直是一人幹兩人的活。
為什麼這樣?陳善明回答得很樸實:“鄉下學校太偏僻,沒人願來,老師們就只好一人頂倆了。”同事們不這樣看。“陳老師太愛教書了。”初一女老師李永紅説,“他就像一台鉚足了勁的發動機。”
教學業績:26年來拿了18個第一的“勇爭一郎”
陳善明在“拼命”的同時,教學業績也相當了得,“26年來,拿了18個第一。”7月27日下午,學校的老師們和聞訊趕來的兩名家長,扳著手指頭算給記者聽。2005年上學期,陳善明在全鄉同年級期末統考中,拿下了5個第一名,他帶的班級都囊括過全鄉各科第一名。
沒有上過全日制大學,民辦教師出身的陳善明,面對的又是基礎比較差的大班額(鄉村師資緊缺,最多時他班上的學生達93人)學生,拿下這18個第一,可不是簡單之事啊!
1985年,復讀一年仍差3分的陳善明,鬱鬱地回到老家,成了一名月薪27元的代課老師。“我和學生交朋友的方式是上課做遊戲唱歌。”性格開朗的陳善明説,這種特別的教學方法效果很好。陳善明發現,自己還真是個當老師的料。
陳善明確實適合當老師。曾經有個學生調皮厭學,父母在外打工沒時間管,學校老師沒一個能管得了他。陳善明找他談心,他愛搭不理。“要不,我們比比籃球?”陳善明向那個身高一米八多、籃球打得不錯的小夥子發出挑戰,結果陳善明10投9中,學生才投中5個,這下他服氣了。後來這個學生不僅順利考上了高中,還上了大專。
“在我眼裏,沒有差生。”正是因為這一點,多少年來,陳善明任教的班,總是人滿為患,有的甚至從縣城轉來。家長們説:“孩子交給陳老師,就是放心。”
妻兒面前:沒房沒錢的“家中四郎”
20多年了,陳善明教的學生中出了2個博士、10多個碩士,還把2個農村留守孩子培養成國家級數學奧賽三等獎獲得者,今年還教出了全縣的中考狀元。學生沒錢上學,之前要交學費的那些年,他至少墊了兩三萬元;學生病了,他自己掏錢送他們上醫院;學生帶的菜不夠,他的家就成了學生的免費食堂。
為了學生,他甚至付出了健康的代價。2002年9月15日夜晚,風雨交加,在家訪回來途中,陳善明重重摔倒後不省人事。一名學生家長髮現後把他背到4公里外的衛生院,經診斷發現陳善明摔斷了手臂和脊椎,使他原本就有點彎的背更佝僂了。而這次,陳善明才休息了3個月。2005年春,為勸學,在家訪途中的大雨裏,他左手肘關節再次摔脫臼。
對學生這麼細心,但對妻子和孩子,陳善明的付出卻實在太少了。由於缺乏輔導,他的女兒只上了個大專;妻子本來在外做生意,硬是被他拉回學校為他的工作服務,“兩個人拿一個人的工資”;結婚二十幾年,至今連間房子都沒有,一直住的是學校的舊教室;70多歲的老父親家離校不遠,但只有放假和過年陳善明才回去,不僅如此,因為家裏時常有學生吃飯,老父親還要隔三岔五地給他送菜。“所以在家裏,我的地位是第四,‘四郎’。”他嘿嘿笑著。
為什麼這麼投入?為什麼對學生這麼好?陳善明説,曾經有機會他可以做生意發財,也有機會離開這窮鄉僻壤,但是因為“教書讓我快樂”,“從學生身上學到了很多東西”。而且,他的“多才多藝”,也都是當老師後跟學生學的。所以,陳善明願意一輩子當“三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