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老師給學生上課 |
西二屯是木蘭縣東興鎮五一村的一個二十幾戶人家的自然屯,地處小興安嶺余脈的大山深處,三十年前這裡一窮二白,是教育的盲點。屯裏的孩子要想唸書就得翻山越嶺十幾裏到五一村小學。1980年教育實施密網布點屯屯建校,西二屯也將要設制下伸點。
三十年前的一天,作為村裏唯一一名知識分子,只有初中畢業的劉效忠被村長告知他被任命為下伸點的帶課教師。起初擔著生産隊好幾項工作,工分最多的劉效忠還有些不情願。家裏人也堅決反對。但村領導幾次上門苦心相求,他經過激烈的思想鬥爭,終於走上了講臺。成了一名鄉村教師。從此他校長、主任、各學科教師,一肩全挑。
由於屯裏的11個孩子年齡參差不齊,班級是四組複式。劉效忠每天要備一至四年級,各學科的課。當時只有初中畢業的他深感自己業務能力有限,為了能成為一名真正的好老師,他參加了縣裏組織的中函學習,從此每個星期天和寒暑假他都要騎車幾十里去鎮裏學習。
由於學校門前那條小河一到汛期就會漲水,劉效忠每天早早的站在河邊挽著褲腳等待著迎接學生的到來,把他們一個個抱過河去,放學時再把他們送過河來。這一抱就是三十多年。
三十年前交到劉老師手裏的學校是兩間四處透風冬天不暖夏天陰冷潮濕的小土屋,一塊大黑板、兩盒粉筆、四五張缺胳膊少腿的桌椅,為了改善教學環境,劉效忠老師利用業餘時間,從自家拿來木板釘子把桌椅修好,從村裏要來報紙帶領學生把墻棚裱糊一新,自費買來玻璃和油漆把門窗裝飾一新。
劉效忠家裏上有老下有小,一心撲在工作上的他幾乎沒有時間照顧家人,他的愛人承擔了幾乎全部的家務活,安排著一家人的起居,默默支持著他的工作。
西二屯地處貧困山區,農民們對孩子上學的事並不十分在意。學生輟學在當地是常見的事,也是農村學校最頭痛的事。作為班主任,劉效忠下定決心決不讓一個孩子掉隊。學生王晶的父親遭遇車禍去世,她與年邁多病的祖父相依為命,無力繼續讀書。劉效忠主動承擔了王晶的全部讀書費用,並且頂著家人的反對,讓她吃住在自己家裏。多年後,王晶順利拿到了高中錄取通知書。
一九九二年春,村邊的樹林引發了一場山火,坐落在村邊山崗的學校,和火場只有一道之隔,隨時都有被吞噬的危險,劉效忠當機立斷跑回家把家裏的被褥全部抱來了,在河溝裏浸濕蒙在了校捨得屋頂上,火被撲滅了,學校保住了,可他家的被褥已經千瘡百孔,污水淋淋難以再用。一家人只能用外套當被褥將就了好幾天,為此,劉效忠的愛人埋怨了他好久。
後來政府投資大面積改造學校教室。學校領導決定讓學生放假幾天,為了不耽誤上課,劉老師把學生帶到了自己的家,把年邁的父母,白天寄住在鄰居家,晚上再接回家中,他的愛人成了孩子們的臨時清潔工。他利用課餘時間,抬石頭、壘墻腳,到村林場砍樹。早上幫泥工們把泥和好,白天上課、課間幹勤雜活,晚上睡在工地看材料,幾乎日夜泡在工地,在他的努力下,一所新校舍終於提前竣工。
朝鮮族學生金明明父親體弱多病,喪失勞動能力,母親去韓國打工,多年杳無音信,金明明失去了母愛,每天還要承擔很多家務活,幾次想要輟學都被劉效忠一次次的家訪給找回來了。劉效忠在生活上體貼關心他,贈衣物學習用品,還讓同學們主動和他一起玩耍,讓金明明感受到了學校集體的溫暖,走出了生活的陰影,通過努力學習他考上了高等學府,走出了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