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推薦理由
崔老師根據自己學生的情況,創建了三面黑板、取消講臺、讓學生自主管理的杜郎口式教學模式,讓以前所謂的“亂差”的學生變得自主獨立,學生們學習成績也很優異,如今這座偏僻的農村小學變成了一道風景,外人要買五十元錢一張的門票方能進校參觀。
主要事跡
1998年崔其升第一次來到杜郎口中學時,當時學校的情況是,初三年級一個曾經有60名學生的班,中考前只剩下了11名學生;全校一年升入重度點高中的學生僅是個位數。而最為重要的是初中3個年級每班有一半的學生跟不上教學進度,厭學思想嚴重,輟學現象時有發生。
崔其升首先對輟學的學生進行了回訪,發現他們輟學的主要原因不是家庭經濟困難,也不是家庭發生變故,而是他們感到學習困難,不願在學校“活受罪”。 一連許多天,他拎著個板凳四下裏聽課。一年多時間,他聽了近一千堂課,他發現許多老師上的課,學生很不愛聽,死氣沉沉,表面上看起來秩序很好,實際上,學生的思想早開小差到了“爪哇國”。
而學生們的一句話:“老師講的課,還沒我們自己講的好呢”刺痛了崔其升,他有一個想法,何不就按學生的想法試一試。他首先將好課的評價基點定位於學生的“動”:他要求課堂氣氛要熱烈、和諧、民主,學生敢問、敢説、敢爬黑板、敢下桌討論,形成一種積極主動,爭先恐後,緊張活潑,讀、説、議、評、寫貫穿始終的課堂學習環境。而且課堂形式要多樣。採取各種各樣的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男女生競賽、曲藝節目、討論辨析、小品表演、擂臺比武等,都可以堂而皇之地走進正式課堂。每堂課老師講課不能超過十分鐘。
這種評價標準觸動了教師的靈魂,很多老師不適應,崔老師就讓他愛人首先試行。教改最艱難的時候,有人對崔老師的愛人貼了大字報。但是,非議的壓力遠遠不及崔其升看到學生們活躍、求知的眼神給他的動力大,他咬牙堅持教改。
一些教學骨幹教師躍躍欲試,産生了嘗試課改的興趣,這些教師的新課,在全校教師中引起了廣泛的影響。三年的改革嘗試,不僅使學校擺脫了被撤並的困境,而且結出了令人欣慰的果實。到2000年秋,一向在全縣中考倒數第一的杜郎口中學,已經步至中游地帶。更為重要的是,教師的改革意識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越來越高,課堂一掃往日的沉悶與單調,澎湃激蕩起改革的活力與生氣。
2001年秋季,國家課程改革的推展,給了在改革之路上摸索的杜郎口中學以極大的鼓舞。以前所進行的許多教學改革舉措,與新的課程改革的理念不謀而合;此時,崔其升又有了大動作:“課堂時間採用‘10+35’模式”和“取消講臺,小組合作,讓學生動起來”。崔其升總結:教育教學的最大悲哀在於包辦。
學生們的積極性完全被調動起來,2010年劉延東同志到校參觀時,課堂上同學們説到自己的理想,這時候,有同學把他的“話筒”對準了劉延東同志,問起了她的理想,被這種氣氛感染的劉延東同志親切地談起了自己曾經的理想。。。。
如今杜郎口教學方式早已成了一種模式,一種教學相長的教學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