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記紮根山區任教年之久的翟剛所同志

    他,年僅44歲,但身體瘦弱的可憐,滿頭銀發,滿臉皺紋,下肢萎縮變形,容貌和年齡極不相稱;他,紮根山區,30個春秋,風霜雪雨10000多個晝夜,始終如一,少年—青年—中年,兢兢業業地工作,無怨無悔地奉獻;他,酷愛自己的事業,酷愛那些山裏娃,山裏的老百姓舍不了他;他30年如一日,拼命工作,教學成績顯著,為國家、為社會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合格人才,贏得了各級領導、政府的好評,贏得了老百姓的讚譽。然而,他卻是一個不是教師的“教師”,既沒有教師編制,又沒有任何“名分”。前20年,年薪500元的報酬,近幾年,年薪2000元的工資。當今時代,他沒日沒夜地工作,日工資僅6.5元,辛勤工作,30 個嚴寒酷暑,所得報酬不及現在同齡人一年的收入,付出與回報形成極大反差,如何養家糊口,不言而喻。園丁、蠟燭、春蠶這些美譽在他身上得到充分體現。他就是紮根山區30年之久的翟剛所同志。
 

    翟剛所同志1967年出生在昔陽縣皋落鎮北岩村,此地是一個四面環山鳥叫喚,石板當房不見天的山崖小村,全村70多戶人家居住在一塊大岩石下,地處偏僻,交通不便,只有步行到30余裏山路才能見到車輛,是昔陽縣有名的條件最差的一個山莊。1982年6月,天資聰穎、勤奮好學的翟剛所同志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昔陽重點高中—昔陽中學,山莊裏飛出了金鳳凰,北岩村的父老鄉親為翟家慶賀祝福。然而,翟剛所同志8歲喪父,全家兄妹7人僅靠母親一人拉扯。面對家境貧困,實在難以維持學業的他,入學三個月,含淚謝絕了老師的挽留,只好輟學回家。當時由於北岩村自然條件惡劣,用個外地的老師實在困難,經聯校和村委研究決定任用翟剛所,培養自己的教師。於是15歲的他從此步入了教育的大門,擔當起了教書育人的責任,邁進了人生艱辛的第一步,彈指一揮間,一幹就是三十年。
   

    翟剛所同志當上了教師以後,面對山裏孩子們的求知欲面孔,面對父老鄉親們的殷切厚望,面對家中老母親的一遍遍囑咐,他下定了決心幹一輩子,當一名名副其實的好老師。憑著對事業的執著追求,憑著一個少年的滿腔熱情,他勤奮刻苦,虛心好學,工作紮實,任勞任怨,自己一邊幹一邊學,利用節假日跑出山外,步行30里,到皋落鎮尋師拜友,求學求教,充實自己。一個條件十分艱苦,待遇十分微薄(1.5元⁄日)的單人校,一個多級複式班,一個偏靜的小山村,一群在山崖下成長的山裏娃,教學成績竟然超過了多人校,超過了骨幹小學,名列全鎮第一,一時間轟動昔陽縣教育界,他一個不起眼的小年輕人也小有了“名氣”。局領導派人了解情況,總結經驗,他多次被評為縣鄉兩級模範。倍受鼓舞的翟剛所同志從此更加信心百倍,全身心投入到教育事業中。多少年來,他所帶的畢業班一屆又一屆,他所教的學生一茬又一茬,屆屆學生合格率均達100℅,茬茬學生平均分都在85分以上。他盡職盡責、默默奉獻,從不計較個人得失,他所培養的學生現已不計其數,分佈在祖國各地,成了國家的有用之才,從領導到群眾再到自己的學生,誰都知道翟剛所是一個優秀的山村好老師,但誰知道他現在還是一個沒有編制、一天工資6.5元的“代課教師”呢? 
    

    二十多年來,翟剛所同志積極上進,努力追求,在漫長的人生道路上一步步邁出了堅實的步伐,請看他日記中的一句話“我沒有奢望,我要為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而奮鬥”。真的如此,他沒有想過出人頭地,也沒有想過名利地位,他心裏只有一個念頭就是教好書,當一名好老師!多年來,他沒有因病因事請過一次假,他沒有因任何原因給領導出過一點難題,給老百姓造成一點不滿,儘管自己離聯校路途遙遠,交通不便。但他憑著自己的兩條腿,憑著自己一顆火熱的心,從未耽誤過一次聯校組織的任何活動。開會他準時參加,考試他按時到位,教研他次次不落,進修學習他積極參與,他自知自己學歷不高,知識淺薄,為了自己的事業,為了山裏的孩子們,他必須下大力氣提高自身素質和教學能力,才不會耽誤學生。多年來,他跑省城、上地區、去縣城、到聯校,利用節假日學習進修,不知買了多少書籍,不知拜了多少名師,先後自學了高中課程,大專課程,取得了大專文憑,領取了教書資格證書,普通話等級證書等等,現在他已是一個教學第一線的骨幹教師和排頭兵了。
    

    二十多年來,他舍小家為大家,舍了自己為別人的模範事跡眾所週知。他工作起來毅力超常,幹勁驚人。他愛校如家,愛生如子。三尺講臺就是他生命的全部空間。對他難以維持一家三口人的一般的生活光景來説,有的人恥笑過他,有的人奉勸過他,有的人資助過他,妻子埋怨過他。但他毫不後悔,更不退卻,回答別人的總是那句話;“我在這大山裏鑽了大半輩子,挺有意思哩,越老越捨不得這些孩子們了。”隨便舉幾個例子吧:首先一輩子最使他覺得內心愧疚而且使他吃不下飯,睡不著覺,眼淚不知流了多少的一件事就是愧對自己的老母親。那是在2001年5月,老母親病倒在床,他幾次想回家照看老人,但工作實在脫不開身,今天推明天,明天推後天,僅僅用了一個晚上,回家給含辛茹苦養育自己的母親住了一宿,第二天又匆匆返校,直到母親病逝,在彌留之際他也未曾見上一面,更談不上在母親床前盡孝了。
   

    那是1989年的冬天,寒冬臘月,眼看就要過年了,按照教育局的統一安排,聯校組織期末集中統考,然而天有不測風雲,連續幾天的鵝毛大雪下個不停,路上積雪半尺多厚,山上就更不可通路了,這時的翟剛所同志他想到的不是困難,想到的不是退卻,而想的更多的是如何不耽誤學生的考試,到了平路還好説,問題是這一段山路該怎麼爬呢?背!憑著自己年輕的身軀,一定要把十二個同學背下山去。就這樣,一清早起來,翟老師就一個一個地背著、拉著、拽著……

    同學們一個不少的準時參加皋落考試了。對他這種行為,領導和家長無不為之而感動。正當翟老師把教育事業當做自己生命全部之時,22歲的他被檢查患了腓中樞神經損傷,導致腓肌萎縮,當時醫生講,北京有一家醫院能治此病,但對翟老師來説,一方面丟不下山裏的孩子,另一方面昂貴的醫療費用對於自己年收入500元的人來説,實在是一個天文數字,心想以後再説吧。於是錯過了治療時機,落下了殘疾,現在看他的下肢萎縮的除了骨頭就是一張皮,難看的叫人不敢正視,已影響了正常行走。就是這樣一個身體狀況,他仍然毅然決然地戰鬥在教學第一線,掙著他每日7元錢的工資。

    翟剛所同志15歲從教至今,30年來沒有享受過一天,沒清閒過一天,沒休息過一天,30年中有21年在單人單校,多級複式的大山裏工作。近6年被聘到趙壁鄉白羊峪學校任教,所到之處都受到當地幹部、群眾、學生的擁護,無論在那裏工作,他都是默默無聞,無怨無悔,無論何時何地,無論那一天,他都既是老師又是家長,辦公室的抽屜裏都放著各種預防藥,學生的家裏都留下了翟老師的足跡。水峪學校是一所寄宿制學校,有二十多名學生吃住在那裏,翟老師除代課外還負責著這些學生的食宿,為了學生的安全,翟老師離開了自己的宿舍和同學們吃住在一起,全校師生看在眼裏疼在心裏,用家長的話説:“翟老師比咱當父母還靠實哩!”那裏還有15個跑校生,每當颳風下雨,翟老師都要一個個與家長取得聯絡,點點滴滴的模範事例舉不勝舉。翟剛所同志不論在哪工作,哪的幹部群眾學生都捨不得讓他走,學生畢業每屆都是哭成一片,捨不得離開他們心愛的翟老師,他培育出來的學生,逢年過節都成群結隊地去拜訪他,看望他。下面是幾個幹部、家長、學生的講話和來信:皋落鎮北岩村黨支部村委會有一個證明材料其中有這麼幾句話:“翟剛所同志工作勤勤懇懇,學生每次考試都名列前茅,我們一個不足200口的小山莊,能有14名中專生,25名大學生,多名高中生。這與翟老師的苦心工作是分不開的,我們全體村民一致申請領導給翟老師一個轉正的機會。”水峪村黨支部書記劉捧壽在與採訪翟剛所同志的山西電視臺記者座談會時,這樣説:“翟老師是咱老百姓的教師,他心裏貼著咱受苦人,今年我們村新蓋教學樓,翟老師説啥也不能調走,這裡的老百姓需要他,學校需要他,學生需要他。”水峪小學六年級學生李旭嬌在給翟老師的一封信中這樣寫到:“我給老師説説心裏話,敬愛的老師,這封信是我含淚寫的,您對我們的恩情,我們不會忘記;您對我們的諄諄教誨我們永記在心;您那慈母般的關懷我們刻骨銘心;您多少次和我們談話,深深地溫暖著我們每個同學那幼小的心靈。在這裡我想真心地喊一聲——親愛的父親。”李穎同學説:“您是我有生以來遇到的最好的老師,上課時您和藹可親,和我們是融洽的師生關係;下課時,您非常高興地陪我們活動、遊戲,和我們是無話不説的朋友關係;放學時,您千叮嚀萬囑咐,和我們是家長與孩子的關係。”……類似像以上學生、家長、幹部、群眾的評論和來信實在太多了。這足以説明翟剛所同志不愧為“人民教師”這個光榮稱號。

    現在,由於工作的需要,他被聘到皋落鎮庫城學校任教,為了生計,他繼續做著超負荷的教學工作,超負荷的身體支出,使得他殘疾的身軀越來越嚴重,想看病卻沒有經濟能力,該怎麼辦?他充滿了無限的惆悵,在他的眼神中充滿了無助的目光,什麼時候才是頭啊?他又陷入了深思……

    以上是翟剛所同志的點滴事跡,他雖然沒有驚人的壯舉,沒有什麼感天動地的光輝業績,但從他身上永遠體現著一種思想,一種精神,一種品德:即人民教師的無私奉獻,真可謂“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燭成灰淚死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