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81年我師範畢業從城裏分配在離縣城70千米的楓溪鄉。到學區報到的第二天,學區校長就告訴我,分配你到相對富裕的小珩村任教。學區校長用自行車駝著我到學校。到了學校一了解,學校有7名教師,負責人是比我高二屆的下鄉知青考上師範的,本地的教師6人,文化程度小學、初中、高中都有。學校是清一色60年代的土墻房,走進教室墻上,地面到處坑坑洼洼,下雨還積水,高低不平、長短不一的桌凳,擺放在狹小的空間裏。老師們很熱情地對我説:“小賴,你剛來,什麼都不方便,吃飯就到我家去.”盛情下,我來到與我年齡相倣的邱老師家裏,周邊的村民們聽説來了一位小老師(那年我18歲,個子較小),向我問這問那。我分明看到村民們的臉上寫的好奇,狐疑,對我這新老師不信任,但關心的成分還是多了一些。

那一年我任五年級的語文,兼班主任。上課起立,個別女生因入學遲,年齡比我小不了幾歲,個頭比我還高,確實很壓抑,沒辦法,硬著頭皮,堅持了下來。村支書也常到學校來,不知是關心學校,還是擔心我,時常在我教室門口轉悠。一個學期過去了,我的教學成績在學區名列前茅。好傢伙,大家都來向我道賀,支書握住我的手,第一次叫;“賴老師,好好幹,教好了到鄉里教中學。”我知道他是真誠的。

動員入學是難事。上面要入學率,鞏固率。村小學稍大的女童都要燒飯,洗衣,打豬草,帶弟妹。更糟的是課本費,學雜費的收繳成了大問題,老師收不齊交不上階段性的費用,則要扣壓工資,老師們都墊資上課。教室裏除了學生,還有他們的弟妹,學生的弟妹鬧了,就給一塊糖。家訪是常事,不家訪,溜生就難以控制,老師隔三差五到學生家軟磨硬泡,好話説盡,家長才勉強答應,這樣也好,對於單身的我還可蹭到一餐晚飯。

在村小輾轉多年後,我來到鄉中心小學,由於工作肯幹,字寫得不錯,又好學,身上的擔子也就重了。新教師傳、幫、帶的工作就落在我的肩上。指導年輕教師備課,上課,幫助縣進修學校搞教研,推新人。很累,日子很充實。

這兩年,隨著農村經濟的好轉,多元化務工渠道讓很多的農民走出鄉村,到城市討生活,家裏留下老人小孩,農村留守兒童的教育給學校、老師帶來很多的麻煩。政府提出要更多地關心留守孩的成長,學生的思想教育等問題超出了老師的範疇,老師的身份就多了幾重:又是學生家長,又是老師……學生病了,半夜要老師送衛生院;孩子想家想父母了,偷著跑回家去了,我騎上摩托車就追。沒辦法,誰讓你是鄉村小學教師。

家長從外地回來,早早地來看望老師,帶上一些外地特産,説上幾句好話,我很知足,也很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