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首播 |
|
重播 |
|
簡介
男
江西省新餘市羅坊中學離休教師
他每月有2830元的離休金,生活卻極度儉樸,他用全部收入獎勵和資助貧困學生,30年捐出的資金已達20萬元,超過了他全部工資的總和。他説:“人的快樂和幸福,不是在個人方面的享受。只有一心為國家的人,為人民的人,他生命才會快樂,生活才會幸福。”
蔣國珍:三十年捐資助學20萬
他每月有2830元的離休金,生活卻極度儉樸,用全部收入獎勵和資助貧困學生,30年捐出的資金已達20萬元,超過了他全部工資的總和……
他是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共産黨員,江西省新餘市羅坊中學80歲的離休教師蔣國珍。
蔣國珍,1930年6月生,l949年參加革命工作,先後在新幹縣城關區政府、南昌地委宣傳部等單位工作,1954年進入教師隊伍。1957年被錯劃為“右派”,1979年平反後正式分配在新餘市羅坊六元小學任教,1983年退休。1997年加入中國共産黨。2004年被評為全國老幹部先進個人。
蔣國珍自1979年將自己平反昭雪領取的9600元補助金全部捐獻給希望工程以來,三十年如一日,省吃儉用,一心一意愛護學生,誠誠懇懇幫助困難學生,激勵優秀學生,關注教育。據不完全統計,蔣國珍三十年來用於資助、獎勵學生和各種慈善事業的錢已經超過20萬元,超過他工資的總和。2008年四川汶川發生地震,他先後向有關部門為災區人民捐3100元。
蔣國珍1957年被錯誤劃為右派,直到1979年才得以平反。在常人看來,20多年的不公正遭遇一定會讓他牢騷滿腹,可平反後他的第一個舉動,就是將國家補發給他的22年共計9600元工資,一次性捐給“希望工程”。
平反後蔣國珍正式分配在羅坊六元小學任教,站在闊別20余載的講臺上,蔣國珍恨不得將自己的知識一下子倒出來,然而,他畢竟已是年已半百之人了,僅靠自己在課堂內外的滿腔熱情和嘔心瀝血,似乎還達不到他對自己定下的要求,他決心尋求一種新的途徑,播撒久藏在心中關愛的火種。
1983年8月,蔣國珍退休了,但他仍然離不開學校,每天總要到下山橋中學去看一看,看哪位學生在學習中有什麼困難需要幫助,哪位學生學習好應該給予獎勵。那時,蔣國珍每月幾十元的退休工資幾乎全部給學生們發了獎。後來,蔣國珍對優秀學生的獎勵就成了一個固定獎項,老師和同學們都親切地稱之為“蔣國珍獎學金”。附近的下山橋中學和鎮裏的羅坊中學是蔣國珍的獎學金設立學校,每到期末考試結束,蔣國珍都要帶著錢,親自給前50名學生發獎。開始是作業本、鉛筆刀、牙刷、襪子等獎品,後來又改成發獎金。雖然“蔣國珍獎學金”最高只有30元,但孩子們都非常珍惜,蔣國珍也從獲獎學生的喜悅中,得到了快樂。
隨著退休工資的提高,蔣國珍開始有計劃地幫助貧困學生。他希望身邊的每一個孩子都不因為貧窮而失學。如今,羅坊鎮設立了一個品學兼優學生獎勵,一年一萬多元。
松嶺村的李愛梅稱蔣國珍為他們全家“永遠的恩師”。1990年,李愛梅的大哥考取了南昌一所學校,正在為學費而無計可施的時候,蔣國珍送錢來了;1994年,李愛梅二哥又考取了大學,眼看開學的日期一天天臨近,可學費還沒一點著落。這時蔣國珍又走進他們家,給他們送來了學費;1995年,李愛梅也接到了大學錄取通知書,這回李家父母不敢再麻煩蔣老師了,這個學他們也不打算上了。又是蔣國珍伸出了援助之手。就這樣,前後幾年,蔣國珍共資助李家三兄妹9000多元錢,讓他們一個個順利地完成了學業。
2005年,羅坊鎮大路村村民廖順根的女兒廖紅梅考上大學卻繳不起學費,蔣國珍主動承擔起她大學3年21000余元學雜費。如今,大學畢業的廖紅梅已經在深圳一家外貿公司工作。電話採訪中,電話那頭的她動情地説:“如果沒有蔣老師,我根本不可能上大學。我很感激他,同時也很難過,因為他對自己太苛刻了。”
新餘市郵政局的敖辛倫不會忘記,當他1988年考取省郵電學校時,父親突然去世,母親因悲痛、憂慮導致左眼失明,家裏一貧如洗。就在他迫於無奈、準備放棄求學的時候,蔣國珍主動給他寫了一封信,讓他在極度痛苦中見到了曙光。時過多年,敖辛倫説起當時的情景仍然激動:“那天我去了蔣老師家,當時正是中午,他留我吃飯,還特意煮了麵條給我吃。他給我講了許多做人的道理,並從身上掏出30元錢,叫我先去買點日常用品,要打起精神,準備上學。當我趕到學校的時候,蔣老師的匯款單也隨即‘追’了過來。以後的4年,蔣老師都按時寄錢給我。每次接到蔣老師的錢,心靈都有一種顫抖的感覺,覺得這不是錢,而是蔣老師的心和血。”
翻開蔣國珍老師那本發黃的筆記本,我們可以看到一連串的學生名字和數據:敖辛倫,1350元;皮秋根,3350元;廖小傑,4800元……20多年來,蔣國珍自己也不知道捐出了多少錢,但有心人粗略計算了一下,資助的資金已近20萬元,超過了他全部工資的總額。
蔣國珍老師説,捐助的錢大部分都來自離休金。去年捐款超過了工資1000多塊,一部分是種地勞動所得,一部分是政府和好心人送的錢物。逢年過節時,許多單位和部門給他送去水果、糕點、年貨等慰問品,可他從不獨自享用,不是轉送給別的孤老,就是換成錢助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