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的最美教師——吳三春
發佈時間:2012年06月08日 11:1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 | 手機看視頻
在福建省漳州市漳浦縣石榴鎮偏遠的深山中有個車本村,它地處漳浦縣西北部,四面環山,地勢險峻,海拔780米,是漳浦縣海拔最高的村莊,也是漳州市重要的老區基點村之一。1931年,陶鑄、鄧子恢等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在車本村創建閩南第一個革命根據地,打響了閩南革命第一槍。
車本村裏有個車本小學,因位置偏遠、條件艱苦,那裏常年缺老師。1998年,我現在的同事吳三春,當時還在家附近的小學任教,工作之餘得幫忙種田,孩子年紀尚幼,家裏根本離不開他。但是,那年8月,吳三春不顧親屬反對,將田地、房屋,託人照看,攜妻帶子進了大山。從此,他紮根山區,教育生涯換了四個站點,始終不變的卻是對老區教育的那份深沉的愛和責任心。
山本小學:“我要在這裡幹一輩子!”
吳三春來了,深山中的山本村裏第一次響起雄壯的國歌聲,第一次有了升旗儀式,孩子們學會了廣播體操。為了讓孩子們有個好的學習環境,吳三春走街串巷爭取村民的支持,終於讓山本小學有了新桌椅、新教具。老區群眾説:“車本小學有希望了。”
談起吳三春,每個山本村民都還記得那一年的“六一”兒童節,他們頭一回參加了孩子們的聯歡會,唱歌、舞蹈、詩朗誦……孩子們的節目雖稚嫩粗糙,卻贏得了陣陣掌聲,從此,這個靜默的山村小學歡聲笑語從未間斷。那天,吳三春還給觀看演出的老人們講了《兩個銀元》的故事,動人的故事觸動老人的心弦,他們紛紛噙著淚花站起來鼓掌,要求他再重講一遍,吳三春也激動得滿臉通紅。
2000年9月,由於期初工作繁忙,吳三春無心照料高燒不退的兒子,直到兒子病情危急,才不得不連夜雇車送到二十多裏遠的象牙衛生院。親友們聽聞此事紛紛責罵他不聽勸告,愛人一氣之下也逼著他向領導要求調回原單位任教。吳三春只好苦苦哀求眾人,再一次將妻兒留下。兩年後,看到支教老師一個接一個地離開車本小學,他的愛人忍不住又想回家,吳三春卻嬉皮笑臉地對她説:“年輕的老師離開是找對象去了,你想讓我再出去找一次對象?你要把孩子送到其他學校,是不是嫌你老公水平太差?”愛人被他逗笑了,從此只好安心留在他身邊,默默支持著。
幾年間,吳三春成了車本村的一份子,他的菜籃裏也經常多出學生帶來的瓜果蔬菜,老人們悄悄把雞蛋塞給他年幼的兒子吃......鄉親們把他看作是車本小學的救星,這讓吳三春感慨萬千,他暗暗下了決心:在車本小學幹一輩子!
象牙小學:“孩子我來照顧,有問題找我!”
可命運卻沒讓吳三春在車本“幹一輩子”,2005年,上級決定撤辦深山的車本、山城、龍嶺三所老區小學,把這學生併入象牙小學就讀,吳三春被指定為具體負責人。消息一傳開,老區沸騰了,群眾紛紛反對撤並家鄉小學。吳三春只好再一次走街串巷,苦口婆心作動員,他拍著瘦弱的胸脯向家長們承諾:“孩子我來照顧,有問題找我!”一週之後,三所小學的學生絕大部分到新學校注了冊,吳三春也舉家搬入象牙小學,當上了“代理家長”。
剛離開父母親的小學生往往不能適應寄宿生活:孩子們有的一哭就是一兩小時,要耐心安慰;有的吃飯慢,要督促鼓勵;有的會夢遊,要陪著一起睡;有的會尿床,要按時叫他小便……面對各種棘手問題,吳三春與同事們制定了一整套管理制度,規定了生管老師的職責。他把每個學生的床舖、衣櫥、毛巾、口杯逐一編號,定位擺放,只為讓孩子們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那些被單、衣服上的號碼還是他愛人一針一線繡上的。
為了照顧好這些孩子,吳三春在相鄰宿舍間的隔墻打一個方孔,學生們一有急事,他第一時間就能聽得到。孩子生病了,他端水送藥,整夜守護;孩子犯錯了,他不厭其煩,循循善誘;課餘閒暇時,他陪著孩子們做遊戲,講故事,學手工;寒暑假,他和工匠們一起釘衣櫥、釘鞋架、粉刷墻壁、打井引水……很快,象牙小學的孩子們都愛上了新的生活。
如今,走進象牙小學的宿舍如同走進小軍營,地板整潔乾淨,被褥整齊疊放,鞋子統一上架,牙膏牙刷一字排開,毛巾晾在一根繩上。食堂寬敞明亮、香飄四溢。寄宿生們個個自立自強、互幫互助、誠實守信,團結活潑、紀律嚴明。2008年9月,吳三春被評為“福建省師德標兵”,隔年,縣裏在象牙小學成立了“漳浦少年軍校”,吳三春的努力得到了全縣的肯定。
坂龍小學:“我是多麼富有,瘦得多麼有價值!”
2006年新學年伊始,象牙小學寄宿生驟然增多,上級領導決定由吳三春帶部分老區學生到鄰近的坂龍小學暫時安置就讀。吳三春的工作越發忙碌了,他一人轉不過來,只好央求在服裝廠打工的愛人辭職到坂龍小學幫忙。於是,吳三春白天上課,晚上幫學生輔導功課,還要幫助他們解決生活上的困難;他的愛人白天為學生洗衣做飯,晚間與女生同住一室,巡鋪蓋被。命運讓這對夫妻又一次聯手作戰了。
2007年9月起,福建省對義務教育階段寄宿生提供免費營養早餐,吳三春被指定為具體負責人。為了把好事辦好,他絲毫不敢怠慢,每一個細節嚴格把關,確保讓30元錢以最營養的、最豐富的方式吃到孩子們的肚子裏去。吳三春的誠實盡責大家都看在眼裏,每年他都要召開家長會,商量管理模式、收費標準,每月末公佈採購收支情況,每週末制定下周菜譜,期末,統一結賬。幾年下來,象牙小學已形成生活以統餐、水果點心以統配、日常費用以統籌、個人費用以代理、學校不開小賣部、學生不帶錢、管理以號碼的管理模式。象牙小學的寄宿生家長説:“我打工一個月就可以掙到孩子一學期的費用,而且孩子給吳老師帶,學習好,思想好,這多好啊!”。
吳三春當了五年的“代理家長”,有人説他富了,有人説他瘦了。他確實富了,他是個名人,方圓幾百里沒有一個人不知道他的名字,他的精神世界是多麼富有;他確實也瘦了,一百六十多個孩子的吃喝拉撒都歸他管,他肩上的擔子壓得他成了個紙片人。但吳三春常説:“家長信任我,孩子需要我,我感到自己是多麼富有,瘦得多麼有價值!”
重返象牙:“辦讓群眾滿意的教育,我還要更加努力。”
2008年9月,象牙希望小學建成,吳三春又回到象牙任副校長。象牙是革命老區,學生們都是未來革命老區的建設人才,他認為,學生們應該得到更多的“老區精神”教育,學會艱苦奮鬥、自強不息、勤勞致富。於是,吳三春行動起來,帶領全校師生利用課餘時間,開墾校園閒雜地近3畝,辟為學農基地,按寢室分塊管理。他自掏腰包,花了近4000元買來勞動工具、種子和肥料,手把手指導學生種了大豆、花生、玉米、黃瓜、茄子、空心菜等二十多種作物和蔬菜。等到作物、蔬菜成熟了,吳三春讓食堂按市場價予以收購,再把所得的錢全部用於寄宿生生活補貼和獎學金。一個“學農基地”既加強了寄宿生的勞動實踐教育,孩子們樂此不疲,又減輕了家長的經濟負擔,真可謂一箭雙雕。
別人問我吳三春怎麼從不喊累?他每天早晨5:30起床,6:00吹哨子叫寄宿生起床做值日、晨練,7:00巡視早餐,然後備課、上課、批改作業;中午巡視午餐、午休情況,給學生發水果,下午又要上課,放學還要巡視晚餐,晚上要輔導學生功課,然後發點心,督促孩子就寢,11:00才休息,淩晨一點,還要起來檢查生管老師有沒有替孩子蓋被子……一天一天連軸轉,他真的從來沒説過累。
幾分耕耘幾分收穫,吳三春的“名氣”漸漸越傳越遠,省市各級新聞媒體對象牙小學寄宿生管理經驗和先進事跡進行跟蹤報道,他也得到省、市、縣領導的多次表揚,先後被評為省級“師德標兵”、“全國模範教師”。面對成績和讚譽,吳三春卻説:“成績和榮譽應當屬於象牙小學,我只是其中的一份子,微不足道。今後,我和我的同事將繼續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我還要更加努力。”
繼續努力吧,吳三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