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首播

重播

 

  編者按:孤兒是社會上最弱小、最困難的群體之一,而鄉村孤兒的生活境況則尤為艱難。為了讓他們身心健康的成長,除了保障基本生活外,還必須給予他們更多關懷,讓他們接受充滿愛心的教育。在雲南邊陲,就有這樣一位特殊的母親,她無兒無女,卻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她四處募捐,終於讓山區貧困女孩能夠免費讀高中。今天,我們為您介紹在光明日報和北京廣播電視臺聯合主辦的“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系列公益活動中獲獎的“百個孩子的最美‘媽媽’”——教師張桂梅的事跡——


  引 子
 
     她是東北人,卻把人生最美好的時光獻給了雲南邊疆。
 
     她沒有子女,卻被數百個孩子稱作“媽媽”。
 
     她備嘗艱辛身患重症,卻頑強地逼退死神。
 
     她獲得了很多榮譽,卻一直想著“感恩與回報”。
 愛讓死神望而卻步
 
     1975年,18歲的滿族姑娘張桂梅隨姐姐從黑龍江的牡丹江,來到雲南迪慶州中甸縣支邊。此後,在長達36年的時間裏,張桂梅把全身心獻給了祖國西南邊陲山區的教育事業。
 
     36年來,張桂梅從迪慶、大理,再到華坪縣輾轉從教,成長為優秀共産黨員和人民教師。
 
     1993年12月,正在大理工作的張桂梅,得知丈夫患了癌症。
 
     不久,丈夫去世。
 
     張桂梅曾失去活著的勇氣。為了逃避悲傷,1996年她來到麗江華坪縣華坪民族中學,承擔起4個畢業班的政治課教學。
 
     剛來時,她心灰意冷,只想在這樣的偏僻之地了此殘生。
 
     然而,“是這片熱土的父老鄉親和我的學生們,他們的堅韌、向上的精神感染了我。有的孩子為了讀書,竟然放棄了和父親見最後一面,強忍著悲痛坐在教室裏,去完成他們的學業和人生理想”。
 
     這一切燃起了她做人的希望。於是,她下決心幫助這些孩子們。她開始縮減自己的伙食費,少吃肉,甚至不吃肉,接濟他們,把自己的被子、衣服翻出來,給學生們用。
 
     一個來自永興鄉的小姑娘,穿著臟舊衣服,經常發呆,成績很差。這引起了張桂梅的注意。了解後得知,這個小姑娘的爸爸病逝,只有媽媽一人供她們兄弟姐妹生活,日子過得很艱難。
 
     張桂梅拿出乾淨衣服給小姑娘換上,又幫她交學費。
 
     小姑娘感動:“張老師,你就是我的媽媽!”
 
     張桂梅感到了快樂,感受到了生命存在的意義。
 
     就在這時,不幸再次降臨。1997年4月,張桂梅忽然感覺身體消瘦得特別快,臉也特別地黑,肚子卻越來越大,疼痛難忍。去醫院檢查,嚇了她一跳,肚子里長了個像五個月娃娃那麼大的一個腫瘤。
 
     醫生要求她馬上住院治療,否則後果不堪設想。但此時,張桂梅承擔著四個畢業班的教學工作,再過幾個月他們就要參加全省中考。
 
     她整整哭了一夜。“老天啊!你怎麼就對我這樣不公平,怎麼把那麼多的不幸都集中到我一個人身上?少年喪母、青年喪父、中年喪夫,難道就不能允許我有一個健康之軀,為教育事業多作點貢獻嗎?”
 
     痛哭之後,張桂梅決定,不能把即將參加中考的學生扔下!
 
     她默默地把醫生檢驗的結果揣入懷裏,趕回學校。
 
     華坪這片熱土的父老鄉親們,向她伸出了援手!
 
     從縣委到縣政協、縣婦聯和她所在的學校,大家紛紛給她捐款,關心支持她。
 
     縣委書記和縣長對她説:“張老師,你放心,我們再窮也要把你的病治好。”
 救助孤兒無怨無悔
 
     丈夫去世後,張桂梅沒有再組建家庭。她沒有親生子女,全身心撲在教育事業和慈善事業上。
 
     心繫山裏窮孩子的張桂梅,不顧病痛,從2001年3月起,一邊在民中當老師,一邊義務當上了華坪縣“兒童之家”的院長,成了眾多孤兒的“媽媽”。
 
     剛建院,第一天就收了36個孤兒,從2歲一直到12歲,滿院子哭聲震天,攪得左右鄰居睡不著覺。
 
     張桂梅嘗試著與孩子們培養感情,細心照顧他們。孩子們的衛生習慣很差,頭上有虱子,不會上衛生間,大小便滿院子都是,床上、褲子裏也是。她和工作人員洗得連飯都不想吃。
 
     有一天晚上,她剛剛睡著,就聽到有人大叫:“來鬼了!”
 
     她嚇了一跳,循聲跑到宿舍,看見地上嘔吐了一堆飯菜,味道難聞。問孩子們:“鬼在哪?”眾人指著一個孩子説:“他媽媽來找他了,因為他媽媽就是這麼死的。”他趕緊抱著那個孩子跑到醫院,醫生説:“吃多了,吐出來就好了。”
 
     打了針,開了藥,把孩子帶回來,從此再沒人説鬼來了。
 
     兒童之家在張桂梅和同事們的辛苦努力下,迄今共撫養118個孤兒,已有50多個走向社會。
 
     而張桂梅這麼多年,將自己所獲得的國家以及各種獎勵的獎金,社會各界支援她治病的資金和自己的一部分工資,累計用於資助學生、困難群眾和教育事業的捐款已達70多萬元。
 
     創辦女中只為悲劇少點發生
 
     “一個重病的人,為什麼渾身有病卻不死,卻沒有倒下,因為始終有一種精神支撐著我,那就是感恩,那就是回報!”
 
     張桂梅説,華坪縣父老鄉親們對自己有救命之恩,我所做的一切,就是想償還這筆人情債,恨不得把自己變成幾個人來幹。
 
     張桂梅在民中教學和管理兒童之家時經常能看到、聽到山裏孩子一個個的不幸遭遇。孩子們特別是那些貧困女孩的命運更是讓她心痛——她們為了求學讀書、改變自己的命運,付出了很大的代價。
 
     張桂梅覺得應該給山裏窮孩子一個公平。   
 
     她萌發了一個想法,辦一所貧困女子高中,讓山裏的女孩子都能免費接受高中教育,不再陷入“低素質母親、低素質孩子”這種惡性循環中,讓她們有機會實現自己的夢想。
 
     她來到省城開始穿街走巷四處募捐。
 
     2008年1月7日,張桂梅忽然接到姐姐從哈爾濱打來的電話,説哥哥病危,希望能見她最後一面。可她當時已答應和一個企業家在北京做電視訪談節目,為的是給籌備中的女子中學募捐。
 
     做完節目,哥哥已經火化。她淚流滿面。
 
     蒼天不負有心人。在雲南省委、麗江市委的支持下,2008年9月,華坪女子高級中學正式開學了,一下就招收了100名女學生。而她則當上了該校的校長。   
 
     學校開學了,那些學生家長感動地説,共産黨真好,當今的政府真好,還真有這麼一所不收費的高中。
 
     張桂梅激動地大哭了一場:“我真的感謝各級組織和領導,幫我實現了這一夙願,給了教育一個公平。”
 
     在女子高中,張桂梅一直與學生同吃同住。
 
     在這所全免費的女子高中裏,她每天工作時間達到16個小時以上。為了更好地對學生實施感恩教育,掌握學校幾百名學生的來歷家底,她拖著病體,堅持走訪了200名學生家庭,行程6000多裏,中途病倒兩次,拔掉針頭接著踏上家訪路。
 
     張桂梅表現出色,先後被評為全國先進工作者,全國十佳師德標兵,全國十大女傑,全國百名優秀母親,全國十佳知識女性,雲南省優秀共産黨員,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章。2007年,當選為黨的十七大代表。
 
     這些年,張桂梅沒有節假日。為了孩子,為了黨的教育事業,她放棄了自己的個人生活,放棄了出國生活的機會。有時她也動搖過,因為曾被人誤解,想一走了之。可她真捨不得這裡的父老鄉親和那些樸實可愛的孩子。
 
     張桂梅説:“三尺講臺,給了我詮釋教師為人師表的小舞臺,傳授知識和施展才能的機會。兒童之家的孩子們,讓我懂得了做一個母親的偉大,使我的人生豐富多彩。孩子們已經一個個長大,有的上了大學,有的已有了工作,還有的已經結了婚。我忘不了那一幕幕溫馨的情景。   (光明日報記者 任維東)
 
 
 
 
 
     獻給最美鄉村教師 致 張桂梅
 
               彭程
 
     你,
 
     沒有兒女,但幾百個山村孩子,
 
     都是你最親的兒女!
 
     如花的年華,你從東北黑土地,
 
     來到遙遠的西南邊陲,
 
     將近四十個年頭,生命最美好的時光,
 
     你將自己心中的大愛,播撒在這片高原上。
 
     三尺講臺上,
 
     飄灑的粉筆末,分明是你心血的幻化,澆灌著一株株幼苗;
 
     兒童之家裏,
 
     你用愛呵護孤兒們,撫平他們心靈的創傷;
 
     創辦貧困女子高中,
 
     更是為了使今天的女孩,改變自己的命運,
 
     擁有美好的明天——你清楚,
 
     她們正是明天的母親呵!
 
     正是基於這種博大深沉的母愛,
 
     你深刻理解教師這一個神聖的職位,
 
     數十年如一日地踐行這一份神聖的使命。
 
     親人的離去,自身的重病,
 
     都絲毫無損於你的信念,無法阻擋你奉獻的腳步。
 
     像高原上明亮的陽光一樣,
 
     你的愛流淌進了每個孩子的心靈深處。
 
     媽媽!當孩子們用稚嫩的聲音,一次次喊出這個最親愛的稱呼時,
 
     你一定感到了莫大的慰藉,深深的幸福。
 
 

責任編輯:閆冬

熱詞:

  • 最美鄉村教師
  • 張桂梅
  • 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