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2010亞運會 >

亞運場館建設者:要適應賽時和賽後不同需求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2日 09:29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人民網10月12日報道(記者 賀林平)10月9日,華南理工大學建築學院教授孫一民忙了一上午,快中午了才邊扒拉盒飯,邊和記者聊起來。雖然他主持設計的亞運會兩大場館游泳跳水館和南沙體育館已進入賽會運行階段,但他似乎還未從那股保持了三年的興奮勁兒中鬆弛下來。

受訪者:孫一民

  2007年秋,孫一民主持設計的北京奧運會羽毛球館和摔跤館剛剛完成初步驗收,他就得到了亞運會場館中標的消息,馬不停蹄地轉到廣州。經歷過北京奧運會場館設計、接觸過學院同事參與的上海世博會中國館設計,孫一民感覺,廣州亞運會的場館,應該有自己鮮明的特色。

  “可能源於廣州本身的城市文化吧,舉辦亞運會,體現出了強烈的市民化特色,比如場館佈局、場館設計建造和後期利用,從市民的角度考慮非常多。在這個過程中,廣州在努力擺脫官方和商業化的影子,力求盡可能尊重個體權益,滿足市民訴求。”

  孫一民敏銳地意識到,雖然這些大型公共設施由政府公共投資建造,但在設計、建造過程中,應該從廣大納稅人和場館使用者的角度出發,盡可能地考慮建築本身的實用性和後期運營等問題,合理節約建築和維護費用,而不是去刻意追求造作的結構、怪異的形態、浮華的表皮。“否則,比賽一結束,問題就出現了。做出來的東西可能當時看著非常輝煌,很英雄主義;可一旦比賽完成,可能就面臨改造改建。”

  “為亞運建場館,但不把亞運作為終極目標。”為此,孫一民把賽後利用和市民需求的觀念貫穿于設計建造的始終。以被稱為“雲山珠水”的游泳跳水館為例,由於跳水需要一個十米高的跳臺,所以國內大多數游泳跳水館的屋頂高度都以此為基準,整個體育館都是水平高度,有地方甚至更高。這樣就造成室內空間的擴大,進而帶來場館能耗的增大。而在“雲山珠水”的設計裏,則可以看到孫一民對這個矛盾的巧妙處理——整個場館只有跳水臺附近是那樣的高度,在不影響室內觀感的情況下,館內其餘地方的房頂高度是緩緩下降的。這樣的設計簡捷明了,不産生多餘的空間,自然就為保持館內溫度帶來了便利,降低了體育館的建設和維護費用。還有承擔亞運武術和手球比賽任務的南沙體育館,其更主要的角色將是在賽後作為南沙城市中心區重要文體活動中心。因此,在設計時大量採用自然光和廣東獨特的“海洋文化”元素,並通過合理功能分區適應賽時賽後不同需求的變化。

  當然,實際設計建造中遇到了很多困難。比如,業主方給出的報價太低,不但難以達到賽後長期利用的要求,甚至連亞運賽事都無法保證。孫一民和他的團隊也完全可以按這個報價拿出一個設計方案,但出於設計者的責任,他否定了這樣的想法。他們日以繼夜,付出雙倍勞動,趕制出兩份完全不同的設計方案,一份依據業主報價,一份關照亞運賽事和賽後利用需求。結果,有關方面看到後,果斷進行了調整補充,確保了他們設計理念的貫徹。

  雖然出生於內蒙古,但已在廣州生活了20年的孫一民笑稱,自己已經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廣州人”,能夠以東道主市民的身份,親身參與這樣一場國際盛會的場館設計建造,感到責任重大,也無比光榮。如今工程接近尾聲,為包括自己在內的廣州市民留下這兩大作品,孫一民除了欣慰、滿足外,更多的是期許。

  孫一民説:“作為廣州這樣一個城市,光是滿足於把亞運會順利辦完,這樣的要求就太低了。不是説運動會開完就沒事了,更重要的是,希望通過亞運會,廣州能夠更加明確自己邁向‘市民城市’的步伐,不斷堅持關注市民意願、貼近市民需求這樣一個精神,在今後的城市發展中更強調人的因素。”

留言評論

註冊用戶通道

用戶名: 密 碼: 登錄

非註冊用戶通道

昵 稱:     註冊新用戶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