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體育臺 > 2010亞運會 >

20載亞運跨越--寫在廣州亞運會倒計時30天之際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2日 08:57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新華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行雲流水”的美麗使者

  新華網廣州10月11日電 (記者淩廣志、高鵬、賈文軍、李嘉、汪涌)1990年,北京亞運會;2010年,廣州亞運會。20載亞運跨越,聖火依舊閃亮,但亞運內涵、辦賽模式和思維理念卻發生了深刻變革,折射了中國社會20年的歷史性跨越。

  如果説北京亞運會是一個在改革開放中破冰前行的發展中國家的縮影,那麼廣州亞運會則將凸顯一個在國際舞臺上具有一定影響力和話語權的東方大國的新形象。

  從舉國之力到舉重若輕

  體育是民族精神的弘揚,是綜合國力的體現。無論是北京還是廣州,辦好一屆亞運會,亞組委都有資金的壓力。20年前北京主要依靠計劃體制下的舉國之力成功舉辦亞運會,而今天的廣州則在國家和各地的支持下,主要靠一城之財力和市場運作基本完成了一屆規模更大、難度更高的亞運會的準備工作。

  1984年9月,北京獲得舉辦第十一屆亞運會的機會。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承辦這樣大型的國際性綜合運動會,任務重、要求高,而又缺少資金,沒有經驗,遇到了很大困難。當亞運會組委會的牌子剛一亮出,資金的壓力便迎面而來。亞運會總共需資金25億元,可國家財力有限,不能全部撥給,尚有6億元的缺口要靠社會集資。由於基礎薄弱,新建、改建體育場館較多,開工不久又趕上國家緊縮銀根,建築材料漲價,1988年又面臨新的經濟困難,重重壓力給亞運會籌備工作投上了一層陰影。

  面對北京亞運會籌備工作遇到的困難,全國人民支持亞運會的強大心聲響徹神州:“全國人民都是東道主!”“人人關心亞運,人人為亞運出力”“亞運為國爭榮譽,我為亞運添光彩!”

  當年澎湃全國的愛國主義精神和高漲的亞運熱潮令人難忘:從中央領導到各界群眾,從退休老人到幼兒園的孩子,包括港、澳、臺同胞和海外僑胞在內的數以億計的中華兒女為亞運會捐款捐物,義演義賣義診。江蘇建湖縣湖中小學12歲的女學生顏海霞把家長給的1.6元壓歲錢寄給了亞運會組委會,成了亞運會收到的第一份捐款;沂蒙山區26歲的農家子弟李貴興,帶著全家節衣縮食攢下的200元錢,一路上風餐露宿,啃饅頭就鹹菜,步行17天送到北京城;參加每個人為亞運會獻一盆花活動的北京兒童有百萬人之多;全國個體戶協會捐款2050萬元,建造了位於木樨園的“光彩體育館”……

  賽後統計,有一億多人次向亞運會捐獻了資金和物資,集資總額達到了7億元。

留言評論

註冊用戶通道

用戶名: 密 碼: 登錄

非註冊用戶通道

昵 稱:     註冊新用戶
驗證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