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2日 09:24 | 進入體育論壇 | 來源:人民網
人民網10月12日報道(記者 季芳)北京亞運會已過去整整20年。當年,為了籌辦亞運會而打通的南北中軸路,早已是這座城市的交通動脈;繁華的亞運村,也早已是人們耳熟能詳的地名。亞運的痕跡深深地融入這座古都的現代化脈絡中。20年後再回首,很多人都會清晰記得,1990年亞運會之於北京,之於中國,有著怎樣的意義。
受訪者:何振梁
“為參加亞運會,奮鬥了24年;為舉辦亞運會,準備了14年”,時任北京亞運會組委會副主席的何振梁回憶當年,感慨萬千。北京亞運會是中國第一次舉辦綜合性國際大賽,其過程的艱難,可想而知。
新中國成立後,曾被孤立在國際體育組織之外多年。1974年,中國取得了第七屆亞運會的參賽權,這是中國與亞運會的首次結緣。1976年,中國曾被推舉接替經濟陷於困境的巴基斯坦,舉辦1978年第八屆亞運會。但當時,剛剛經歷浩劫的國家百廢待興,無暇他顧,受到嚴重破壞的體育事業也需要時間重新起步……不過,從那時起,中國舉辦一屆亞運會的想法,已經開始萌芽。
1983年,中國正式提出申辦第十一屆亞運會。這個已經在改革開放的道路上邁開步伐的國家,需要一個機會展示自己,向世界敞開胸懷。
何振梁説,當年提出申辦的還有日本廣島。廣島的各方麵條件都具有很大吸引力,如果申辦成功,廣島還將成為亞運史上首個在首都以外舉辦亞運會的城市。一面是期待北京舉辦的呼聲,一面是廣島的志在必得。為了實現“雙贏”,亞奧理事會在1984年召開的大會上提出同時確定兩屆亞運會的舉辦地,即第十一屆亞運會在北京,第十二屆亞運會在廣島舉辦。“這樣的提議在亞運會歷史上是從未出現過的,得到了在場多數國家的支持”,何振梁説。
那時的北京,離一座現代化大都市還有一定差距,亞運村附近甚至找不到一家像樣的餐館。要應對龐大而複雜的籌備工作,對於缺乏經驗的北京來説,真正是“摸著石頭過河”。1985年,北京亞運會組委會成立。次年,在城市中軸線北端,國家奧林匹克體育中心、亞運村等一批亞運工程破土動工……
與此同時,全國上下也掀起了齊心辦亞運的熱潮。國人對亞運會的支持和參與度之高,是亞運會能夠成功舉辦的最堅實基石之一。全民動員,自願捐款超過2億元,當時,被稱作“義務服務人員”的志願者達到20萬人,實際參與亞運服務的人數則超過了40萬……
北京亞運會不僅是一場體育盛會,中國希望通過亞運舞臺,展現一座城市、一個國家的自信;一曲豪邁的《亞洲雄風》,唱出的是時代的強音;吉祥物大熊貓取名“盼盼”,寓意期盼友誼與和平;“團結、友誼、進步”的口號,更道出了中國對亞運會的理解與希冀。往事一一説來,何振梁如數家珍,如在昨日。
20多年前,“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為亞運而建。何振梁説,當時之所以取這個名字,是因為中國已經將目光投向更遠——申辦奧運會,亞運會的成功舉辦,讓中國人的奧運夢想開始變得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