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學員,有三個“不要低估”
“文革”後中共中央黨校復校,中共開始確立地廳級以上幹部定期輪訓的制度,據黨校一位教授介紹,黨校早期有進修、培訓、理論三大部。
中央機關、省市自治區領導班子,都必須輪流來中共中央黨校進修,“中組部統一安排。比如一個省13個常委,都排好了,你什麼時候去都知道的。”
培訓部則主要是培訓中青年幹部,學制也比較長,一般是一年,有知情者曾對媒體説:“中青班培養後備幹部,‘備’到哪一級的都有。”
進修部和培訓部屬幹部教育系統,而理論部則在後來發展為研究生院,和普通高校一樣招碩士生和博士生。
在中共中央黨校,每週五都有報告,主講者至少是副部級官員,“讓大家知道中央各部門很多的情況,以及方針政策,一個學期下來少説也能聽十幾次報告。”這位教授説。
謝春濤教授1988年來到中共中央黨校,總體感覺是“(教學)壓力越來越大”,“學員越來越年輕,層次也越來越高,1990年代中期還有學員是工農兵大學生,到現在,有的班甚至研究生就超過一半。”
黨校研究室曾業松教授對“壓力”有一個具體的詮釋。“全國縣委書記縣長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題培訓班”安排他講如何發展縣域經濟。備課期間他和部分縣委書記交流,有的書記明確表示懷疑:你一沒當過書記縣長,二沒直接從事過縣域經濟方面的工作,能教我們?
為了“過關”,曾業松一方面大量閱讀資料,深入調查研究,一方面組織參與教學的有關專家反復研討,經過一個月準備寫成講稿,做出課件,後來又進行試講並廣泛徵求意見。
“對這些官員,也是學員,有三個‘不要低估’。”黨校教授吳忠民説,“不要低估目前中國幹部的能力,多數人堪為政治精英;不要低估中國幹部的思想解放程度,(這一點)甚至不亞於中國的知識分子。”
因為“關起門來討論,沒有條條框框”,他發現,很多社會上、知識界仍在爭論的問題,地方早就按照解決了。“比如國企改革,現實工作會讓他們覺得,該賣就賣,一爭論,事情就耽誤了。”
吳忠民沒有繼續闡述第三個“不要低估”,但是他提醒,中國黨政幹部對政治制度改革推進的願望非常強烈,“下一步就是現代理念的問題有待解決。”
“中國漸進式改革對所有群體都影響很大,黨校教授有這個便利條件,可以把改革對不同群體的影響進行集納和總結,”中共中央黨校研究室的趙傑博士分析,“來黨校學習的幹部帶來了特定群體和社會階層的主張與需求,執政施政方面的信息,同時國企幹部學員還能帶來他們對中國經濟變革所了解到的信息。”
此外,從1992年十四大起,中共中央形成了黨代會前到中共中央黨校吹風的慣例。1992年6月9日,江澤民在中共中央黨校就建立市場經濟體制問題作了報告,論述了市場經濟姓社還是姓資的問題,此後的十五大、十六大前,江澤民在中共中央黨校講話,中央各部委和省市一把手悉數參加,1997年的“5 29”講話,江澤民為“公私”定論,公有制實現形式進一步多樣化,市場化步伐明顯加快,2002年的“5 31”講話,也被認為有重要意義。同樣,2007年胡錦濤在中共中央黨校發表的“6 25”講話,也被廣泛解讀為給十七大報告定調。
公信力最佳
從微觀角度看,中共中央黨校確有多人被認為具體地對中央決策施加影響,一位副校長就曾在十七大前對相關課題做重點調研,並兩度向高層彙報;過去幾年中,黨校也曾有教授走入中南海,為政治局集體學習授課。
但從宏觀角度看,作為一個群體的黨校教授,更多地是利用特殊的信息優勢,為決策者提供參考。在中共中央黨校社會學教研室副主任謝志強看來,黨校教授首先可以影響的就是作為決策者的學員,“影響他解決問題的辦法,比如如何應對突發事件等,在課堂上討論執政方式,不需要有結論。”
他提及的另一途徑則是《思想理論內參》。這本薄薄的小冊子每期只印200多份,直接報送中央政治局、中央書記處以及中辦、國辦等單位,“我們都叫它‘直通車’。”謝志強教授説。
據説,新華社的國內動態清樣和中共中央黨校的《思想理論內參》,是高層領導最喜歡的兩份內參。《思想理論動態》的定位是“依據黨校特點,著重反映黨校系統學員、教員的學習和調研情況,反映他們的理論思考和政策建議……為中央決策服務”。這份內參要“重點辦好”的欄目則有:領導幹部思想理論動態、領導幹部思想政策建議以及國內外重要思想理論書刊評介。
曾業松教授還負責黨校《思想理論內參》編輯工作。2007年,曾業松先後在《思想理論內參》發表他主持的課題研究報告,《八百名縣委書記調查問卷統計分析》、《縣委書記關注的問題》等都得到國務院領導同志的批示。一位副總理在批示中明確指出調查報告“很有見地”,“對我們研究農村政策,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很有參考價值”,要求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等部門負責人“認真研究吸納”。這正是曾業松參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專題培訓班”課題研究的成果。
每次黨代會、全會前,中央黨校教授都是記者們的追逐對象,而每次黨代會、全會之後,中共中央黨校教授又會成為地方講座與培訓的邀請對象,負責闡釋與解讀中央精神,“畢竟是幹部培訓,中共中央黨校公信力最佳,但我們也是文責自負。”吳忠民説。
責編:李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