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中國財經報道》世界糧食日特別節目(下)

 

CCTV.com  2008年10月23日 15:58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CCTV.com  
進入[中國財經報道]>>

     

世界糧食日主題論壇嘉賓與現場交流

    世界糧食日主題論壇嘉賓與現場交流

     《中國財經報道》推薦:

    《中國財經報道》世界糧食日特別節目(上)>>>

    首播時間:2008年10月17日

一、糧食主産區的特殊境遇

    央視網消息(中國財經報道): 2008年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了這樣一個數字:全球饑餓和營養不良的人口達到9.23億,比上一期提高了7500萬。造成這個驚人數字的就是一路飛漲的糧價,如今不論是發達國家還是發展中國家,都在面臨通脹的壓力,食品類的CPI是很多國家最關注的一個數據。

    然而,面對國際上一路飛漲的糧價,許多中國的農民朋友卻感到疑惑,為什麼中國的農民在糧食漲價的同時並沒有賺到特殊的實惠?中國的糧價雖然也在漲,但是漲幅為何沒有其他國家那麼高?2009年,中國的糧食供需會是怎樣的格局?專家們對中國的糧食安全戰略有什麼建議?這一連串的問題,也是中央電視臺經濟頻道《中國財經報道》世界糧食日論壇上最為惹眼的話題。

    來自中國糧食主産區之一的吉林省糧食集團負責人——吉林糧食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馮吉龍,首先拋出了一個問號:“現在大家比較關心的是糧價問題,現在我也感覺到糧價問題和糧食成本問題,還有CPI的價格指數,還有糧食的收益問題是一對矛盾。目前可以這麼講,現在我們的糧價水平在全球來説是非常低的水平,可以説種糧的比較效益實在是太低了,大家可能有所感悟,剛才有些專家也講了,在1995、1996年的時候我們的大米就是一斤1.5元,到現在為止2008年,我們的大米還是一斤1.5元,我們的玉米還是七八毛一斤,這十幾年我們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很多人買了房子,買了車,整個工資水平漲了很多,這十幾年種地的成本,化肥、種子、農藥、人工、柴油價格出現了翻番的上漲,但是糧食價格並沒有發生多大的變化。”

    事實上,今年5月初,《中國財經報道》欄目曾經製作了《東北:大米突圍》的節目。在這期節目中,記者採訪了東北一些種糧食的農民,他們就有著種糧沒賺錢的困惑。記者當時到達黑龍江綏化的時候,正好趕上春天裏的一場雪。白金龍是村裏的種糧大戶,去年他承包了60畝地。記者記錄下一段和他的對話。白金龍:“四晌地打了是六萬斤稻子,六萬斤。記者:“那也不少。”白金龍:“少是不少,不少就是價錢太低。”記者:“價錢多少錢賣的?”白金龍:“去年我賣了兩萬多斤是七毛三、四賣的。”

    在黑龍江,一晌地是15畝。白金龍告訴記者,為了還清原來的債務,再加上購買種子和化肥,為新的播種做準備,去年年底他迫不得已賣了部分水稻。白金龍:“一晌地投入費用得7000塊錢吧。一晌地”。記者:“那你一晌地投入七千,然後一晌地能賣多少錢?”白金龍:“一晌地現在算也就是能賣七千多點吧。”記者:“現在能凈掙多少錢?”白金龍:“不掙錢。”

    按照白金龍自己的算法,如果他的水稻每斤賣到9毛錢,他承包的60畝地一共能給他帶來8000塊錢左右的收入。但現在,這個目標實現起來非常渺茫。按照他自己估算的成本價,他賣了4萬斤水稻,目前手裏僅剩下2萬斤水稻,他希望能賣個好價錢。記者:“現在市場多少錢?”白金龍:“現在昨天去看,他們也是八毛左右,現在。”記者:“經常去看一看?”白金龍:“基本上經常去。”

    白金龍不理解,國際糧價像脫韁的野馬一樣瘋漲,而自己手裏的水稻卻怎麼也賣不上好價錢,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在2008《中國財經報道》論壇上,吉林糧食集團的馮吉龍也在為這個問題著急:“今年由於化肥的漲價,種子、人工的漲價,生産糧食的成本增加了,我們調查了100戶農民,平均每畝玉米的成本增加100塊錢,一公頃要增加1500塊錢,玉米的價格卻跟年初的價格沒有變化,如果秋天的價格和現在的價格還沒有變化,那農民種這個玉米就要大幅度下降,因為成本增加,價格沒有發生變化。我作為糧食經營者來説,我是學農學的,我也希望糧食價格應該理順,尤其現在整個經濟形勢不是很景氣的時候,給糧食價格理順提供了空間,如果現在通貨膨脹指數繼續高漲,這時候理順糧食價格,可能CPI的壓力很大,現在看我覺得壓力逐漸減少了。”

    一再提出要理順糧食價格的馮吉龍認為,這個課題現在非常緊迫,他和其他幾位糧食企業代表主張,要考慮適當提高糧食價格。馮吉龍説:“我認為應該通過理順糧食價格增加農民收入,而不是通過加大對農民的補貼增加糧食收入,如果我們把小麥、玉米、稻穀的價格理順到國際市場的價格,農民的收入增長水平是遠遠大於我們給他的補貼。那麼糧價上漲了,肯定會有一些人受不了,就是説低保的人,我們測算一下低保的人在全國是七千萬,而農民是四五億,我們拿補給農民的錢,補給七千萬低保,我覺得是足夠用了,國外的一些成熟的經驗是怎麼補?不是補給你錢,直接補給你米票、油票,我想這種調整之後,通過調整糧價讓農民增收,通過加大補貼讓低保過好日子,中間的三四億人就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在這十幾年來已經有很大的收入水平提高了,糧價幅度漲一點他們完全可以承受得了,他們也應該承受,因為他們是改革開放的受益者,他們在承受大米從1.5漲到2元,豬肉從15到20塊錢,他們完全可以承受,也應該調整這種佈局。這個佈局我覺得最終可能更符合於市場化。”

1/5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