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首頁|搜視|直播|點播|新聞|體育|娛樂|經濟|房産|家居|論壇| 訪談|博客|星播客|網尚文摘

首頁 >   > 改革開放30年 > 正文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改革開放30年故事:三中全會開幕那天

 

CCTV.com  2008年10月11日 20:22  進入復興論壇  來源:人民網-天津視窗  


今天的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依然保留著當時的模樣。劉 航攝


為期36天的中央工作會議為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成功召開做了充分準備。中央編譯出版社提供

改革開放30年 30年故事匯

改革開放30週年:解析特區成敗

保育鈞:為民營經濟鼓與呼

福建省原副省長:全島搞特區 小平説沒啥子危險

翁純賢:第一代打工妹的26年

      30年前,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了經濟建設為中心與改革開放的基調,如同春風一般吹開了中國改革開放的大門。

      改革開放30週年之際,回望那次“改變中國命運”的會議,每個國人都有著同樣的感受——是感慨,更是感激!在此,北京晚報尋訪到當年給十一屆三中全會站崗的警衛連連長、當年在京西賓館的服務員,他們講述了一個別樣視角的十一屆三中全會……

      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今年93歲的于光遠老人,在《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的自序中説,那次歷史轉折,“對於今天和未來有用,甚至寶貴”。
 
      “冬去春來”之會

      出席三中全會的中委169人


      1978年12月18日,即將迎來冬至的北京異常寒冷。

      何訓祥,北京衛戍區某警衛團原團長,今年63歲,當年任某警衛連連長,帶領全連官兵參加了十一屆三中全會的警衛執勤任務。他記憶中,18日那天寒氣逼人,瑟瑟寒風不時吹起。

      但就是在這樣一個寒冷的日子,一個特別的會議——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卻使中國從此走向了春天。

      隨著一聲清脆的哨音響起,何訓祥和全連官兵聞聲而起,提前一小時起床,因為他們知道當天一個重要的會議即將在警衛目標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召開。如今的第一會議室依然保留著當時的模樣,墻上還懸挂著“自力更生、艱苦奮鬥”八個大字。當時何訓祥他們還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會議,“只是從提供的會議資料上看到出席會議的高級領導很多”。

      “鈴鈴……”清晨5時,鬧鐘剛響兩聲,張麗華也爬了起來,隨後和一幫姐妹們趕往京西賓館第一會議室佈置會場——擺茶具、疊毛巾。張麗華今年54歲,30年前,她是京西賓館會議科服務二組的一名服務員。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期間,主要負責給主席臺的領導續茶水。

      和何訓祥一樣,張麗華也並不知道當天的會議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老有中央領導在那兒開會,也都習慣了,所以一切都是按照往常來準備的,因為要封閉不能回家,對家裏人也説是去農場勞動了”。

      作為親歷者,中國著名經濟學家于光遠不僅曉得會議的重要性,更了解會議的來龍去脈。他在書中回憶道,在三中全會之前舉行了一個中央工作會議,“三中全會舉行的日期為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為期5天;會前的中央工作會議舉行的日期是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為期36天,中央工作會議舉行的時間為三中全會的7倍。三中全會是正式的中央委員會會議,中央工作會議為三中全會做好了充分準備。”

      “會場裏面的人坐得滿滿的,人和人挨得很近,從後面倒水還真得講究點技巧,主席臺也特別長,領導的表情也都很莊重。”張麗華當天留著齊耳的短髮,身著白襯衣藍褲子的她拎著5磅的大暖瓶守候在第一會議室外。根據于光遠的回憶,18日那天,他到京西賓館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三中全會的參加者和列席者的名單,“實際出席三中全會的中委169人,佔中委201人的84%”,“列席的有9人”。 

       嘔心瀝血之會 

      代表挑燈夜讀文件


      18日上午8時許,一輛紅旗轎車駛進京西賓館車庫,這是第一個到達會場的車輛。何訓祥先看了一下車牌,然後見華國鋒同志從車裏徑直向電梯走去。沒過多久,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同志相繼進入賓館3樓會場。

      那一天,金色的陽光灑滿京城,天空分外晴朗,朝霞格外燦爛。此前,張麗華已經服務過多次中央會議,但是那一次她感覺領導入場的時候,掌聲特別熱烈,足足有三分鐘之久。

      當天的會議是“整天閱讀中央工作會議文件和傳達閉幕會上鄧小平、葉劍英、華國鋒的講話”。“鄧小平的講話由於精闢地、全面地論述了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任務和組織問題,出席者都知道它實際上就是這個全會的主題報告。”于光遠在書中這樣回憶。鄧小平不僅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奠定了思想基礎,提出了會議的主題,還明確提出了會議的指導思想。1978年12月13日鄧小平在中央工作會議閉幕會上作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講話,就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指導思想,實際上也是十一屆三中全會的主題報告。

      在張麗華的眼中,當時的鄧小平總是在思考的樣子。“他愛抽煙,出於健康的考慮,他的隨員已經限制他的煙量了,每天也就兩三根。”但是在會議休息室,張麗華卻看到,鄧小平、葉劍英、李先念等中央領導卻避著隨員偷偷相互遞煙,“或許有助於思考吧!”

      愛思考的鄧小平老人開會期間也愛喝水,那時候規定兩小時的會議期間每20分鐘續一次水,細心的張麗華發現,每次給鄧小平續水的時候他的杯子都不是滿的,“他講話多,喝水自然要多一些。”

      和鄧小平一樣,與會其他領導和代表都在為中國發展之計而努力著。夜深人靜,寒風料峭。站在哨位上的何訓祥卻看到,京西賓館幾層樓的房間仍燈火通明。
 
      “思想解放”之會

      代表們發言踴躍討論熱烈


      張麗華和葉劍英元帥最為熟悉。

      雖然張麗華是天津人,但是天生長了一雙深陷的眼窩。葉劍英祖籍廣東梅縣,看到張麗華南方人標誌的深陷眼窩,就給她起了個外號叫“小廣東”。就是這麼一個愛開玩笑的葉帥,張麗華卻感覺在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期間,他的表情和大多數人一樣很是莊嚴肅穆,“從這點就能看出來,會議有多麼重要。”

      于光遠在《1978,我親歷的那次歷史大轉折》中特別提到了葉劍英。在為十一屆三中全會做好充分準備的中央工作會議上,葉劍英提出“擺開了講,免得背後講”,並對鄧小平進行了鼎力支持,還提出要培養接班人的建議。他更是提出“勤奮學習,解放思想”——“有的同志還是前怕狼後怕虎,墨守成規,因循守舊,就是思想不解放,不敢往前邁出一步。怕什麼……如果講怕,不怕中國貧窮落後,不怕中國人民不答應這樣的現狀?”

      的確,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以1978年前後的真理標準大討論及十一屆三中全會為標誌的。説起“思想解放”,張麗華記得,那時的會場,每個代表都在聚精會神地聽啊,記啊。在小組討論會上,代表們更是暢所欲言。“都很踴躍,有的代表發言多了,喝水就多起來了”。當時給代表們續水不同於主席臺的大暖瓶,而是大鋁壺,張麗華的同事拎起來也並不覺得累。

      在會議休息期間,何訓祥看到這樣的場景:與會代表三三兩兩走出賓館,結伴在院子裏散步。有的邊走邊討論,有的邊説邊用手比劃著,有的一支接一支地抽煙,顯然還在思考著……“每個人的面容裏透著興奮”。

1/2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請您糾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