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行星撞地球並非恐龍滅絕主因 | ![]()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4:54 來源:
印度新聞網科技頻道消息,來自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員們日前聲稱,在數百萬年前人類還沒有開始進化的時候,恐龍是地球的霸主。但是恐龍的滅絕卻並不是象科學家們以前認為的那樣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
據ABC在線網站消息,地質學家們在對Chicxulub坑進行了進一步的研究之後發現,恐龍的滅絕並非是由於小行星撞擊地球造成的,而是在此前的幾百萬年前就由於自然的原因開始滅絕了。
此前,道學家們普遍認為小行星撞擊地球是恐龍滅絕的主因。小行星撞擊地球的理論認為,在白堊紀晚期,大約6500萬年前,小行星拉出地球造成當時地球的主宰恐龍和翼龍滅絕後,鳥類和哺乳動物才得以興盛發展起來。
而普林斯頓大學的研究員們經過研究得出結論稱,雖然他們也曾經相信地球物理學家們的普遍觀點,在白惡紀晚期地球遭到了小行星的撞擊。但是許多年以來,他們並沒有找到充分的證據證明這就是恐龍滅絕的主要原因,但是他們卻發現“自然進化過程”使恐龍物種産生的分化。他們認為,大約9000到8000萬年前,鳥類和哺乳動物已經開始多樣化,而到3000到2000萬年前,鳥類已經開始在與恐龍的自然競爭中勝出了。
他們表示,化石能夠告訴科學家,當恐龍開始不同種類分化時,鳥類和哺乳動物已經地球上非常多了,這也證明了當恐龍逐漸開始滅絕時,鳥類和哺乳動物卻開始不斷多樣化。但化石所記錄的只是一個補充,所以許多結論還僅僅是一個假設。
研究員們表示,從化石和分子的綜合證據來看,鳥類和哺乳動物的成長,恐龍滅絕的趨勢在白堊紀前的幾萬年前就已經開始了。教條的堅持傳統理論,是科學家們忽視了尋找恐龍大量滅絕真相的真正原因。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