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與化石 | ![]()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4:43 來源:
在雲南省祿豐縣的穿街鄉,有一處前幾年才發現的恐龍化石點。在200平方米的範圍內,發現出8具不同時期的恐龍化石。其中最早的化石離現在有一億六千萬年。在附近的一萬平方米內,可能埋藏着300多具恐龍,是舉世罕見的恐龍化石密集地區。
恐龍屬於爬行動物,生活在五千六百萬年以前的中生代。恐龍家族繁衍的時間長達一億五千萬年。對於這個遙遠時代地球上的居民,人類是通過恐龍化石的研究來認識它的真面目的,科學家把恐龍骨骼化石一塊一塊的連接起來,復原出恐龍的原型,又根據骨骼結構分析它們的生活習性和種屬特徵,給不同的命名,有趣的是從已發現的六百多種恐龍看,它們的個體差異很大,最大的身長四十多米,最重的體重有一百三十多噸,而最小的卻只有一隻小雞那麼大。大多數恐龍長着長長的脖子和長長的尾巴。粗壯的後腿支撐着沉重的身體,還能直立奔跑。多數恐龍是吃蘇鐵等裸子類植物的素食者,食肉性的動物的種類較少,它們的進化和滅絕都比較晚,恐龍滅絕的原因一直是個迷,對比科學家們提出了種種假説。恐龍生活的中生代地球上的陸地幾乎都連在一塊,屬於赤道附近,陸地上氣候潮濕。生長着茂密的原始植物,恐龍和哪個環境十分和諧。形形色色的恐龍遍佈整個大陸。由於地球內部的運動,古大陸分裂成許多的版塊,向南北兩個方向漂移,陸地上的氣候逐漸變冷。生態環境發生了變化,恐龍不能適應這個變化了的世界,逐漸走向衰亡,又有人説,當時地球受到超新星爆炸輻射的影響,危害到生物發育與生存。強大的輻射損害了恐龍的生殖能力,導致恐龍走向滅絕。科學家們還發現,距今6500萬年前地球遭遇過幾次小行星的撞擊。使地球産生劇烈的震動,不斷發生火山爆發。火山灰和有毒氣體籠罩地球長達好幾年,恐龍失去了賴以生存的條件,終於從地球上滅絕了。
恐龍的身體被深埋在火山灰和淤泥之下,經過幾千萬年的時間變成了化石。中國是發現恐龍較多的國家之一,絕大多數省區都有恐龍化石的分佈點,其中以四川的自貢地區,新疆的準葛爾和雲南的祿豐地區最為集中。四川的馬門西龍長達27米,是亞洲最長的恐龍。河南南陽出土上萬枚恐龍蛋,也是舉世罕見的,如果雲南祿豐穿街鄉的恐龍化石全部發掘的話。將成為世界上的恐龍化石最密集,種屬最多的採掘點。可以成為名副其實的侏羅紀公園。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