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江縣恐龍化石”探秘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4:40 來源:
文章來源:中國古生物網
一段時間來,社會上傳聞南江縣發現大量恐龍化石,其中一具是亞洲已知的最大食草龍,完全可與自貢恐龍化石媲美。
今年6月底,自貢恐龍博物館在徵得省文化廳的同意後,派出恐龍專家付乾明、高玉輝前往南江進行科學考察。日前,記者來到南江探秘。針對南江縣發現24米的“亞洲第一龍”的説法,南江縣博物館館長梁廷保告訴記者:1979年在趕場石龍寨農田水利建設中,發現了一具恐龍化石,經中科院古生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省文物考古隊、重慶地質博物館專家的共同調查鑒定,化石長10米左右。
這具化石現存于南江縣博物館,記者隨即前往,只見化石風化嚴重,十分破碎。自貢博物館的兩位專家在《南江縣恐龍化石調查簡報》中對這具化石的結論是:“屬種鑒定困難,但可以判斷大類,主要是蜥腳類恐龍的材料,推斷體長不超過10米,也有少量肉食龍的材料。”梁廷保告訴記者,南江縣城西南的小河等片區,為中生代地層分佈,最易出現侏羅紀恐龍化石,這一區域以“龍”命名的小地名很多。在小河片區曾發現長約14米的恐龍尾椎化石1件,肉食龍跖骨化石2件。南江縣博物館還收集到了與恐龍伴生的完整龜、魚等化石100多件,30多個門類。其中命名為“南江卞民獸化石”已被中國科學院古生物人類研究所收藏。針對龍口石灣恐龍化石被破壞的説法,記者找到當年的一些目擊者。據他們介紹,1989年下半年,民工在此掀開一塊巨石,看見兩具完整的恐龍化石相對而立,一隻頭朝上,長約5米,一隻頭朝下,長約4米。民工們聽説這是可入藥的“石龍”,頓時鐵錘橫飛將兩具恐龍化石化為碎片,搬回家中當藥用。幾天后,在距該處不到100米的地方,又一具完整的恐龍化石遭受同樣惡運。
自貢博物館的專家告訴記者,他們找到了一位收藏有兩袋化石當藥材用的老中醫。經過初步鑒定,認為這不是恐龍化石,而是新生代的哺乳類化石,定名為野豬,時代為全新世。專家們認為,南江有侏羅紀地層分佈,包括田壩組、千佛崖組、沙溪廟組、遂寧組和蓬萊鎮組都存在,具備恐龍化石産生的條件,且已初步發現恐龍和魚類化石,今後還有可能繼續發現恐龍化石。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南江縣的白堊係城墻岩群發育完全,分佈廣泛,有可能出現白堊紀恐龍化石。迄今為止,四川盆地的白堊紀恐龍僅在黔江正陽有零星發現,若在南江發現意義非同尋常。
責編:張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