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藏高原是這樣隆起的,恐龍是這樣滅絕的 | ![]()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4:32 來源:
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恐龍的滅絕本來是兩大世界性的難題,科學家們為這兩個難題提出了很多很多的假説,現在我經過長時間思考,認為青藏高原的隆起和恐龍的滅絕是同時發生的:
以下是由劉亞平首先提出的關於青藏高原隆起和恐龍滅絕的新假説:
在6500萬年前的恐龍時代,在某一天。一顆小行星或者一顆彗星從西北到東南的方向向地球撞來,和地球發生了劇烈碰撞,撞擊的地點在中國新疆的塔裏木盆地所在的位置,撞擊後小行星深深的撞入地球深處,由於小行星是斜着撞來,其最終停留在如今青藏高原正中心下面的地殼中,撞擊産生的的巨大熱量讓地殼和小行星都變成了熔岩狀態,海水首先灌進了撞擊點塔裏木盆地所在的深坑首先讓那裏的熔岩凝固,所以塔裏木盆地首先變得堅硬起來所以塔裏木盆地沒有再隆起,撞擊産生的熔岩就形成了整個青藏高原那麼大的一塊液體的“泥巴”,由於周圍首先被海水冷卻,所以在“泥巴”周圍首先形成了一圈硬殼,使青藏高原向上升高而不是四處流淌,這樣液態的青藏高原最後在橫斷山脈處決了一個口子,岩漿奔流而出形成了雲貴高原,以及緬甸,泰國,老撾和越南那些地方,並且逐漸冷卻,在以後的幾千萬年中,青藏高原逐漸冷卻形成了現在的樣子。
目前科學界普遍認為青藏高原隆起是印度板塊和亞洲板塊碰撞的結果,這種説法是錯誤的,有致命傷,首先,他無法解釋橫斷山脈形成的問題,從橫斷山脈的形態來看,更像是一次岩漿涌出形成的,而板塊運動不可能形成如此大的岩漿活動。第二,關於塔裏木盆地為什麼沒隆起,該理論認為塔裏木板塊過於堅硬,顯然也牽強附會,實際的情況就像我上邊説的,該處先接觸海水,先凝固了。
在這次撞擊中,地球上當時的霸主恐龍也不可避免的滅絕了。在小行星撞擊地球後不過數小時內,産生的巨大熱量使地球成了一個大烤箱,把當時活在陸地上的所有大型恐龍及其他生物瞬間化為煙灰,只有那些當時正在洞中和水下的生物倖免於難。撞擊産生的噴射物重新落向地面導致的“熱量脈衝”波及全球,到處燃起熊熊大火。噴射物所攜帶的動能在那些物質重返大氣的過程中分佈到了大氣層上層,把藍天都烤紅了,這種狀況持續了好幾個小時。此後十多年,整個地球都像烤箱一樣酷熱。翼龍和其他恐龍無法適應洞中或水中的生活因而滅絕。與此相反,可以棲身於洞中或水中的脊椎動物,從哺乳動物、鳥類、鱷魚、蛇類、蜥蜴、龜類到兩棲動物都成了倖存者。不過,倖存下來的陸地脊椎動物還要接受環境巨變的考驗。
至於為什麼青藏高原還在不斷長高,可能是彗星或小行星溶化成液態後,其密度較地球的岩漿密度要小,那部分岩漿浮起在地球岩漿上層,那種浮力作用令青藏高原不斷向上長高。
此假説如果是實際情況,那麼就會有如下積極意義:
A,可以由青藏高原的成因推測礦産資源的分佈情況,為國民經濟服務。
B,大家會明白一件事,那就是青藏高原下埋着一個小行星或者彗星,他的體積和青藏高原的體積是相等的。
支持我假説的證據:
1,塔裏木盆地沒有隆起,科學界先前的解釋不對,應該是這塊地方先被海水冷卻,才會有這樣的結果。
2,觀察橫斷山脈兩邊的四川盆地和緬甸的情況,完全是一次性的大的岩漿短時間內涌出的結果,這一點板塊碰撞説是無法解釋的。我們完全可以用鐵水復現當時的情況,還是我的假説很符合實際情況。
3,青藏高原周邊各地區尤其是青藏高原坡上的地區,是首先被海水冷卻的地區,在這裡,你肯定能找到很多古化石證據,現在科學考察的實際情況正是這樣。
4,橫斷山脈和雲貴高原既然是岩漿流出形成的,那麼雲貴高原和橫斷山脈處一定礦産資源十分豐富,實際情況正是這樣。
5,從青藏高原的大形狀上看完全像一個大的搖着尾巴的大蝌蚪,頭在東而尾在西,尾巴是帕米爾高原和天山山脈,完全是一個拖着尾巴的星球落到那裏的情形。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