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在北京召開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4:10 來源:
(來源:中科院網站)被譽為國際古生物學界“奧林匹克盛會”的“第二屆國際古生物學大會”于6月17至21日在北京大學舉行。中國科學院院士周光召、中國科協黨組第一書記鄧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主任陳宜瑜、中國科學院副院長李家洋出席了大會開幕儀式。鄧楠和李家洋在開幕式上分別致辭。
國際古生物學大會是國際古生物學界的最高組織機構“國際古生物協會”(IPA)的系列學術年會,每四年舉行一次,是世界古生物學科最高級別的大會。本次大會全面展示了我國古生物學家的研究水平和取得的重要成果。本屆大會由中國古生物學會主辦,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北京大學地球與空間學院承辦。來自我國和美國、俄國、日本、英國、德國、法國、瑞典、加拿大、捷克、意大利、比利時、波蘭等50個國家的600余位古生物學家出席了大會。一些國際著名專家,如英國皇家科學院院士、耶魯大學的Derek Briggs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William Schopf教授,美國科學院院士、佛羅裏達大學的David Dilcher教授,英國皇家學會會員、卡迪夫大學的Dianna Edwards教授,瑞典皇家學會會員Else Friis,國際古生物協會主席Aldridge R. J.教授、美國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的Jere Lipps教授以及我國著名古生物學家楊遵義、李星學、王鴻楨、張彌曼、殷鴻福、吳新智、戎嘉余、邱佔祥等與眾多同行一起進行了交流。
本屆大會以“遠古生命和現代研究途徑”為主題,對近年來古生物學的新發現和新進展進行深入而廣泛的研討。大會會期共4天,會議的系列學術活動包括大會報告8個、特別報告會14個、綜合報告會和專題研討會26個,並設有會前、會間和會後10多條野外考察路線,以使各國學者專家更好得了解中國出露完好的地層剖面和保存精美的化石産地。
據悉,古生物學在近幾十年比以前更具有生命力,新理論、新思想、新技術及新方法不斷涌現,而且與其它學科的交叉性也愈加緊密。20世紀人類積累了大量的生物學、分類學和生物地層數據,這些數據的積累使得進化論和門德爾遺傳學結合起來,如遺傳學和物種起源、分類學和物種起源、演化的速率和模式、分支系統學等的運用使得古生物學在研究方法上有了新的進展。最高級別的古生物學大會的召開對促進古生物學科發展與交流,以及探討學科發展戰略問題等均具有重要意義。經過幾代人的努力,中國的古生物學科已發展成為我國最繁榮的自然科學學科之一。特別是近20年來,我國古生物學家在地球早期生命起源與演化、澄江動物群和“寒武紀大爆發”、最古老的脊索動物、鳥類的起源、被子植物的起源、二疊-三疊紀之交的生物大滅絕、全球年代地層系統和界線層型等研究領域內做出了一系列具有重大國際影響的原創性成果,在國際古生物界引起強烈反響。中國古生物學家在國際古生物學界的威望、地位和競爭力不斷提高,有數十位古生物學家在國際學術組織和機構中擔任主席、副主席、秘書長等近百個重要職務。中國具有開展古生物學研究得“地”獨厚的自然條件,遼闊的國土上廣泛發育從幾十億年前的太古代到近代第四紀地層,剖面連續完整,化石豐富多彩,堪稱世界之最。許多重要古生物學理論問題的解決有賴於中國古生物材料的發現與研究,特別是近年隨著許多重要化石材料的不斷發現與探索,已使我國成為世界古生物研究的熱點地區之一,大批國外同行都期盼到中國進行實地參觀、考察、交流與合作。
責編:王姍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