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寧夏化石大揭秘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1:18 來源:
專題:回到恐龍時代

  寧夏是一個沉積岩層特別多的地區,岩層自下而上層層疊覆,如一本巨厚的書。每張書頁裏面,都塵封著各種古生物化石。這些化石就像殘缺不全的文字,依稀記述著寧夏這塊土地20多億年以來的滄海桑田。

  寧夏古生物化石豐富多彩,種類齊全。微生物、蟲、魚、飛禽、海洋生物和陸地猛獸等化石比比皆是,橫向分類有海洋生物、古樹木化石、走獸化石、飛禽化石,縱向可追溯到4億年前的恐龍化石,800萬年前的大象化石。化石品種、數量之多,都遠遠超出了我們的想象。

  那麼,寧夏究竟有無能力成為化石的王國呢?寧夏已知的化石有哪些?本報記者採訪了寧夏地礦局專家顧問閻志強,據其數十年來對古生物化石的研究,為你解開這個謎吧。

  寧夏化石大揭秘

  其實,寧夏是一個沉積岩層特別多的地區,岩層自下而上層層疊復,如一本巨厚的書。塵封在書頁裏的各種古生物化石,就像殘缺不全的文字,依稀記述著寧夏這塊土地20多億年以來的滄海桑田。

  寧夏古生物化石豐富多彩,種類齊全。微生物、蟲、魚、飛禽、海洋生物和陸地猛獸等化石比比皆是,橫向分類有海洋生物、古樹木化石、走獸化石、飛禽化石,縱向可追溯4億年前的恐龍化石,800萬年前的大象化石。化石品種、數量之多都為世罕見。

  微體古植物化石

  這是寧夏目前已發現的最早的化石,這些化石如光球藻,穴面形藻等等。它們是15億年前生存于海洋中的低等植物,個體微小,在顯微鏡下方能看見。在寧夏境內六盤山、香山等地均有發掘。

  斜方薄皮木化石

  斜方落皮木是一種繁茂于3.5億年前晚盆世的喬木。中衛北山東部不少斜方薄皮化石,呈直徑8-15厘米,長1米左右之柱狀,垂直岩層平行派列,顯示了原始的生存狀態。

  硅化木化石

  可見的硅化木化石,大多沒有樹葉,科研價值比較高。但是樹榦化石科研價值相對樹葉化石比較小一點,但觀賞價值和收藏價值比較高。目前,硅化木化石在寧夏境內比較多,在寧夏境內發現最大的鈣化木化石,是在大武口發現的,長有7.5米左右。

  鈣化木化石

  今年6月,在靈武長流水又發現此類化石。據閻志強判斷,此化石可能是2億年前中生代三迭紀的裸子植物。賀蘭山、香山都有發現。

  蟲跡化石

  這是我區發掘較早的海洋生物化石,早在20世紀70年代在寧夏北部發現此類化石。1988年,寧夏地質礦産工高級工程師閻志強在寧夏南部的西華山首次發現海洋生物化石,這類化石是6億年前元古代晚期蠕蟲覓食過程留下的爬行痕跡和潛穴。常見於賀蘭山中段和西華山西段的板岩,粉砂岩層面上。這些蟲跡呈現或疏或密,曲折複雜,千奇百怪的紋理,常常構成令人浮想聯翩的各種美妙圖案。這些化石的發現證明了寧夏遠古時期地理地貌。

  三葉蟲化石

  在寧夏境內的賀蘭山、青龍山都有發現,三葉蟲生存于5億年前。此類化石有盧氏寬闊蟲、武安蟲、野營蟲、粗篩殼蟲等許多屬種,它們保存在石灰岩中,有時與碗足類,腹足類化石共生。

  菊石化石

  主要産于寧夏境內的香山、衛寧北山和煙筒山,封存在3億年前形成的石灰岩內,也有時裹于泥鈣質結核中。目前已發現有網紋菊石、格子菊石、新雕菊石、費納爾菊石、蘇臺德菊石等。它們呈扁螺旋狀,直徑 1-3厘米,大者5厘米以上。

  哺乳動物化石

  較古老的哺乳動物化石主要有:巨犀、板齒犀、大唇犀、乳齒象、鏟齒象、庫班豬、利齒豬、皇冠豬、古猿、鬣狗、三趾馬等。其中最古老的是閻志強發現于海原南華山的巨犀化石,其年代距今約3500萬年。已知化石主要産于惠農、靈武、牛首山、同心、海原等地。其中的乳齒象顎骨化石,1976年,靈武縣發現完整的乳齒象下頜骨化石,其生存時代距今約800萬年。這塊化石的特殊性在於,他明顯展示了原始象類有別於其他哺乳動物,極為特別的牙齒孕育、生長、功用、更換等特徵,揭示了象類長壽的秘密。

  較新的哺乳動物化石主要有:原始牛、野牛、野馬、羚羊、披毛犀、大角鹿、鹿、羊、短耳兔、狼、犬、狍子等。它們大約生存在距今250萬--3萬年間。

  盾甲魚類化石

  20世紀70年代以來,寧夏地質工作者顧其昌、劉時雨等在衛寧北山,煙筒山,牛首山,香山和六盤山等地,相繼發現了極為珍貴的魚化石,其中有些品種是在亞洲乃至世界的首次發現,從而具有極高的科研和收藏價值。

  其中的盾皮化石,這是一些出現于距今4億年,滅絕於3.5億年的魚類祖先。它們的頭部披滿片,就像古代武士披盔甲一般。可分為擬瓣魚、溝鱗魚、中華魚和漿鱗魚。這是極為珍稀的魚類化石,完整者罕見,野外採到的多是它們的大塊骨片。

  狼鰭魚化石

  僅見於六盤山蒿店、和尚鋪一帶的早白堊世泥岩、頁巖中。距今1.5億年左右,被地質界稱為“標準化石”。狼鯽魚與現代魚類樣子很像,都屬於硬骨魚類。它們有著狹長的身軀,一般5-10厘米,保存完美者常見。

  陸龜化石

  偶見於中衛香山北麓第三紀晚期的砂岩中,距今250萬年以上。化石呈灰褐色,甲殼橢圓形,長20厘米左右,保存較完好。

  恐龍化石

  1935年,古生物學家楊鐘健在原寧夏境內發現恐龍化石,命名為寧夏繪龍。1975年,曹景軒發現恐龍蛋化石,取名為寧夏蜂窩蛋。1978年,閻志強發現巨龍、鴨咀龍化石。只是由於這些産地在1979年後,劃歸到內蒙古自治區管轄,寧夏變成了恐龍化石的空白區。2004年11月,靈武市境內瓷窯堡山上發現恐龍化石,改寫了寧夏無恐龍的歷史。而且,有關專家分析,這條恐龍長在30米以上,是中國已知的最大恐龍,也有可能是亞洲的最大恐龍之一。

  除了上述12類化石外,在寧夏廣布的古生代-中生代沉積地層中,迄今還發現了腕足類、腹足類、瓣鰓類、角石、珊瑚、海百合、介形蟲、昆蟲、植物葉等許多門類的化石,大約百種以上,但由於産出少,採集難度大,尚未引起社會各界的重視。

  (來源:探索在線)

責編:徐穎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