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龍滅亡的原因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6日 11:00 來源:
恐龍在地球上稱霸了整個中生代,長達一億六千萬年,並繁衍出了許多種類。然而卻在白堊紀末期,約6500萬年前全部由地球上消失。究竟是什麼原因使恐龍滅亡,而使哺乳類動物得以稱霸于地球?
從地球出現生命開始,經歷過好幾次的大量滅絕,原因不外乎是全球氣候大規模的變異,或是病菌大流行、其它生物的侵擾,但是什麼原因造成氣候變異或是何種病菌、生物,能使中生代的恐龍全部滅絕?
病毒的侵害,很難留下證據,而且以病菌的威力,很難使一物種完全滅絕,也有人認為恐龍滅絕是因為卵被原始的哺乳類或其它動物吃光,但小型動物能力有限,且也沒有有利的證據。
既然恐龍滅亡原因是生物的可能性低,那勢必是全球性的氣侯變異。要造成全球性的氣候變異,可能原因有隕石的撞擊與大規模的火山爆發。隕石的撞擊證據很多,其中有人在一地層中發現含有大量的銥元素,推測可能是隕石帶來的,但是巨大隕石撞擊應該有巨大隕石坑,然而卻沒有被發現。到了1991年于猷加敦半島發現疑似消失的隕石坑。在海地6500萬年前的地層中發現"似曜岩類"。這是一種玻璃狀物質;隕石以高速撞擊地面使地表物質熔解、飛散到周圍去,形成似曜岩類。以重力異常進行分析,猷加敦半島下的隕石坑直徑可能為180公里或300公里。如此大的隕石坑可能為直徑10公里的隕石撞擊以每秒數十公里撞擊而成。大氣對流層厚度約10公里,海洋也不到100公里,隕石不會因此減低速度。以這種規模,隕石可穿透地殼,到達地函,而塵埃更可到達平流層。塵埃中含有CO2和SO2,SO2可以與微塵作用,遮蔽陽光。這種狀態維持約十年,使得恐龍滅絕。哺乳動物由於體溫恒定,且當時身體小、夜行,故得以倖存。
6500萬年前印度也有大規模的火山活動,形成德幹高原,而印度的位置於大隕石撞擊位置的背面附近,也許與大隕石撞擊産生的地震波有關。
也許是隕石撞擊使恐龍滅亡,而隕石説也有有利的證據,不過恐龍的滅亡也不一定完全是由隕石造成的。有學者認為隕石撞擊前恐龍數量就已經減少。在加拿大亞伯達省的地層中發現有恐龍減少的跡象。其中在白堊紀末與第三紀之間的地成發現岩石種類不同、植物化石發生變化、沒有恐龍化石而有銥元素。有人認為恐龍的滅絕是因為當時發生海退使氣候變化使恐龍的數量減少。恐龍減少後又發生隕石撞擊使恐龍全部滅絕。不過也有學者認為不是大隕石使恐龍滅亡,恐龍于隕石撞擊時就已經滅絕了,而滅絕的原因是全球性的海退。
恐龍滅亡的原因仍然是謎,但很可能是巨大隕石所造成,若隕石撞擊人類的社會,人類是否也會滅絕呢?1908年,于西伯利亞的通古斯加上空發生大爆炸,瞬間2600平方公尺的林地被掃平,事後調查此次爆炸為直徑約100公尺的隕石造成。隕石威力驚人,可能消滅恐龍,就有可能消滅人類,這是我們應要謹慎的。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