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熱河生物群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5日 17:15 來源:
專題:回到恐龍時代

  消息來源:中國古生物網

  1928年,美國著名地質古生物學家葛利普教授出版了一部科學巨著——《中國地質史》。在這部書裏,他第一次提出了“熱河生物群”這一名詞,用來代表分佈于東亞狼鰭魚岩係的綜合化石群。“熱河”之稱得名于化石群的經典産地,即當時的熱河省東部地區。從20世紀30~40年代以後,熱河生物群這一名稱被廣泛地應用在各種地質學文獻中。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以後,熱河省被撤消,其西部劃歸河北省,東部劃歸遼寧省。原熱河生物群的經典産地因此落在了今天遼寧省的西部,即遼西地區。但是,熱河生物群這一在地質古生物學界具有深刻影響的名稱仍然保留著。1962年,我國著名的地質古生物學家顧知微院士在他的經典論著《中國的侏羅係和白堊係》一書中,總結出以東方葉枝介、三尾擬浮游和狼鰭魚為代表的“熱河生物群”或“熱河化石群”。

  20世紀50年代以後,中國科學院以及中國的地質、石油和煤炭部門的科學工作者在遼西地區開展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據不完全統計,僅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和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已經發表的有關熱河生物群的科研論文和學術專著就已經有200多篇(部)。近年來,熱河生物群的研究又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白堊紀早期的鳥類、帶毛恐龍、哺乳動物、兩棲類以及早期被子植物相繼被發現,有關門類的科研論文不斷地發表在世界兩大權威學術刊物《自然》和《科學》上。

  現在的熱河生物群所包含的生物組合十分豐富,它囊括了白堊紀早期眾多門類的陸相化石生物,包括魚、兩棲類、爬行類、鳥類、哺乳類和古植物及其孢粉以及無脊椎動物類群中的雙殼類、腹足類、節肢類(包括蝦類、昆蟲類和蜘蛛類)、介形蟲等等。其中,早期鳥類、帶毛恐龍、原始哺乳動物和早期被子植物的發現成為20世紀古生物學界最為重大發現的一部分,它們的研究成果涉及現代生物界許多重要生物門類的起源和早期演化問題,為探討地球陸相生態系統的演變過程和規律也提供了難得的線索和例證。

  熱河生物群的古鳥類、帶毛恐龍和原始哺乳動物

  在如此燦若繁星的發現和研究中,早期鳥類的發現和研究可以説是最為亮麗的。熱河生物群中中國鳥、朝陽鳥、華夏鳥、孔子鳥、遼寧鳥等一系列早期鳥類的發現和研究,打破了100多年來始祖鳥在鳥類起源研究領域一統天下的格局。因此,國外一位權威學者把這些發現譽為“中生代原始鳥類的燈塔”,美國古鳥類學家馬丁則説:“我們對早期鳥類演化的了解,真正革命性的變化發生在中國最近的5年。……它們的出現改寫了鳥類進化的歷史。”

  除了10幾種中生代鳥類之外,令世界古生物學家們讚嘆不已的發現還有那些“龍模鳥樣”的帶毛恐龍,如中華龍鳥、原始祖鳥等等。這些帶毛恐龍的發現使得更多的科學家相信,一些小型的獸腳類恐龍是恒溫動物,鳥類則是從這些恒溫的小型獸腳類恐龍當中的某一種進化而來的。

  含有熱河生物群的岩層在地層層序裏處於熱河群下部的義縣組和九佛堂組。整個熱河群是一套含有火山岩的河湖相沉積,自下而上包括義縣組、九佛堂組、沙海組和阜新組。熱河群在中國東北遼寧省的西部地區分佈非常廣泛,它的沉積年代一直是中國地質學界爭論不休的問題之一。

  近年來,許多地質古生物學家都在力圖利用各自研究的化石門類、同位素年代測定和磁性地層學等手段和方法探討和論證熱河群的年代。最近的研究顯示,義縣組的時代應該是白堊紀早期,絕對年齡在距今1億3千5百萬年左右。

  遼西熱河群是中國著名的中生代陸相地層,在中國古生物地層學研究歷史上一直佔有重要的地位。然而,儘管這套地層中曾經産出過眾多的植物化石、無脊椎動物化石和魚類化石,但是恐龍化石的發現在1996年以前卻是鳳毛麟角。

  蒙古鸚鵡嘴龍

  鸚鵡嘴龍是過去發現的有限恐龍物種之一。過去僅發現于遼寧省朝陽縣勝利鄉梅勒營子下白堊統九佛堂組。鸚鵡嘴龍屬於鳥臀目角龍亞目,是一類兩足行走的素食恐龍。九佛堂組的鸚鵡嘴龍包括兩個屬種,即蒙古鸚鵡嘴龍和梅勒營子鸚鵡嘴龍。

  20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遼西熱河群這片“睡龍之地”一下子醒來了。在短短5~6年的時間裏,發現了大量的恐龍化石,不僅極大地豐富了我們對恐龍世界的認識,而且為鳥類起源於恐龍的理論提供了充分的證據。

  遼西熱河群恐龍熱的興起當首推“中華龍鳥”的發現和富有戲劇色彩的研究過程。“中華龍鳥”的正型標本是當地農民李蔭方先生在1996年發掘出來的,出土地點是遼寧省北票市上園鎮四合屯義縣組下部頁巖層。因為種種原因,這塊標本的一半(陽膜)被中國地質博物館收藏,另一半(陰膜)則被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獲得。中華龍鳥一開始被季強等研究人員認為是地球上最為原始的鳥類,後來被更正為獸腳目美頜龍科中的一種恐龍。

  中華龍鳥

  中華龍鳥大小像雞,化石形態也像一隻雄雞在報曉——高昂著頭、尾巴翹起。它的頭很大,上下頜長滿帶有小鋸齒的尖牙;前肢非常短小,尾巴長得出奇。在它的背部,從頭到尾長著一排細絲狀的皮膚衍生物,季強等研究人員認為它們是一種原始的羽毛。

  此後,遼西熱河群的各類恐龍就雨後春筍般地被發現了。

  發現于義縣組下部的第二種獸腳類恐龍是粗壯原始祖鳥。它的樣子很像電影“侏羅紀公園”裏的明星疾走龍。令人最為驚奇的是,它的尾部發育了真正的羽毛!

  原始祖鳥

  鄒氏尾羽鳥是世界上發現的第二種發育有真正羽毛的獸腳類恐龍。不可思議的是,尾羽鳥化石的埋藏非常集中,所有已知的化石均發現于四合屯北面不足兩公里的張家溝,層位也是義縣組下部的頁巖層。一種解釋是,尾羽鳥是一種群居的動物。

  尾羽鳥大小和原始祖鳥差不多,它可能屬於竊蛋龍亞目,代表一種原始的竊蛋龍類。尾羽鳥的頭又短又高,嘴裏只長了幾顆牙齒;前肢和尾巴都很短。有趣的是,它的胃部同時埋藏了一堆與圍岩的岩性根本不同的小石子,顯然是類似于現代鳥類胃中常見的胃石,功能是磨碎和幫助消化食物。在獸腳類恐龍中發現胃石真是異常罕見!尾羽鳥尾巴末端長有一束扇形排列的尾羽,前肢上也長有一排羽毛。這些羽毛有明顯的羽軸,還發育有羽片,和現代鳥類的羽毛已經非常相似;唯一有區別的地方是尾羽鳥的羽毛是對稱分佈的,而包括始祖鳥在內的鳥類的羽毛的羽片卻是非對稱分佈的。科學家大多認為,非對稱的羽毛才具有飛行的功能,而尾羽鳥這種對稱的羽毛很可能代表了羽毛演化的較為原始的階段,還不具備飛行的功能。另一方面,尾羽鳥的骨骼形態也表明它是一種善於奔跑而不能飛行的動物。

  原角龍科的祖先型──

  遼西朝陽龍是一種小型的鳥腳類恐龍,發掘自遼寧省朝陽縣。根據一具幾近完整的頭骨,趙喜進與Cheng在1983年正式命名。這具小恐龍的前頷齒呈三角形,發育有像犬齒的長牙。寬大的軛骨突發育良好,在頭骨外觀很像是鸚鵡嘴龍,或許是發掘自Tuchengzi岩層,是由紫紅、灰色砂頁巖構成,分佈在遼寧省的西部地區,是屬於晚侏羅紀的早期地層。

  最近,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的周忠和研究員又命名了一種新發現的尾羽鳥——董氏尾羽鳥。

  此外,科學家還在遼西熱河群發現了意外北票龍、千禧中國鳥龍等重要的恐龍化石,對它們正在進行的深入研究將解開更多的恐龍之迷。

責編:張悅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