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寧夏靈武市巨型恐龍化石衝擊波形成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5日 14:49 來源:
專題:回到恐龍時代

  隨著寧夏靈武市恐龍化石開挖以來,一些媒體紛紛跟蹤報道。據《新消息報》綜合報道:6月10日,該報刊發了《巨型恐龍化石衝擊世界頂級水平 靈武要建恐龍博物館》的消息,隨著區內其他媒體的跟進,一時間,靈武恐龍再次吸引著人們的眼球,也刺激著方方面面的神經。

  冷靜下來,我們迫切地想知道,靈武恐龍化石在中國乃至世界,究竟處於一個什麼樣的位置?靈武恐龍有可能引發恐龍研究的高潮嗎?其他地方如何開發恐龍遺跡?讓我們一起走進多姿多彩的恐龍世界吧。

  恐龍之最

  最小的恐龍——細顎龍類,跟雞差不多。

  最醜的恐龍——腫頭龍。

  最大的恐龍——重型龍與梁龍,27米左右。

  最重的恐龍——腕龍與南極龍,70噸至80噸左右。

  最寬的恐龍——甲龍,寬5米左右。

  最早出現的恐龍——南十字龍,它出現于三疊紀中期。

  “恐龍”之名由來

  實際上,人類發現恐龍化石的歷史肯定是由來已久。早在曼特爾夫婦發現禽龍之前,歐洲人就知道地下埋藏有許多奇形怪狀的巨大骨骼化石。但是,當時人們並不知道它們的確切歸屬,因此一直誤認為是“巨人的遺骸”。至於我們中國人,早在2000多年前就開始採集地下出土的大型古動物化石入藥,並把這些化石叫做“龍骨”。

  但是,直到曼特爾夫婦發現了禽龍並與鬣蜥進行了對比,科學界才初步確定了這是一種類似于蜥蜴的、早已滅絕的爬行動物。因此,隨後發現的新類型的恐龍以及其他一些古老的爬行動物,名稱全都和蜥蜴有關,例如“像鯨魚的蜥蜴”、“森林的蜥蜴”等等。

  到了1842年,英國古生物學家歐文爵士用拉丁文給它們創造了一個名稱,這個拉丁文由兩個詞根組成,前面的詞根意思就是“恐怖的”,後面的詞根意思就是“蜥蜴”。從此,“恐怖的蜥蜴”就成了這一大類彼此有一定的親緣關係、但是卻表現得形形色色的爬行動物的統稱。我們中國人則既有想象力又有概括力,把這個拉丁名翻譯成了“恐龍”。

  現在我們知道,恐龍家族中確實有許多令人恐怖的龐然大物,但是也有一些小巧可愛的“小東西”。如果你到北京動物園西邊不遠的中國古動物館去看一看,從身長不足1米的鸚鵡嘴龍到身長達22米的馬門溪龍,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各種恐龍一定會使你對恐龍世界有一個更為全面的了解。

  現在我們還知道,恐龍根本就不是蜥蜴。它們雖然都屬於爬行動物,但是在門類繁雜的爬行動物大家族中,恐龍與蜥蜴的親緣關係相差得還相當遠呢! 恐龍比人聰明

  19世紀恐龍的發現,成了一個典型的案例,説明身體的大小與聰明之間的反比關係。恐龍腦子很小,身軀龐大,是笨拙愚蠢的象徵。它們的滅絕似乎只説明它們的身體構造有缺陷。

  最近,芝加哥大學的詹姆斯A霍普森收集了更多的資料,做出了不同的結論。 霍普森發現,主要恐龍類群的EQ值都高於平均值。巨型的蜥腳類雷龍及其近親的EQ值最低,為0.20至0.35。它們的活動一定很緩慢,沒有很大的靈活性;它們可能僅僅仰仗龐大的身軀來防止被捕食,就像今天的大象一樣。接下來就是有甲殼的甲龍和劍龍,它們的EQ值為0.52至0.56。這些動物有沉重的甲殼,大概主要用於被動防禦,但是,甲龍棒狀的尾和劍龍短劍狀的尾可能是用於主動搏鬥的,從而使它們的行為具有一定的複雜性。

  接下來的是角龍類,它們的EQ值為0.7至0.9。霍普森認為:“大型角龍類頭上有角,主要採用主動防禦的策略,它們在避開捕食者和種類競爭者時,大概比用尾巴作武器的恐龍需要更大的靈活性。” …… 恐龍最明顯的特徵不在於它們的滅絕,而在於它們在地球上主宰的時間太長。恐龍統治了1億年,而那時的哺乳動物還是小型的動物,一直生活在恐龍世界的縫隙之間。哺乳動物佔據統治地位7000多萬年後,我們有了出色的成績和美好的前景,但是我們哺乳動物現在並沒有恐龍統治地球的時間長久。

  這樣看來,人類簡直不值一提,就是從南方古猿算起,也才有500萬年的歷史,而我們這個種——智人種,僅有5萬年的歷史。用我們的價值系統試圖做一個最終的測驗吧:誰敢打賭説智人種會比雷龍生存的年代長?

  恐龍吃什麼?

  梁龍的牙齒指示它們能夠將枝條上的葉子和針葉撕下來。

  禽龍無齒的角質啄似乎用來撕碎葉子。

  劍龍可能吃蕨類,蘇鐵的嫩葉,一種矮小,像棕櫚的植物,是中生代最廣泛分佈的樹種。

  鴨嘴龍吃葉子、樹枝、松針、及松子等。

  腕龍一直被認為生活在水中,食用水生植物。

  霸王龍有可能是腐肉食者,因為它們太龐大,無法長距離地追逐獵物。

  最神秘的是關於獸足類的事,它們如何吃到足夠的食物來保持活命。某些獸足類具匙狀牙齒,另一些具釘狀,但是沒有任何恐龍具有臼齒來碾磨食物,因此它們可能將所有咬斷撕下的食物直接吞下去。龐大的獸足類比今天非洲象大15倍,估算這種體型每天需要進食135公斤至270公斤的植物。假使獸足類是冷血動物,它們或許要這麼多量,假使它們是溫血動物,可能就要比象多15倍食物了。它們真需要那麼多食物嗎?它們如何能做到?即使它們每天僅需一百多公斤食物,也很難以想像如何以那樣小型的上下顎和口來完成這樣龐大的任務。

  恐龍滅絕之謎

  在中生代,地球曾經是一個恐龍主宰的世界,無論是平原、森林還是沼澤,到處都可以看到恐龍的身影。它們在地球上一共生存了一億三千多萬年,可是,不知為什麼,後來恐龍竟然絕滅了,一個不剩地、永遠地從地球上消失了。這實在是一樁千古疑案。

  一百多年來,不知有多少科學家試圖揭開恐龍斷子絕孫的秘密,但總是不能自圓其説。隨著自然科學中許多學科的相互滲透,近年來又出現了一些新的關於恐龍絕滅的説法。

  有的科學家認為恐龍的滅絕是由於氣候變冷。在白堊紀末期六千五百萬年前,整個地球發生了廣泛性寒冷,日溫差增大,冷熱季節交替明顯。使習慣熱帶環境生活的恐龍,不能像蛇、晰蜴那樣進行冬眠,又不像毛皮動物那樣躲進山洞裏避寒。恐龍是熱血動物,沒有禦寒的外表和生理機能,因而無法抵抗和適應寒冷的襲擊,最後被大自然毫不留情地消滅了。

  有的科學家斷言恐龍滅絕是地殼運動的結果,大約在七千萬年前,地球發生了一次強烈的地殼運動,使一些盆地隆起,淺丘開始出現,因而造成水枯林竭,同時海底變化,海平面下降300多米,亞洲、北美洲之間的陸地開始連接起來,大量動物遷移到恐龍棲息處,使食物供應發生困難,以至恐龍處於“斷糧”地步,在嚴重的饑餓中逐漸死亡。

  也有的科學家提出恐龍的滅絕是星球碰撞爆炸引起的。在白堊紀後期,有一顆直徑約10公里的小行星,猛烈與地球相撞。撞擊時速度為每小時約10萬公里,撞擊時揚起了驚人塵土,塵埃飄浮在大氣中,以至遮蔽了陽光,使地球上持續一段時間內一片黑暗,氣溫聚降,植物的光合作用停止,植物枯萎,使“食物鏈”中斷,恐龍紛紛死去。

  還有的科學家推測,恐龍是吃了有花植物中毒而遭到絕滅的。恐龍生活在中生代,植物界的蕨類、蘇鐵、銀杏、松、柏等裸子植物佔統治地位,在這些植物中含有許多單寧酸,這些對恐龍並無損傷。但是,在一億二千萬年以前,最早的有花植物出現了,這些有花植物組織內常常含有作用強烈的生物鹼,對恐龍的生理産生不利的影響,有的生物鹼——如馬錢子鹼等具有很大的毒性,恐龍大量吞吃了生物鹼,毒素反應引起其嚴重的生理失調,導致死亡。

  以上種種説法雖都有一定道理,但每一種説法又不能自圓其説,得不到科學界的完全肯定。如“恐龍吃了有花植物中毒而絕滅”,那麼空中的翼龍、水中的魚龍等,根本不吃陸地上的有花植物,為什麼與其它恐龍同時絕滅呢?而鴨嘴龍、角龍等類群則在有花植物出現後反而更加繁盛了呢?總之,這些生物進化史上的奧秘,至今還沒有完全被揭開。

  中國恐龍研究的閃光點

  中國最早命名的恐龍是滿洲龍,1902年發現于黑龍江省嘉陰縣,現陳列在俄羅斯聖彼得堡地質博物館。此後,美國地質學家,德國礦業工程師和中國的地質學者們,先後在四川盆地、山東省新泰發現過恐龍。

  中國恐龍化石的早期發現,引起了西方古生物學家的重視。上世紀30年代前後,美國紐約自然歷史博物館中亞考察團在蒙古戈壁大漠中發現了完整的恐龍蛋化石,證實了恐龍是營巢産卵的爬行動物。

  1933—1949年是中國恐龍研究奠基時期,這一工作是由楊鐘健開創和主持的。楊先生1928年在德國學成歸國,將其一生投入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研究中。1938年,楊鐘健等在雲南省祿豐盆地發現了舉世聞名的中國早期祿豐蜥龍動物群,這一發現奠定了中國恐龍研究的基礎,祿豐龍成為國內第一具裝架展示的恐龍。在祿豐龍發掘、採集和研究修理的過程中,培養了一批恐龍化石的採集和修理技術人員,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學的研究培養了人才。楊氏被譽稱為“中國古脊椎動物學之父”。

  50年代初,周明鎮教授任教于山東大學地質科學系,在指導學生野外實習時,于山東省萊陽市金剛口發現了恐龍和恐龍蛋化石。萊陽恐龍化石的發掘迎來了新中國恐龍採集史上的第一個高潮。楊鐘健、劉東生和王存義等參加了這一發掘工作,採集到著名的青島龍和大批的蛋化石。1957年,四川盆地出土了合川馬門溪龍,重慶博物館進行了3個多月的發掘工作,採得我國最大最完整的蜥腳類恐龍。

  1959年,中國科學院和前蘇聯專家,在內蒙古二連盆地進行大規模發掘,出土大量鴨嘴龍——巴克龍和古似鳥龍化石。1960年,在阿拉善戈壁吉蘭泰進行考察,發現了下白堊統的禽龍類、獸腳類、蜥腳類化石。1963年中國科學院組織了新疆古生物考察隊,先後對準噶爾盆地、吐魯番盆地進行了3年考察。他們發現了著名的下白堊統烏爾禾翼龍動物群,採到了完整的翼龍——準噶爾翼龍。在這一時期,中國地質博物館在山東諸城龍骨澗發掘到一具15米長的巨型鴨嘴龍——山東龍化石,山東龍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鴨嘴龍。

  1979年,四川省自貢市大山鋪恐龍化石之發掘是中國恐龍採集史上的新里程碑,中國恐龍的研究進入了一個突飛猛進的時代。大山鋪化石坑經過3年的發掘,出土了魚類、鱷類、龜鱉類、翼龍、蛇頸龍、恐龍和似哺乳爬行類,標本多達數萬件,上百具完整的化石骨骸。這一化石墓地産出的恐龍有9個新的屬種,其中有世界上最早,最完整的劍龍——太白華陽龍,有具有尾錘構造的蜥腳類——蜀龍和峨嵋龍。這裡是迄今世界上發現化石門類最多,化石保存最好的一個中侏羅世的恐龍化石産地。這一動物群被稱為大山鋪蜀龍動物群,它填補了恐龍進化的缺環。1987年,在大山鋪建成了我國第一座恐龍田野博物館——自貢恐龍博物館,也是亞洲第一座恐龍田野博物館。

  數目眾多的恐龍博物館 因為發現恐龍化石的地方很多,世界上的恐龍博物館簡直難以計數,這裡只列舉一些知名的博物館。

  世界三大恐龍博物館

  美國國立恐龍公園,加拿大恐龍公園,中國自貢市恐龍博物館。中國的自貢恐龍博物館包括了3個綱、11個目、15個科的屬種,既有陸生、水生、兩棲類,又有空中飛行的古脊椎動物;有長達20米的草食長頸椎蜥腳龍、兇猛的肉食恐龍和數量多而完整的短頸椎蜥腳龍,也有僅14米長的鳥腳龍。最珍貴的是目前世界上發掘最早的中侏羅紀劍龍和首次發現的翼龍,填補了恐龍演化史上的一段空白。

  中國的恐龍

  中國人是名副其實的龍的傳人。在中國大地上,除了台灣和福建兩地之外,恐龍已經被證實遍存在於各省與地區:東起山東半島,西達白雪皚皚的天山之巔;北從內蒙古的戈壁荒漠與黑龍江的黑山白水,南到亞熱帶的雲南與廣東。中國的恐龍化石可以歸屬到5大恐龍族群,提供了演化史頁中完整無缺的,從三疊紀晚期一直到白堊紀最晚期,從二億年前延續到六千五百萬年前的悠悠地史…………

  17座恐龍博物館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所[IVPP],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自貢恐龍博物館,伊春小興安嶺恐龍博物館,諸城市恐龍博物館,二連浩特市恐龍博物館,祿豐恐龍博物館,北京自然博物館,河源市博物館,成都理工學院博物館,吉林大學博物館,天津自然博物館,大連史前博物館,深圳古生物博物館,南雄恐龍化石博物館,雲南省地質博物館,常州中華恐龍園。

  其中,自貢恐龍博物館、祿豐恐龍博物館、二連浩特市恐龍博物館、諸城市恐龍博物館4個館是專業恐龍博物館。

  16個恐龍之鄉

  內蒙二連浩特,廣東河源地區,廣東南雄盆地,河南南陽地區,湖北鄖縣青龍山,山西天鎮地區,遼寧西部地區,浙江天台山,雲南祿豐盆地,新疆準噶爾盆地,新疆吐魯番盆地,內蒙古阿拉善戈壁,四川自貢盆地,陜甘寧清陽湖,山東萊陽地區,安徽南部西山盆地。

  其中,廣東河源市成功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其包括恐龍蛋化石1萬餘枚、8具恐龍骨骼化石和168個恐龍腳印化石,成為世界上少見的集恐龍蛋、恐龍骨骼和恐龍腳印化石“三位一體”的埋藏地。

  新聞背景: 巨型恐龍化石衝擊世界頂級水平

  靈武要建恐龍博物館

  人民網寧夏視窗6月17日電

  王文革張少強報道:亞洲最大的恐龍化石在寧夏靈武市磁窯堡鎮南磁灣發現後,目前已有5具恐龍化石露出了真容。專家推測,地下可能是一個更大的恐龍化石群,可能有世界頂級巨型恐龍化石出現。據昨日最新消息,恐龍化石1號坑上將建造一個大型恐龍博物館,三套備選方案已出籠。

  恐龍化石遺址位於磁窯堡鎮東南方向約2公里處的一個丘陵上。記者昨日在這裡看到,這個丘陵已被2米高的鐵柵欄圍了起來,並安裝了大門,門上的一塊警示牌上寫有“非工作人員禁止入內”的字樣。門口的一塊石碑上寫著:南磁灣恐龍化石遺址。已發掘出的5具恐龍化石遺骨分別位於丘陵頂上1號坑和2號坑內,其中1號坑3具、2號坑2具。兩坑相距約20米,2號坑地勢比1號坑稍高。但坑內的恐龍化石都被篷布覆蓋著。工作人員介紹説,最近由於天氣等原因,暫停挖掘。揪開篷布,一副副相當完整的恐龍骨骼化石呈現在眼前,巨大的骨骼讓人不難相見恐龍存活時的龐大軀體。據介紹,1號坑內發掘的一具恐龍化石,其肩胛骨就長達1.7米,全身骨骼復位排列後,骨骼長約23米。專家稱,這具恐龍化石,是名副其實亞洲最大的。而更令人驚異的是,2號坑內正在挖掘的一具恐龍化石已確定比這只還要龐大,應當是世界頂級的巨型恐龍化石。專家推測,這兩個文物坑所在的丘陵內,很可能是一個更大的恐龍化石群。為保護這些珍貴文物,政府決定先在1號坑上建造一個臨時的大型恐龍博物館,即可保護文物,也可方便群眾今後參觀和遊覽。博物館的建築設計任務由寧夏建築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承擔,昨日下午,該公司已拿出了不同風格、不同檔次、不同材質的三套設計方案。目前正在接受靈武市政府的審定。但公司設計人員認為,如此大型的文物遺址,應當從博物場館、展廳內聲光電俱全的模擬恐龍以及博物館外停車場、街道的設計規劃等,從現在就應當納入規劃範圍,否則現在的臨時博物館將來還得拆了重建,重復建設將投入更大。 (來源:人民網)

責編:徐穎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