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導致了恐龍滅絕 | ![]()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5日 14:31 來源: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對6500萬年以前造成恐龍突然滅絕的原因一直眾説紛紜。 1980年,路易斯和沃爾特 阿爾瓦雷斯(Luis and Walter Alverez)提出,恐龍滅絕可能是由於一顆巨大的隕石撞擊地球造成的。由於缺少令人信服的證據,這種假説提出後曾經引起很多爭論。
直到1990年,在墨西哥尤卡坦半島的一支石油勘探隊偶然發現了一個巨大的隕石坑。這個隕石坑的絕大部分淹沒在尤卡坦半島附近的海底,寬度大約為160至240千米。覆蓋隕石坑的沉積物的年代表明,這個巨大的隕石坑大約是在6500萬年前形成的,正好與恐龍滅絕的年代吻合。這一證據的發現,使科學家們基本達成了共識:恐龍的滅絕正是由於這顆隕石對地球的撞擊造成的。
科學家們向我們描繪了當年"天地大碰撞"的恐怖景象。一顆直徑大約10千米的隕石從天而降,飛快地撞擊地球,引起了巨大的海嘯和全球大火,大地被淹沒,森林被燒燬,煙塵遮天蔽日終年不散,植物因無法進行光合作用而枯死,動物則因得不到食物而大量滅絕。這場災難造成了地球上包括恐龍在內的很多物種的突然滅絕。
上面的描述雖然非常接近當年的實際情況,但當時那場災難發生的很多細節對我們來説仍然是未解之謎。比如,人們發現尤卡坦隕石坑的外緣基本上為一個圓環,外緣的內部開始下陷,令人奇怪的是在這個外環的裏面,還有一個明顯突起的內環。我們通常理解的隕石坑應該是類似一“飯碗”的形狀,而尤卡坦隕石坑卻像是一隻"大碗"裏面又套了一隻"小碗"。
來自英國皇家學院(Imperial College)的年輕科學家柯林斯(Gareth Collins)的最新研究成果揭開了隕石坑的內環之謎。柯林斯通過計算機模擬了尤卡坦隕石撞擊地球的全部過程,結果發現在隕石的巨大衝擊力作用下,甚至連堅固的岩石也會像液體那樣運動。如同一顆石頭落入池塘中一樣,受到隕石撞擊的岩石首先被激起一個極高“浪花”,高度是珠穆朗瑪峰的2倍以上,然後"浪花"落下,周圍的岩石像池水一樣産生了圓圈狀的波紋。撞擊結束後,岩石恢復了原來的堅固狀態,保留了兩道圓形波紋的形狀,就是我們今天看到的隕石坑中的兩道同心圓環。
責編:鞠培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