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阿拉善戈壁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8月05日 10:42 來源:
專題:回到恐龍時代

  從1959年到1960年,中國科學院與蘇聯科學院聯合在內蒙古地區進行一項大規模的挖掘計畫。主要任務在借由中亞戈壁與沙漠區的系統考察以探究這個區域在地質史中動物演化的真相。這個野外考察計劃最初規劃連續五年,始於1959年,起自內蒙古的中西區,一直延伸到蘇聯的中亞地帶。由於政治的不幸原由,計劃到1960年擱置了。  

  中蘇考察的雙方主持人分別由周明鎮博士與A.K. Rozhdestvensky擔任。首次挖掘在1959年五月開始,在伊倫盆地採集到大量的鴨嘴龍類和小型獸腳類化石。隔年,則轉赴內蒙古西部的阿拉善盆地進行挖掘工作。其中最有價值的發現是自白堊紀早期地層中採集到的原始鴨嘴龍類。同時也採集到食肉類恐龍與蜥腳類恐龍的殘骸骨骸。一具幾近完整的角龍類,包含完整頭骨在大樹溝的岩層中挖掘出土。同時極其珍貴的一群標本,自阿拉善盆地中的加爾泰地點發掘,包括:原始型鴨嘴龍類、食肉類及角龍類。其它化石還包括了龜類、植物以及無脊椎動物的化石。  

  在阿拉善發掘的禽龍類被監定歸於一個新的屬,原巴克龍,從兩個層位發掘到兩個生物種,即:戈壁原巴克龍與阿拉善原巴克龍。這些標本在1962年運送到蘇聯科學院古生物研究所,根據雙方協議,這些材料在研究完成後將送返中國。這個屬與巴克龍具極近親的血緣關係,是為鴨嘴龍類的祖先型。根據Rozhdestvensky的看法,禽龍的原始型是鴨嘴龍的祖先,而鴨嘴龍取代禽龍的演化進程,被認為是一種中型的恐龍,體長大約五到六公尺。頭骨相當低平,在眼部較枕骨後部略寬闊;齒列屬於禽龍型式;下頜的絞合處位居齒列線之下,適於食植物類的作用,得以讓頷部更有效的咀嚼運動。由於原巴克龍的發掘,Brett-Surman在1979年提出論文認為鴨嘴龍類起源於亞洲地區。  

  在1964年,胡建立了一個恐龍的新屬,稱之為吉蘭泰龍,總計有兩個生物種,毛兒圖吉蘭泰龍與大水溝吉蘭泰龍。都根據了不完整的頭骨與尾椎及肢骨。其中大水溝吉蘭泰龍是在大水溝地點的白堊紀晚期地層發掘。這只恐龍具有粗壯而碩長的肱骨,很類似于異特龍類的肱骨,但長度有兩倍之多。這個種或許可能要歸屬於慢龍類。而毛兒圖吉蘭泰龍是發掘自白堊紀早期的大水溝組地層中。  

  一個極特異,大型蜥腳類,經筆者與李榮正式命名為查幹諾兒龍(標本存放于內蒙古二連浩特恐龍博物館中)。這具龐然大物是採集自查幹諾爾組地層,在蒙古話意謂〝白色湖泊〞,因為湖中含高量的鹹性而呈白色。地層出露在二連浩特東南65公里,是屬於一種河流沈積的砂岩、泥岩與礫岩。

  中瑞科學家考察軼事──  

  在1927年五月,一支中瑞中國西北科學考察隊在北平組成。主持者為瑞典著名的探險家與地理學者Sven Hedin。在1928年到1930年期間,這支隊伍探勘了內蒙古、寧夏、甘肅、與新疆地區,在侏羅紀晚期與白堊紀晚期地層中採集到恐龍的化石。這些標本經楊鍾健與瑞典古生物學者Bohlin分別監定研究。Birger Bohlin是瑞典古生物大師Wiman的學生,他在甘肅及內蒙古採集到大量的脊椎動物化石。在1953年,根據從1928年到1931年的標本,Bohlin發表了一篇專著名之為:〝內蒙古與甘肅的爬行動物化石〞。  

  在1930年,Bohlin在嘉峪關附近白堊紀地層中採集到一些脊椎動物的化石。嘉裕關是位在中國長城的最西端。這個地層分佈極為廣闊,由極薄層的頁巖構成,盛産著名的Estheria及狼鰭魚化石。而恐龍化石,湖泊嘉裕龍是根據一顆匙狀牙齒而認定的。  另外Bohlin在1930年,於Tebch的白堊紀早期發現恐龍族群。Tebch在蒙語中意味著〝黑色板塊〞,因為在山丘上,覆蓋1.5到3公尺厚的黑泥火山岩漿,推斷是第三紀早期噴發的。恐龍涵括有原恐齒龍及蒙古鸚鵡嘴龍。這個挖掘點位於烏拉後旗的龍山正北方。在1990年夏季,中加恐龍考察隊重新返回這個地點,採集到不完整的鸚鵡嘴龍骨骼。

  ——摘自董枝明教授的《恐龍大地》

  (來源:中國古生物網)

責編:徐穎

1/1頁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
精彩專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