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8月03日 21:05 來源:CCTV.com
這是西雙版納州中緬邊境地區的一個布朗族村寨。
見我們來到,熱情的布朗族姑娘把我們拉入跳舞的隊伍中,拗不過布朗族姑娘們的盛情,我們只得進入隊伍,笨拙地跟著她們舞動。
期間,我們發現:這位老人竟然長著一口黑色的牙齒。再仔細觀看其他老年婦女,竟然每人都有一口這樣的黑牙。
她們的牙齒為什麼會是黑色的呢?是與生俱來的還是染上去的?這黑牙的背後又隱藏著怎樣的秘密呢?
人類學的知識告訴我們:每個民族獨特的社會和文化現象背後,都承載著一段這個民族發展史上的重大事件。那麼,黑牙的背後是否也承載著布朗族發展歷程中的某次鮮為人知的重大事件呢?
在離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首府景洪一百多公里遠的地方,有一個布朗族古老的村寨,在那裏也許會揭開黑牙背後的秘密。
經過四個多小時的顛簸,我們到達了一座山的山頂。眼前這連綿不絕的山叫布朗山,布朗族世世代代就在這四季青翠的群山之中居住。
早在商周時期,布朗族的先民——古濮人,就已經廣泛分佈在古哀牢國的廣大土地上。也就是現在的雲南省境內的西雙版納、保山、思茅、臨滄等地區,以及緬甸、老撾、泰國等國家的部分地區。布朗族是雲南省最早的土著民族之一,也是雲南省獨有的少數民族,人口不到10萬。中國的布朗族將近一半生活在西雙版納。茂密的熱帶雨林,孕育了布朗族獨特的文化。
在密林步行中一個多小時,我們終於看到了章朗村。
面對這個充滿神秘色彩的古老村寨,一想到黑牙齒背後的謎團,也許會在這裡揭開,我們便抑制不住興奮。
村支書告訴我們,黑牙齒不會掉,還可以啃骨頭,村有一個人,到100歲,牙齒還好好的,甚至可以嚼骨頭,這位百歲老人在今年三月份剛剛去世。
沒想到黑牙還有這樣令人稱奇的功效!看到眼前這位黑牙齒的老人牙齒完好,不由得我們不相信黑牙齒的神奇功效。正閒聊間,這個老人有滋有味地嚼起了什麼東西。
一問才知道,她嚼的是檳榔。然而,這裡的檳榔與福建、湖南一帶吃的那種樹上結的檳榔果完全不同,而是經過簡單的加工做出來的一種食品。
布朗族的檳榔是由7、8種東西構成的,其中有三種樹葉子,還有三種樹皮,還有草煙、還有一個是生石灰。做成裹起來以後,放進嘴裏頭就嚼。記者體驗了一下,味道有點辣,有點澀,有點苦,澀的味道恐怕是生石灰,苦的是煙葉。記者不太適應這種奇特的味道,但是當地村民卻覺得味道相當好。
這種檳榔的汁液是黑紅色的,那麼是不是由於她們長年累月咀嚼檳榔才把牙齒染黑的呢?
西雙版納的少數民族當中,嚼檳榔的習慣其他少數民族也有,比如説像哈尼族、傣族也有嚼檳榔的習慣,但是其他的民族漆齒這個現象沒有,只有布朗族有。
看來黑牙和嚼檳榔沒有必然的聯絡,那麼,布朗族婦女的牙齒到底是怎麼黑的呢?帶著疑問我們又來到另一位村民的家裏。
這位老人終於為我們揭開了牙齒變黑的秘密:只見她從火塘中拿起一根燃燒著的木柴,把手裏的鐵鏟熏黑,然後再把鏟子上的煙油塗抹到牙齒上。她説,她從十幾歲就開始這樣染牙,一直到現在,始終沒有停止過。
原來布朗族婦女的黑牙就是用這樣的方法年復一年,日復一日地染黑的。他們還給黑牙起了一個很動聽的名字——漆齒。
那麼,布朗族婦女為什麼要把潔白的牙齒染成黑色的呢?
據她們説,主要目的是防防蛀蟲,保護牙齒。但是一般布朗族的男人並不染牙。
漆齒的習俗僅僅是源於對牙齒的保護嗎?為了弄清漆齒的真正原因,我們又來到一個叫布朗西定的寨子。
這是一個座落在高山之巔的寨子,站在寨中可以俯瞰四週的群山。一進寨子,我們便看到這樣一番場景。
他們跳的實際上是兩種舞蹈,這種叫牛舞,是對農耕勞作的詩化;這種叫刀舞,則是力量與勇敢的展示。這兩種極具特色的民族舞蹈已經流傳很久。
在欣賞這古樸的牛舞刀舞的過程中,我們發現:他們每個人的身上都有各種圖案的文身。這引起了我們極大的興趣。那麼,文身和漆齒有沒有關係呢?
布朗族的男子都有這種文身,一般都是在十三四歲以後就文身。不同的男人文身的部位也有不盡相同的地方,不同的符號有著不同的含義。對他們來説,是一種信念,是護身符一樣的。布朗族的文身也是一種身份的象徵,地位的象徵。
在布朗族,只有男人才文身,它是一個男孩步入成年的標誌。實際上,布朗族的文身也是原始崇拜的體現,是對自然偉力的敬畏與嚮往。
他們説,原始的文身是用松木灰和牛皮灰刺的,是黑色的。黑色的牛、黑色的文身、黑色的牙齒,難道顏色上的相同僅僅是巧合嗎?這其中是否還有某種更深層的聯絡呢?
在動海縣城,我們遇到一位老人,他不但肯定了章朗村民的漆齒是為了保健的説法,而且還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漆齒起源的美麗傳説。
很久以前,有一位美麗的布朗族姑娘得了牙病,她四處求醫,都不見好。一天,家裏來了一位遊方的郎中,只見他從腰裏拔下煙袋鍋,用一根小木棍從煙袋鍋中取出煙油涂到姑娘的牙上。姑娘沉沉睡去,醒來後發現遊醫已經離去,而自己的牙卻再也不疼了。從此,用鍋底灰、煙油漆齒就成了布朗族流傳千年的習俗。
儘管有傳説作證,但是我們仍然對於漆齒源於保護牙齒的説法心存異議。
如果真的是為了保護牙齒,那麼布朗族的男人們為什麼不把牙齒染成黑色的呢?在我們心中,布朗族漆齒習俗形成的真正原因就如西雙版納這躲在雲層背後的太陽,只有撥開這些雲霧,才能看到它那秀美的真容,於是,我們又回到了最初發現黑牙齒的曼牙村。
進到村裏,我們迎頭碰上一個迎親的隊伍。這個新郎剛剛把新娘從新娘的家裏接出來。
到了新郎家裏後,婚禮正式開始,寨子裏的師公先為兩位新人祈福,祝福新人未來的生活美滿幸福。
我們注意到:披紅挂綠,一身光鮮的新娘卻戴著黑色的頭巾,而且許多姑娘、老婆婆都戴著這樣的頭巾,為什麼在這樣喜慶的時刻要戴黑色的頭巾呢?難道這黑色的頭巾與漆齒之間有某種關聯?
眼前正進行的叫拴線禮,是布朗族婚禮上一個最重要的儀式。親戚朋友每人手拿兩根白線,分別拴在新郎和新娘的手腕上,同時還要説著祝福的話。
拴線禮之後,新郎新娘就可以吃一個芭蕉葉子裏的食物了,也表明兩人成了真正的一家人。婚禮上,我們不僅親歷了布朗族的婚禮,而且還聽到了關於婚姻的習俗。
沒有生孩子的時候一對年輕男女就結小婚,即兩人通婚,父母之間談一談。等生了一個孩子後,説明雙方已經有後代,有繼承人後就結一個大婚。如果兩人小婚後沒繼承人就不結大婚了。
雖然重回曼芽村,讓我們見識了布朗族奇異的婚俗,但是,我們更想了解的是形成漆齒習俗的真正原因。
在雲南省布朗族研究會的圖書館,我們從大量的歷史典籍中不僅尋到了布朗族先民——古濮人的蹤跡,也觸摸到了漆齒的點滴痕跡。
布朗族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商周時期,典籍裏面記載,當時布朗族的先民,濮人曾經向商朝獻過短狗、丹砂。這就是最早的文字記載。如果要以考古發現來看,就可以上溯到距今6000多年前的新舊石器時代。
布朗族漆齒的歷史同樣久遠。
根據《蠻書》的記載,我們可以斷定:布朗族漆齒的這樣一種歷史(現象),在唐以前就已經非常普及了。
對於這種奇異習俗形成的原因,專家的解釋竟然和我們在西雙版納聽到的大致相同。
漆齒緣于保健的説法,始終無法解釋為什麼男人不漆齒的問題,因此也就無法令我們信服。
也許,換一種思路或許可以解開漆齒形成的謎團。從布朗族審美的角度了解在一般人的眼裏並不美觀的黑牙齒,這也是先前我們忽略了的角度。
我們終於聽到了另外一種聲音。岩香南是布朗族,對布朗族的民俗十分了解。
我們布朗族還有一句諺語,諺語中説道“憨巴憨殺威,憨壟憨殺艾”,意思是説“白牙齒是臭的,只有黑牙齒是最漂亮的。”
在深入尋訪當中,我們又有了新的發現:她們不但戴著黑頭巾,而且服裝也是黑色的,連同之前我們發現的黑牙、黑牛、黑色的紋身等,我們仿佛置身一個黑色主宰的世界。在黑色充盈的環境中,這個銀色的頭飾,引起了我們的注意。
布朗族的女孩子長大之後,都會從長輩那裏得到這種叫三尾螺的銀飾。
西雙版納有13個少數民族,各個民族的頭飾服飾也挺多的,但是只有三尾螺就是這一帶的布朗族才有的一種頭飾,其他民族都沒有。
黑牙和三尾螺都是布朗族獨有的,難道它們之間有某種關聯?這位老人給我們講了一個關於三尾螺的淒美的故事。
很久以前,一個布朗族少女到河裏捕魚,正準備收網回家,卻見網裏有一個光燦燦的東西,仔細一看竟是個三尾螺,少女隨手把三尾螺插到頭上,沒想到奇異的事情發生了,她一天之內竟然可以變換三次容顏,一次比一次漂亮。從此,人們就把她叫“婻三飄”。
很快,美艷絕倫的婻三飄便成了眾多國王追逐的對象,併為了爭奪她爆發了戰爭。刀光劍影中,無數生靈涂炭。面對此景,婻三飄喟然長嘆:只要我存在一天,戰火就不能停息,百姓就無寧日。於是,她毅然從懸崖上跳了下去。
後來,人們便製作了三尾螺這種頭飾,紀念舍生取義的美麗姑娘婻三飄。看來,三尾螺與黑牙並沒有內在的聯絡。
經過進一步的尋訪,在章朗村,我們終於聽到了與岩香南相同的説法。
原來,布朗族崇尚黑色,以黑為美。雖然現在的年輕人不再把牙齒染黑,但是尚黑的審美傳統依然保留著,這幾位姑娘身上穿的以黑色為主的民族服裝就是明證。那麼,布朗族為什麼會崇尚黑色呢?
布朗族與西雙版納的傣族一樣,都信奉小乘佛教,每一個布朗族的村寨裏,都有一個寺廟。布朗族的男子,在七八歲的時候都要進入寺廟,當幾年和尚,一方面學習佛教經文,一方面學習傣文,還俗之後,他們就成了寨子裏的文化人。出家的這些年,也是他們接受教育的過程。
每個寺廟裏都有一些經卷,記載著布朗族的歷史文化,這些經卷就是聞名遐邇的貝葉經。貝葉經一般放在寺廟裏的藏經閣內。那麼,那個困擾我們的布朗族尚黑習俗的由來,是否會在貝葉經中找到答案呢?
章朗村內的這個寺廟是西雙版納唯一倖存的布朗族古佛寺,寺廟中的這個藏經閣已經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也許藏經閣的這扇門內,就隱藏著我們想要知道的秘密。
在我們的再三請求下,寺廟的住持終於同意打開這個塵封已久的藏經閣。
記者跟隨主持爬上了寺廟中這個最神聖,也是最神秘的建築。
一番禱告之後,藏經閣的門打開了。呈現在我們面前的是一百多卷經卷,住持説,這些是從建寺以來不斷積累而成的。面對這些歷經千年的經卷,我們的心跳有些加速,這些陌生的文字裏是否記載著布朗族崇尚黑色的真正原因呢?經過一個多小時的查找,主持終於在一部經卷中找到了布朗族尚黑的記載:
遠古的時候,有一個婦人從布朗山的密林裏摘回一個非常大的葫蘆,吊在自家的火塘上。一天,她想把這個葫蘆做成盛水的用具,便用燃燒的木材在這個葫蘆上鑽了一個眼兒。這時,從葫蘆中竟然走出來一群人,這群人就是布朗族,由於出來時不小心蹭到焦黑的葫蘆口,皮膚被擦成了黑色。
這個記載更像女媧造人一類的神話,但是它畢竟揭示了布朗族崇尚黑色的根源。由於長年在陽光充足的高山上勞作,布朗人的膚色一般較黑,因而形成了他們崇尚黑色的審美觀念。對黑色的偏好,也是一個民族渴望強盛、壯大意願的外在表現。或許,正是尚黑的審美觀念形成了布朗族奇特的漆齒習俗。
責編:郭翠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