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88歲的蔣介石在台灣病逝,晚年的蔣介石曾經在金門用高倍望遠鏡遙望大陸,歸葬大陸是蔣介石最後的心願,他生前表示,他日終老歸葬,要麼南京、要麼溪口、要麼廬山。
南京是當年國民政府的所在地,溪口是蔣介石的家鄉,兩地都和他關係密切,廬山又和蔣介石有著怎樣的淵源,也成為他選擇的終老之地呢?
1992年,廬山將拍賣21棟老別墅50年使用權的消息,傳到了美國紐約蝗蟲谷的孔氏別墅, 95歲高齡的宋美齡得知了這個消息之後,特意找蔣緯國商量如何處理,因為廬山上有一棟她居住了將近20年的老別墅,雖然離開廬山已近半個世紀,但千里之外的宋美齡依舊惦記著她的這棟老房子。年屆百歲早看淡萬物的宋美齡為何獨獨惦記著廬山上的這棟老房子。
這就是讓蔣介石牽掛的廬山,這就是讓宋美齡唸唸不忘的美廬。 當年宋美齡得知了廬山拍賣的別墅並不涉及美廬,才安心下來。今天,美廬是廬山最知名的一棟房子,來到廬山遊客必到的一處景點。
美廬是1992年開始對外開放的,當年就在工作人員為準備展覽整理美廬的物品時,在美廬的一個儲物間,神秘的美廬,又給人們製造了一個謎團。在美廬儲物間的一個角落,工作人員發現了一副佈滿了灰塵的畫,拂去畫作上的灰塵,一副鑲著金色畫框的油畫,出現在人們面前,畫框的斑駁訴説著畫作年代的久遠,畫框的質地,則表示著畫作的不同尋常的身份。緊接著,另外的兩副油畫也被發現。能夠挂在美廬中的畫作一定絕非尋常。
美廬有著顯赫的歷史,它是唯一一棟國共最高領導人,蔣介石和毛澤東都居住過的別墅,所以在中國的近現代史,美廬見證了太多的中國的浮沉滄桑,而“美廬”名字的聞名,甚至和蔣介石、毛澤東都有關係。
廬山上別墅大多用路名加數字來稱呼,除了美廬。這就是那塊著名的美廬石,上面的題刻美廬兩個字是蔣介石1948年8月最後一次上廬山時親筆題寫。美廬兩個字含義,蔣介石從沒提起過,這也讓今天來到美廬景區參觀的人,有了種種不同的猜想。
毛澤東第一次看到美廬兩個字是在1959年他第一次登上廬山,當時美廬的工作人員可能是怕每天進出美廬的毛澤東看到蔣介石的題刻不舒服,於是安排石工把美廬二字鑿掉,就在石工鑿字時恰被毛澤東看到,於是他伸手制止了這個行為,這使得蔣介石題刻的美廬兩個字歷經了無數的政治風雲,得以保存,而美廬二字周圍斑駁的鑿痕也紀錄了這段 歷史,因而才有了今天美廬的大名。
今天美廬中,一樓蔣介石宋美齡臥室和後來二樓毛澤東的臥室得以按當年的原貌保存。我們可以看到當年國共兩個時期國家最高領導人神秘的私人生活環境。
據廬山的老人回憶,三副油畫是挂在當 年美廬一層的會客室中,這更説明了這三副油畫非同反響,美廬作為國共最高領導人的住處,按照情理能夠在美廬客廳中懸挂的畫作,肯定是非凡的大家之作。但這三副油畫沒有署名,這不符合知名畫家作品的規律,畫作的色彩和構圖還算上品,但從筆法來看,則顯得並不專業,一個非專業畫家的作品為什麼能夠挂在美廬的廳堂。
這種可能性就是這三副油畫出自美廬主人的筆下,美廬曾經住過兩個第一家庭,那麼油畫作者出自哪一個家庭呢?
在蔣介石和毛澤東兩個家庭中,唯一一個接受了完整西方教育的人就是宋美齡。宋美齡11歲就和姐姐宋慶齡留學美國,在著名的維斯禮女子學院,她度過了10年的留學生活,今天的維斯禮學院還保存著宋美齡當年畫的水彩畫,這可以證明宋美齡的確系統學習過西方繪畫。
1917年,宋美齡以優等生畢業回到上海,這張照片是這個20世紀中國最著名的宋氏家族在上海家中的一張闔影,當時的宋家長女宋藹齡嫁給了孔祥熙,次女宋慶齡也已和孫中山結婚兩年,兩個姐姐的榜樣,讓宋美齡的婚姻也註定了不會尋常。深受西方教育的宋美齡,多才多藝,而繪畫更是伴隨她一生的愛好。
今天,台北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老宅士林官邸,宋美齡的臥室裏,她作畫的物品還按原來的樣子保存,室內筆墨的芳香彰現著主人的愛好和品味。由此幾乎可以肯定,宋美齡最有可能是這三副油畫的作者。
這張畫畫的是一條佈滿了巨石的溪流,背景是濃密的樹林和浩淼的天空,這在廬山是最尋常的景致。為了印證專家的猜想,拿著油畫的照片,我們來到美廬旁邊的長衝河,試圖在長衝河找到作者當年繪畫的地方。油畫中的景致,在廬山的長衝河隨處可見。在美廬南面500米的,長衝河谷我們找到了一處地點,從這裡仰望上遊的長衝河谷,和油畫畫面風景極其相似
問:這地方挺像。
答:這地方有點像,像宋美齡女士所畫的瀑布,這個石頭。
問:這個石頭是。
答:這幾個石頭很像,只是後面的樹現在大了一點
問:這塊大石頭很像。
答:這個有點像,這個位置也挺像。
問:這塊是裂紋的。
答:挺像,挺像的。只是後面的樹木比從前要,因為相差60年
現實風景和畫作景物如此的相似,讓我們判定美廬中發現的這副油畫畫的就是廬山的長衝河,而蔣介石和宋美齡第一次一起在廬山看長衝河應該是在1928年的夏天兩人新婚的時候。當時兩人在廬山居住的並不是美廬,而是這棟脂紅路15D的別墅,它是宋母送給宋美齡的陪嫁,這棟別墅面積不大,但視野極好,她們在這棟別墅住了5年,直到1933年蔣介石和宋美齡有了美廬
美廬在法律上的主人也是宋美齡,這棟已經有了100年曆史的英式別墅,是英國人巴莉夫人送給宋美齡的禮物,1933年8月8日,蔣介石夫婦特意在這個吉利的日子搬進了美廬。在美廬中度過的日子,應該是蔣宋二人一生最愜意的時光。
30、40年代的國民政府,面臨諸多的內憂外患,而蔣宋的第一家庭自然要面對極大的壓力,對於他們廬山就像一處世外桃源,這裡清涼的夏天,是他們最輕鬆最快樂的時候。
廬山上的蔣介石,喜歡一個人靜靜的在美廬的庭院裏看書,或者到廬山的含鄱口,遠眺長江。而喜歡熱鬧的宋美齡,則熱衷於廬山上中外名流舉行的各種聚會,在聚會上她總是最耀眼的明星。
蔣介石和宋美齡作息時間也截然不同,軍人出身的蔣介石一生恪守早睡早起,而習慣夜生活的宋美齡晚睡晚起的習慣也保持到老,所以在美廬他們有各自的臥室,蔣介石住在美廬的二樓,這裡現在是毛澤東時期的佈置,而為了晚歸的宋美齡不致吵醒蔣介石,宋美齡的臥室就放在了一樓。
蔣介石和宋美齡的口味也是迥然不同,今天這家美廬景區內的餐廳,以仿製蔣宋二人的口味聞名遐邇,這家餐廳既可以燒出正宗的寧波菜,也可以做地道的西餐,而據傳説,當日在美廬,蔣介石和宋美齡吃飯的時候,雖然同桌而坐,但分開吃飯,蔣介石喜歡吃寧波菜,雪菜黃魚、霉菜燒肉他的最愛,宋美齡則喜歡吃西餐,炸豬排、生烤仔雞等西菜經常會出現在宋美齡的菜單
宋美齡和蔣介石二人的出身經歷,成長背景都又著強烈的差異,所以蔣宋二人的結合成為20世紀中國最據爭議的一樁婚姻,之後的人們對他們結婚的目的眾説紛紜。當年的報刊就有評論,這場婚姻聯絡政治、權利和金錢。
這場1927年在上海最著名的大華飯店舉行的婚禮,它的影像曾經成為當時上海影院的加映片,足見婚禮的豪華,那一年新郎蔣介石40歲,新娘宋美齡30歲。蔣宋的這場婚禮花費甚巨,曾經轟動上海灘。
這是美廬中,蔣宋二人的兩張老照片,我們可以看到洋溢在兩個人臉上的幸福,但當年二人的結合卻非一帆風順。蔣介石和宋美齡的第一次見面,是1922年在上海孫中山和宋慶齡的家裏,當蔣介石看到美麗大方宋美齡後,隨即決定開始追求宋 美齡。但此事遭到了宋家人的激烈反對,甚至傳出“寧可看到美齡死,也不願意看到她嫁給蔣介石”
宋家唯一看好蔣介石的就是宋藹齡,自從父親宋耀如去世後宋藹齡實際上已經成為宋家的家長,她早已看好蔣介石在中國政治舞臺上的未來,於是她極力撮合,後來才有了這樁對日後中國政治影響深遠的婚姻。
今天宋美齡臥室中這張泛黃的結婚照片已經有些模糊,當日二人婚姻的真實內幕我們更無從知曉。但在蔣介石的政治生涯中,宋美齡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
這就是宋美齡在1942年那次征服了所有美國人的著名的國會演講,宋美齡的表現讓蔣介石得到了大量的美國抗戰援助。在1945年的開羅會議,在了蔣介石的身旁我們總會看到宋美齡的身影,在和美英巨頭的外交中,宋美齡起到了十分關鍵的作用。美國時代週刊在評選20世紀最有影響力的10對夫婦,蔣介石和宋美齡位列其中。
上個世紀40年代,宋慶齡曾經説過這樣一段意味深長的話,評價正住在美廬中蔣介石和宋美齡。也許他們結婚的時候並沒有多少感情,但現在他們是有感情的。
美國時代週刊記者葛魯恩曾經這樣描寫廬山上的蔣介石夫婦,“蔣介石穿著灰色長衫軟帽,玄色布鞋,最喜歡和蔣夫人在黃昏的微光中漫步”
共同的經歷讓他們有了越來越多的默契,同樣的美廬是他們的最愛。70多年後的美廬,我們依然能夠處處感受到當日蔣介石和宋美齡對這棟房子的喜愛。這綠色副房上今天依然怒放的美國淩霄花,是宋美齡衷愛,而屋後的毛竹,則引種于蔣介石的家鄉浙江奉化溪口
在美廬中處處留下蔣介石和宋美齡居住將近20年的印記,當年挂在美廬中的三副油畫是否也有他們共同的記憶呢,這副油畫中的景色是典型中國江南。
第二副油畫的景色來自於蔣介石的家鄉浙江奉化溪口,這一推斷如今已被眾多的專家認同,廬山和溪口一個是美廬的所在地,一個是蔣介石的家鄉,都和蔣介石關係密切,按此推論,那麼第三副畫中的景物也必然和蔣介石有關。
美廬中發現的可能和蔣介石 宋美齡關係密切的三副油畫引起了很多人的關注,一個從美國來到美廬遊覽的神秘客人在得知了油畫的傳聞後,撥通了遠在美國紐約宋美齡寓所的電話。
三副油畫的照片寄給了身在美國紐約的宋美齡,紐約方面傳來回音美廬中的三副油畫確實是宋美齡在1945年的秋天所畫,畫中的三個地方也正是人們猜測的浙江奉化的溪口、南京的莫愁湖和廬山的長衝河,這三個地方也正是 蔣介石一生最重要的三個地方。
1945年的秋天,宋美齡來到了美廬下面的一處長衝河谷。也許是冥冥中的巧合,也許是二人之間不可言説的默契,宋美齡畫了30年後蔣介石最想歸葬的三處地方。
1975年,蔣介石在台北病故,遺體暫厝在台灣慈湖,等待有朝一日能夠在美廬油畫所畫的三處地方之一入土為安。
2003年10月23日,106歲的宋美齡在紐約去世。她的遺體安置在了紐約的風可立夫墓園,宋美齡生前説過,如果蔣介石日後能夠歸葬大陸,她也想葬在上海的宋氏墓園。
廬山的雲霧總是飛速流轉,讓人總會聯想到飛逝的時光,一百年來,這座美麗房子的主人換了又換,但它似乎永遠容顏不老,而曾經擁有過它的人,對他總有割捨不掉的記憶,因為這裡曾經是他們的家。(編導:孫智勇 攝像:王國強 2007年4月19日播出)
責編:郭翠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