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百姓記憶》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8日 11:39 來源:CCTV.com

    2006年8月的一天,住在廬山的幾位老人相約來到河西路504號的廬山會議會址。

    這裡是中國唯一保留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那段特殊時期會場佈置的禮堂。所有陳列品都是1970年中共中央九屆二中全會召開時佈置的;主席臺上保留了五位常委用過的長桌和藤椅,墻上張貼着毛主席語錄和標語,甚至這一杯一盞都是當年的原物,不曾更換。在這個會場裏,中共中央曾經召開了三次廬山會議。走進這個會址,每一位參觀者都能感受到濃厚的歷史氣息。

    和其他參觀者不同,這幾位老人對眼前的一切似乎相當熟悉。當時,為了迎接147名中央和地方領導上山,廬山本地選拔出各種服務人員546人。這幾位老人都是其中的一員。在過去的半個世紀裏,他們曾經三次來到這裡,作為會務工作人員,見證了前後三次廬山會議的召開。這一段特殊時期留下的特殊回憶,被他們稱為是人生中最難忘的時光。

    新中國建立後 ,廬山管理局在廬山發展規劃中提出:建立一個面向全國工人幹部、知識分子的“亞洲最大的療養城”。並因此加快了基礎設施建設的步伐,修繕了山頂上數以千計的別墅。這些都極大改善了廬山的游覽、休養環境。廬山成了幹部工人、勞動模範和援華專家的療養地。也許因為具有這個基礎,1959年6月,中共中央辦公廳決定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和八屆八中全會在廬山召開。

    當時擔任廬山管理局交際處接待員的彭毓炎清楚的記得,那是1959年的6月23號下午,一群特殊的客人來到廬山,為首的是中共中央辦公廳主任楊尚昆,同行的還有江西省省長邵式平,以及其他部門的幹部,廬山管理處的領導吩咐彭毓炎準備好廬山主要別墅的鑰匙,並帶着領導們到現場去看看。

    廬山頂上這些風格各異的別墅洋樓,因為共産黨高層領導的入住,被當地居民賦予了新名字:蘆林一號被群眾們稱為是“毛澤東別墅”,442號別墅被稱作是“周恩來別墅”,編號為359號的是朱德別墅、267號別墅被稱為“鄧小平別墅”。在廬山當地百姓眼裏,這裡是領導人在廬山永遠的家。柏樹路124號是劉少奇主席參加前兩次廬山會議時的居所。這是一棟俄國別墅,氣勢莊重。當年,彭毓炎作為劉少奇及其家人的生活管理員在這裡工作。

    第一次廬山會議是中央領導人規劃中的神仙會,所以廬山頂上氣氛輕鬆活躍。劉少奇更是舉家趕來。開會之餘,他們全家游覽了廬山的各處風景,服務員們都感到這個特殊家庭擁有着既平實又幸福的生活基調。

    多年過後,劉少奇的大女兒來到廬山,專程看望了彭毓炎和其他服務人員,感謝他們當年給予的無微不至的照顧。

    在廬山頂的別墅群中,編號為442號的這棟美式別墅是廬山別墅代表作之一,它的最大特點就是擁有寬大的敞開式門廳和外廊,加上近50平方米的大客廳,使得用於交際和公共活動的面積佔到了總面積的60%。當年,廬山方面把這裡定為了周恩來總理的下榻之所。而總理夫婦在這裡居住期間的往事,這位名叫馮珍珍的老人依然歷歷在目。她十六歲的時候就開始擔任周恩來夫婦的服務員。

    現在這裡已經辟為了周恩來紀念館,除了後來懸挂上的照片,其他傢具甚至床單被褥都保持了原樣。馮珍珍看到眼前熟悉的一切,感到往事如同發生在昨天。

    周恩來夫婦一生沒有孩子,他們非常喜歡乖巧伶俐的馮珍珍,親切的叫她小女兒。後來馮珍珍到北京出差,就被邀請到中南海小住了幾日。他們之間的聯絡保持了近二十年。

    廬山會議期間,發生在領導人和當地百姓之間的故事很多,並不局限在轱嶺的別墅群裏。眼前這個村子叫周家灣,這裡就流傳着一個周總理和放牛娃的故事。  

    經過多方打聽,我們終於見到了當年的放牛娃——周桂花。當我們問起當年發生的故事時,周桂花首先拿出了兩張珍藏多年的照片。  

    照片記錄的是發生在1961年第二次廬山會議期間的往事。有一天,周總理一行人去往觀音橋游覽。他們走到周家灣時迷了路,當時總理看到正在家門口玩耍的小桂花,就邀請這個十三歲的小姑娘為他們帶路。周桂花告訴我們,當年她和周總理一行人就是沿着這條山路去往觀音橋的。

    觀音橋有着近千年的歷史,被譽為“南國橋梁建築上的一顆明珠”,是廬山一個非常著名的景點。當年,周總理一行人參觀完橋上的文化古跡,就走到橋下休息。自始至終,他都拉着這個赤腳小姑娘的手,並讓攝影師為他們拍照留念。

    就是在這個地方,拍下了這張珍貴的照片。這是周桂花一生中第一次照相。隨着年齡的增長,周桂花知道了這個拉着自己的手、對自己噓寒問暖的爺爺就是人民敬仰的周總理。她真想能再有機會見到周爺爺。就是這樣一個動力,促使周桂花在學習和工作中全力以赴。1978年,她終於以人民代表的身份來到北京,但那個時候周總理已經過世兩年,周桂花對此抱憾終生。

    在接下來的幾十年中,周桂花無數次的來到觀音橋,坐在當年總理爺爺坐過的石凳上,很多往事就會浮上心頭,總理爺爺幫自己洗手,為自己削蘋果,詢問家裏人能不能吃飽飯。老人的音容笑貌似乎還在眼前,這時的周桂花總是忍不住潸然淚下。因為這份難以釋懷的情感,她收集了很多和周恩來總理有關的照片和書稿,在自己家中佈置了這樣一個特殊的家庭展覽,雖然這些展品沒有很高的歷史文獻價值,也沒有多少觀眾前來參觀,但它卻是承載了周桂花對總理爺爺永遠的緬懷。

    在1961年第二次廬山會議期間,一位中央領導人入住267號別墅,他就是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鄧小平。現在,這裡已經被辟為鄧小平舊居,供游人參觀。當年,楊基友擔任了鄧小平夫婦的生活管理員,對這裡的一切,他相當熟悉。

    第二次廬山會議召開的時候,中國經濟進入了調整、整頓階段,鄧小平是整頓工作的負責人之一。會議期間,他負責起草《工業七十條》、《高教六十條》等重要文件,可謂重任在身,在開會之餘需要長時間的伏案工作。但是每次晚飯過後,這個客廳裏必然會高朋滿座,來的都是鄧小平的固定牌友。他們就在圍坐在這張圓桌前,開始打麻將。

    鄧小平對棋牌的愛好維持了一生。對他來説,棋牌不僅是一種娛樂放鬆的工具,也是鍛煉自己思維積累人生智慧的手段。當時,服務員們看到在繁重的公務壓力下,鄧小平依然能做到文武之道,亦張亦馳,不由得為他舉重若輕的大將風度所折服。

    這是鄧小平第一次出席廬山會議。九年後,當第三次廬山會議舉行時,他已經被下放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勞動。但是廬山人對一代偉人鄧小平的懷念之情分外深厚,因此他們保留了這棟別墅當年的格局。令廬山人遺憾的是:1959年以後,鄧小平再也沒來過廬山。

    359號別墅是一棟名副其實的大別墅,建築面積甚至比蔣介石夫婦居住的美廬還要多兩百多平方米,解放前,他屬於時任江西省主席的熊式輝的私産。在前兩次廬山會議期間,朱老總被安排住在這裡,別墅依山而建,除了後門,愛爬山的他就可以登高望遠了。現在,廬山群眾把這棟別墅稱為是朱德別墅。  

    另一個讓人想到朱老總的地方就是廬山植物園了。1959年,朱老總第一次來到這裡時,就被這兒的奇花異草吸引了。眾所周知,朱老總是一個非常有生活情趣的人,他畢生酷愛蘭花,當時他看到一片萬紫千紅中竟然沒有一盆蘭花,而廬山的土壤和氣候又非常適合蘭花的生長,於是,就熱心的張羅起來。

    就在眼前這條小山路邊,朱老總手把手地教給朱國芳怎樣種蘭花。他對蘭花的這種酷愛也感染了年輕的朱國芳。1970年,年過八旬的朱老總第三次來到廬山。他在服務員的陪同下再次來到植物園,眼前的一切讓他意外而心痛。當年的花房已經改成了制藥廠的生産車間,植物園的苗圃改作農田,種植了糧食和蔬菜。當時朱老總就是坐在這裡,坐在這樣一把木椅上,看著眼前的一切,神色憂慮的沉默了很久。

    改革開放以後,植物園恢復了往日的生機,但是那位喜歡花草的老人已經無緣得見這一片姹紫嫣紅。

    因為三次廬山會議的召開,廬山上很多地方留下了中央高層領導的足跡。這是第一次廬山會議結束前,主要領導人和會務工作人員的合影照片。當時,毛澤東主席因為休息沒有到場,前排最中央的位子就空了下來。由誰來入坐呢?大家開起了江西省省長邵式平的玩笑,説他是東道主,應該他坐,個性豪爽的邵式平就真的坐了下去,於是誕生下了這張令人稱奇的照片。值得珍藏的不僅僅是一張張闔影,與領導人有關的一切都被這些服務人員當作珍品收藏了起來。

    將近半個世紀的時間過去了,當年風華正茂的年輕人,如今已經步入老年,但是留在他們腦海中的往事並沒有沉入歷史的深處。他們希望自己擁有的這份珍貴的記憶流傳下去,與廬山的一石一水一房一木同在。(編導:孫志勇 鄭曉寒 攝像: 王國強  2007年4月18日播出)

責編:郭翠瀟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