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李德立的別墅夢》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18日 11:36 來源:

    廬山,古稱匡廬,因匡氏兄弟結廬成仙於此而得名,因此廬山也被稱作“神仙之廬”。在此之後,李白、蘇東坡、白居易、朱熹等歷代名人也都曾在廬山結廬而居。 從古至今,廬山就是一個最適合人居住的地方。  

    站在廬山東谷牯嶺鎮的高地,人們可以看到,在鬱鬱蔥蔥的綠樹之間,掩映著一棟棟風格迥異的西洋別墅,它們建造精美,規劃合理,錯落有致,集中了歐美各國的建築特點,在清末民初,這座江邊名山曾經匯集了世界各地20多個國家,幾千個人在此居住,因此這裡也被稱為萬國建築博物館,今天,到廬山看別墅,已成為廬山之行最重要的一個行程。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廬山上美侖美奐的西洋別墅,竟出自一個青年英國人的夢想。   

    這是廬山一個名叫“月照松林”的地方,在樹林的深處,有一座廢棄的別墅,由於別墅大量地採用了木材和玻璃,因此當地人把它稱為玻璃屋。這座別墅的主人就是廬山近代別墅區的開創者,英國傳教士李德立。  

    李德立,1864年出生在英國蘇格蘭肯特郡。1886年,22歲的李德立來到了中國。  

    清光緒12年,1886年的冬天,廬山人跡罕至,異常的冷清。一天,崎嶇難行的山路上,來了兩個身穿傳教士服裝的人,其中一個就是李德立,這一年,李德立僅僅攜帶一本世界地圖、一本英國傳教士編寫的《來華指南》就隻身來到中國。雖然天氣奇冷,路也不好走,但是他們絲毫沒有退縮的意思。誰也沒有想到,在這寒冷的冬天,他們登臨廬山的目的,竟是要在山上建造一個避暑勝地。  

    這裡是長江邊重要的口岸,九江,100多年前,李德立就是從這裡出發登上廬山的。1860年,九江被迫成為對外開放口岸,許多西方的冒險家來到中國淘金,李德立也不例外。和其他淘金者不同的是,22歲的他,身上穿著卻是傳教士的衣服。

    採訪:文化學者 羅時敘

    他是一個名不見經傳,我查遍了外國駐華的基督教傳教士的名錄,居然沒有他,顯而易見,他不是一個被正式任命了的傳教士,更不用説是哪個教派裏面的主教。  

    在當時的中國,西方教會是捷足先登的勢力,一些冒險家,往往會以傳教士的身份進入中國來拓展空間。這也許正是李德立要假冒傳教士的原因,而實質上,李德立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穿西服的商人。到中國尋找商機的李德立發現,長江邊的許多城市每到夏天,就酷熱難耐,瘟疫橫行。許多在華的西方人都希望有一個避暑勝地。就在這個時候,李德立把目光瞄向了鄱陽湖邊的廬山。

    採訪:廬山李德立紀念館館長 李震

    到了近代以後,廬山實際上也是非常破敗,佛教在廬山上面煙火不是那麼旺了,包括書院文化也已經沒落了。  

    然而即便如此,李德立想在荒僻的廬山上買地建房,也並不會是件容易的事,當時的清朝政府對洋人在中國買賣土地控制得還很嚴,於是李德立就想和九峰寺的和尚濟慈合作開發寺廟的土地。於是,一個信奉上帝的傳教士和一個供奉佛祖的僧人在廬山上進行了一場馬拉松式的談判。  

    李德立後來在他的回憶錄《廬山開闢記》上寫到:這個繼慈和尚,實在不易對付。他們一片極小而且極不適用的土地,每每索價甚巨。最終雙方在價格上談崩,由於言語不合,曾經在湘軍裏做過儈子手,後來立地成佛的主持“濟慈”忍不住舊病復發,要痛打李德立,嚇得李德立只能奪門而逃。但是李德立並沒有就此放棄,他繼續翻山越嶺,尋找理想中的土地。一天,當他登上女兒城的高地時,放眼望去,長衝谷平坦、寬闊、秀美的土地一覽無余。

    採訪:廬山李德立紀念館館長 李震

    對面的山頭就是女兒城,當年李德立就是站在女兒城的山頂上發現了廬山東谷這一塊土地非常地平坦,水源充足,陽光明媚,他覺得在這裡建造別墅,將會是人間的天堂。  

    照片上顯示的就是李德立相中那塊土地,開發前的廬山東谷。那麼,作為一個外國人,又怎麼才能從清政府手裏搞到這片土地呢?李德立想到了一個迂迴的辦法。他買通了當地的一個中國人,出面和地方官員交涉,希望能夠租下這塊土地,當地的官員以為李德立是一個中國人,於是爽快地答應了下來。開始進展還算順利,但是後來當地的官員發現,李德立居然是個外國人,於是就斷然收回了契約。一計不成,又生一計。這一次李德立想到了走上層路線。

    採訪:文化學者 羅時敘

    那時候道臺,廣饒九南道,比現在九江市管的範圍還大,還包括上饒那一部分,他是找了二把手叫(童芝),這個人略懂英文,就多和他教導了,那個時候這個童芝比較喜歡西方的一些傢具,一些飾品,這些小的玩意,就送了一個電鈴給他,還送了一個銀盃,就是英國産的給他,這樣關係就拉近了。  

    果然是錢能通神,在九江道臺的施壓下,李德立只找了一個中國人代理,就將廬山4500畝土地承租了下來。正當李德立躊躇滿志,準備圓他的心中夢想時,一把大火燒到了他的頭上。  

    一天夜晚,廬山上的百姓突然舉著火把,出現在了李德立位於漢口峽的住處。原來,得知清政府把長衝一帶土地租給了洋人,當地百姓以開發會破壞龍脈為由,義憤填膺地前來找李德立的麻煩,由於語言障礙,雙方難以溝通,結果越鬧越僵,於是憤怒的百姓一把火燒了他的別墅。混亂中,李德立孤身一人,溜下了廬山。無奈之下,李德立找到了當時的英國領事替他出面。然而由於德化縣衙的暗中抵制,拖住不辦。這一場紛爭,一拖就是十年。就在李德立對他的別墅夢感到絕望時,一個轉機出現了。  

    1894年,清朝政府在甲午海戰中敗北,李德立乘機請英國政府再次施加壓力,這一招果然奏效,這一次,已經焦頭爛額、自顧不暇的清朝政府終於屈服了。1895年11月29日,英國駐九江領事與潯陽道臺雙方簽訂協議,了結了這場十年未決的土地糾紛案。根據協議,李德立以極低的價格租得長衝谷一帶,共約4500畝土地,租期居然長達999年。

    採訪:文化學者 羅時敘

    按説都是官方的不應該有李德立,有李德立實際以法律上一種邊緣的做法,就是用法律的形式來承認由李德立個人出面的一種租界,這種租界很殘酷,是999年,999年按照英國的法律,如果是以個人的身份在海外佔有殖民地不能超過一千年,所以這種很虛偽的這麼樣的長期霸佔就999年。  

    這裡是中四路291號別墅,別墅是典型的英式建築,位於長衝河的最佳位置,這棟別墅的主立面呈矩形,窗子裝飾有繁瑣精美的木格條。與眾不同的是,這棟別墅竟有一個完全中式的門廊,顯現出別墅的主人和中國不同尋常的關係。這棟別墅,就是當時英國領事的別墅。這是否是英國領事館幫助李德立獲得廬山土地的回報?我們不得而知,而廬山從此以後落入洋人之手,卻是不爭的事實。得到廬山的李德立想給這個地方取一個英國名字,那裏原來的名字叫牯牛嶺,於是,李德立給它取了一個英文名,KULING,也就是涼爽的意思。  

    今天的廬山李德立紀念館,至今珍藏著一幅李德立參與製作的廬山別墅規劃圖,這幅圖詳細描繪了在今天廬山上的別墅分佈和實際規劃情況。紀念館館長李震在整理館藏文物時,偶然地發現了這張歷經百年而不朽的廬山規劃藍圖,透過這幅百年藍圖,今天的人們依然可以窺見這個英國青年的野心和夢想。

    採訪:廬山李德立紀念館館長 李震

    我們從這裡可以看出來,這幅圖,它的繪製年代是1905年,這幅規劃圖,它是刻在塊木板上,然後通過手工印在宣紙上。  

    李德立請來教會的英國工程師甘約翰來主持製作廬山的規劃圖。還請來了德國的工程師李博德為他建造夢想中的別墅世界。這些高手的加入,使得廬山別墅的開發,從一開始就呈現出較高的水平。在當時的歐洲,十分流行建築與自然的巧妙結合,他們將建築不露聲色地鑲嵌在景物之中,從而實現人居與自然天衣無縫地融合。

    採訪:廬山李德立紀念館館長 李震

    德國一個設計師曾經非常準確地給廬山的別墅下了一個判斷,他是這麼説的,他説廬山的別墅把照顧風景,就是同風景有機結合作為自己的最高原則,這是廬山的西式別墅最值得稱道的地方。  

    從甘約翰1905年繪製的這張廬山規劃圖上可以看出,由於實行了嚴格編號出售制度,每一塊的建築面積都恰到好處,加上每個建房者在每個方格裏只能蓋一棟別墅。且別墅的面積不得超過土地面積的15%。同時還盡可能地要體現業主本國的建築藝術。這些嚴格的規定,使得廬山的別墅呈現了極高的科學和藝術價值。

    採訪:廬山李德立紀念館館長 李震

    1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有幸能夠看到由當年的規劃圖而産生的風格迥異的別墅,它們巧妙地掩映在廬山如癡如醉的天然景致之中,所有的同與不同,都和自然巧妙結合,令人嘆為觀止。2006年8月的一天,廬山上來了一位美國老人,他每到一處別墅前,都要駐足流連,似乎對廬山的情形十分熟悉。這個美國老人名叫吉姆,老人告訴我們,他的祖輩和父輩都曾經在廬山居住,而他的童年也在廬山留下了美好的回憶。

    採訪:美國老人 吉姆

    我有一個很大的遊玩的場所,那個地方特別好,有很多自然的遊玩的地方,像有小瀑布啦,一些自然的地方給我們玩,跟德州比起來,這裡簡直就是天堂。  

    在參觀李德立紀念館時,吉姆老人突然發現了一塊界碑,吉姆老人一眼認出,這竟然就是他們家當年的界碑。老人説,正是廬山的那段生活,讓他感悟了如何和自然和諧的相處。

    採訪:美國老人 吉姆

    説起來這段生活對我造成了很大的影響,最重要的方面,是讓我學會了如何欣賞大自然,是因為有那麼多自然的東西在周圍,所以他們幫助我學會欣賞大自然,學會如何和人相處。  

    童年的生活給這位美國老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他的記憶力,廬山上不僅有學校,還有15個網球場,3個游泳池。在那個兵荒馬亂的時代,廬山宛如就是一個與世隔絕的世外桃源。這是吉姆老人珍藏的一張80多年前的廣告招貼畫,可以説這就是80年前房地産的推銷廣告,廣告在長江沿線的客輪上廣泛招貼,在它的左上角,對廬山有這樣一段描述:廬山高四千余尺,為避暑的最佳之地。

    採訪:廬山管理局工商聯合會主席 慕德華

    那麼通過這張廣告我們還能看出來,可以看出來李德立先生精明的經營頭腦,主要看出來他在二三十年代的時候就已經把這種西方的,休閒的這種方式引入到了中國,引入到了廬山,那麼通過這種廣告,通過他的團隊向外廣泛地宣傳,來謀取最大的利益。  

    今天,細心的遊客可以發現,廬山上有不少帶有十字架的老房子,説明這些老房子都曾經是教堂等宗教活動場所。仔細查閱廬山的史料就會發現,廬山最早的業主,幾乎都是世界各國的傳教士。根據現代統計,在廬山上購買土地和別墅的,幾乎涉及了近20個國家的55個宗教組織,他們沿著長江而下,進入中國的腹地。而廬山正處於長江的中段,特殊的地理位置,使得廬山成了那個時期的宗教活動最頻繁的地區之一。  

    在廬山河東路197號,有一棟二層別墅,李德立時代,這裡曾經是管理廬山的最高機構,大英執事會。大英執事會是廬山當時買房的業主通過民主選舉産生的一個自治機構。執事會成立於1896年,最初由七名英國傳教士和兩名美國傳教士組成,李德立曾經出任過第一屆大英執事會的主席。由於執事會幾乎包攬了廬山上的所有事務,所以大英執事會從一開始就將中國政府排之門外。在西方的殖民者看來,廬山的主人已經是他們,這裡的一切就應該由他們説了算。

    採訪:文化學者 羅時敘

    他們後來實際上設立了巡警,實際上他向買他的土地人每年向他們收稅,他以公司的方式每年向他們收稅!等等的這種方式就把所謂的租借的方式改變,成為一個準租界。  

    1928年,李德立將廬山的經營權轉讓給一個香港商人,離開中國去了新西蘭發展,此時他已經從一個風華正茂的青年,變成了一個55歲的老人,他把一生中最寶貴的時光留給了廬山,也給廬山留下了一段複雜而有難言的歷史。1935年底,中國政府正式將廬山英租界收回。此時距離李德立承租的999年僅僅過去了40年。4年之後,65歲的李德立在新西蘭病逝,那個地方離他生活過的廬山很遠,很遠。  

    時光荏苒,100多年的時間過去了,李德立描繪的那張廬山規劃圖也已經泛黃破損,然而廬山老別墅卻洗了歷史的浮塵,吸引了世界各地的遊人,其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建築風格,成為遊人眼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編導:卞正林 王嘉 攝像:李斌 2007年4月16日播出)

責編:郭翠瀟

1/1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