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7日:契丹人留下的秘密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2日 16:42 來源:CCTV.com
巴林左旗——遼祖州遺址——召廟
位於巴林左旗的遼祖陵為遼太祖開國皇帝耶律阿保機的陵寢,而祖州則是遼代特有的一種城郭,是專為守衛和奉祀帝王陵寢而築的奉陵邑。公元1120年,金兵攻陷上京,火燒祖州城,如今這裡只剩下荒草中隨處可覓的瓦礫,以及一些被歷史掩蓋的秘密。
六月七日一早,“穿越內蒙古” 東線攝製組頂著酷熱,來探尋遼祖州遺址的奧秘。當志願者們登上臺階,惟一能看到的建築物就是這座淹沒在萋萋荒草中的石房子。石房子由七塊巨型花崗岩石板構築而成,雖曆盡千年風雨,卻安然矗立。契丹人為什麼要在這裡修建這樣一個奇特的石房子?構築這座石房子所用的花崗岩石板,又是如何運輸至此並累疊而成?這些謎團需要通過志願者們的觀察和思考來給出他們自己的答案。
|
神秘的石房子 |
結束了對石房子的探秘,我們穿過亂石雜草,來到了祖州遺址的所在地。草地上遍佈一千多年前的殘磚敗瓦,但祖州城真實的樣貌已在大火中毀於一旦。志願者佟吉利隨手撿起的這塊黑色琉璃瓦殘片燒制精美, 仿佛無聲地訴説著那段歷史的輝煌。
中午時分,一個好消息一掃炙熱天氣帶來的壓抑,志願者黃逸茗和蔻阿那所在的攝製小組從呼倫貝爾草原歸來,與大部隊在巴林左旗會合。即使是短暫的相聚也使人分外欣喜,但攝製組的工作還是最主要的,在話完離情之後,我們依照原計劃向召廟景區開拔。
|
召廟景區全景 |
召廟景區位於巴林左旗林東鎮西南約25公里的峽谷之中,桃石山從谷底驟然拔起,其北是緩坡,東南兩面為懸崖峭壁,十分險峻。一塊10余米高的桃形巨石僅以三點支撐著,矗立在峰頂崖端,而著名的召廟石窟就在這桃石山之上。一進景區,志願者們就接到了任務:尋找景區內的遼代文物。順著山路上行,他們一路走走停停,路邊的石臼,橋頭的雕塑,都成了他們懷疑的對象,可惜都有所偏差。行至半山,一座威嚴的寺廟矗立在眼前,這就是清代續建的喇嘛廟“善福寺”。進入寺內,志願者領隊額爾古納喊道:“這些佛像是遼代的!”隨隊的專家表示了肯定。原來,這寺後的石窟“真寂之寺”即為遼代石窟,它開鑿在桃石山東南面陡壁上,分中、南、北三窟。 “真寂”二字與中窟內釋迦牟尼“圓寂”之意相合。窟內釋迦牟尼躺臥佛像周圍有佛弟子,做悲哀狀。窟壁有千佛像,形態各異,這是全國現存唯一一座遼代石窟古跡。
|
真寂之寺石窟遼代雕像 |
出寺時已是晚上七點,天氣不再酷熱,日光也變得柔和,這是一天中拍攝條件最好的時候。志願者們繼續往山上攀登,他們互相扶持,登上了這條通往峰頂但陡峭萬分的險路——“閻王道”,終於到達了桃石山頂。隊伍裏年齡最大的志願者謝為群阿姨也不落人後,攀上險峰,大家都非常高興。面對著絢爛無比的夕陽和披上金光的巴林草原,志願者們齊聲呼喊,用這一種直抒胸臆的方式表達著內心的激動,遠處的山谷傳來隱隱回音,仿佛在一唱一和……
日頭漸漸西沉,攝像師打算拍攝一個日落西山的長鏡頭,我們則坐在山頂聊天。談到這幾天的所見所聞,志願者驀然説:“遼王朝就如同這夕陽一般,在絢爛過後歸於隱寂……”
確實,統治北方草原200多年的契丹人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謎團,使人很難從有限的史料和無法破譯的契丹文字中還原他們的本來面目。而志願者所能做到的是積沙成塔,將散落在草原上的契丹文明一一串聯起來,也許能給世人帶來一些啟迪。(華煒)
責編:斯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