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開平碉樓(三):西風漸近 (探索發現2007-181)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6日 15:52 來源:CCTV.com

     

視頻: (一)  (二)  (三)  (四)


    資料表明:歷史上,開平一共有三千多座碉樓,建造的鼎盛期在1900年至1931年。在這短短的三十一年間,開平共有一千六百四十八座碉樓相繼崛起。這個數字的背後意味著什麼呢?

    有的學者認為,在這一段時期內,開平碉樓的數量迅速增加,是和華僑居住國的經濟發展緊密相關的。

    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美國逐步成為世界第一經濟強國。

    同一時期,加拿大迎來了威爾弗裏德洛裏埃總理當政的黃金時代,經濟急劇發展。

    1914年至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美國通過兜售軍火發了財,而且獲得了鉅額戰爭賠款,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一戰”結束後,西方世界經濟一片蕭條,惟獨美國大幅度躍升。到了20世紀20年代,美國迎來了“柯立芝繁榮”時期,紐約取代倫敦成為世界金融中心。

    很多開平華僑,旅居美國和加拿大。

    隨著這兩個國家經濟的高速發展,那裏華僑的收入也水漲船高。

    因而,華僑攜帶鉅款回鄉的人數明顯增加,碉樓也如雨後春筍般矗立起來。

    華僑們在回家鄉建造碉樓的同時,也把歐洲的建築材料帶回了中國。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紅毛泥”。

    “紅毛泥”是當年開平華僑對西方水泥的別稱。

    以此類推,西方國家生産的水泥,就被叫做“紅毛泥”了,而用來裝水泥的大木桶,則稱作“紅毛泥桶”。

    “紅毛泥”曾經廣泛用於開平碉樓和“廬”的建設。

    如今,人們走進碉樓,會在不經意間發現一些當年遺留下來的“紅毛泥桶”。

    於是,華僑們發揮比鄰香港和澳門的優勢,他們投入重金,利用開平當地縱橫交錯的河流,源源不斷地把在那裏採購到的紅毛泥等建築材料,從水路運回家鄉,開始營造安樂窩。

    關於進口紅毛泥的情況,江門海關有著詳細的記錄。

    這種進口水泥壟斷僑鄉建築市場的狀況,自1931年之後才得到改變。

    原來,這一年的7月7日,投資三百九十九萬雙毫銀的廣東土敏土廠,在廣州西村正式投産——它就是後來廣州水泥廠的前身。

    廣東土敏土廠使用的是當時最先進的進口設備,生産的水泥以“五羊牌”為商標。

    1932年至1937年,“五羊牌”水泥的年産量為二十萬噸。

    據説,為了讓國産水泥迅速打開銷路,當時掌握廣東軍政大權的陳濟棠,親自參加了國産水泥與英國水泥的現場測試。結果是,五羊牌水泥比起“紅毛泥”毫不遜色。

    從此,五羊牌水泥開始走紅,並逐漸取代了“紅毛泥”。

    學者們認為,華僑們在運回進口的建築材料同時,也把西方的建築文化帶回了家鄉。於是,在開平,就出現了這些中西合璧的碉樓。

    專家考證,大多數開平碉樓,樓體的下半部分的平面佈局,基本上延續了當地民居的建築傳統。

    而碉樓上部的建築風格則深受外來文化的影響。

    從古希臘到古羅馬、歐洲中世紀的拜佔庭和哥特式、一直到文藝復興時期、資本主義革命時期的建築;從基督教到伊斯蘭教;從歐美到亞洲印度次大陸建築,都可以在開平碉樓中找到它們的影子。

    開平碉樓匯集了世界各地不同時期、不同宗教、不同流派的建築藝術,為什麼開平碉樓會異彩紛呈呢?

    有的學者認為,開平華僑分佈在世界各地,他們建造碉樓時,往往採用僑居國家的建築式樣,或者模倣見過的其他國家的建築風格。在設計碉樓圖紙的時候,他們又將這些不同風格的建築糅合在一起。

    於是,開平的鄉村,就出現了百花齊放的碉樓景觀。

    學者們認為,與上海、廣州、天津等城市的西方建築不同,開平碉樓不是西方列強硬性移植和強加,而是當地民眾自動接受外來文化的見證。

    那麼,除了建築材料和裝飾風格之外,在這些碉樓上,人們還能發現哪些外來文化的影子呢?

1/4頁
精彩專輯








相關視頻
更多視頻搜索: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