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速覽] 1935年6月25日,劉海粟與成家和帶著襁褓中的女兒英倫,匆匆結束了第二次歐洲之行回到上海,此時的劉海粟,心情並不輕鬆……劉海粟早已接到學校的告急信,説是“美專的經濟已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 |
東京帝國美術學校 |
他隨即找到銀行界的朋友,為學校迅速解決了燃眉之急。接著,他著手整頓教務工作,開始物色既有藝術修養又務實能幹的教務主任。
誰是最適合的人選呢?他首先想到了一位忘年之交,一位名叫謝海燕的年輕人。
謝海燕,廣東揭陽榕城人,受劉海粟早期著作《畫學真詮》和《日本新美術的新印象》啟發影響而熱愛美術。他從上海中華藝術大學西洋畫係畢業後,又留學日本,在東京帝國美術學校研修了繪畫和美術史,當時正在漢文正楷印書局擔任編輯部主任,兼《國畫月刊》主編,同時也在美專上一點課。
雖然謝海燕對劉海粟心儀已久,但兩人初次見面卻是在數年之前。
那是很偶然的一次邂逅:劉海粟暑假到普陀山寫生,因為颱風而滯留在定海城內普濟寺下院裏,當時謝海燕正在與定海公立醫院相鄰的望海樓內療養,兩人在散步的時候不期而遇,因為都是搞美術的,倆人一見如故。
在望海樓,在普濟寺,兩人從歐洲藝術談到日本浮世繪,從日本畫壇説到中國書畫,談得十分投契。
謝海燕曾經説過:“我們的認識是很偶然的,但第一次就給我的印象很深,莊厚的氣質,闊大的口,一看就知道是有識略有氣魄而長于辯才的人。一接談又知道是對於學問具有十分的至誠和心得的人。”
劉海粟比謝海燕大14歲,對這位年輕人極為欣賞,認為他是教務主任最適合的人選。但謝海燕擔心自己年紀輕,資歷淺,學識經驗都嫌不足,又不是上海美專出身,表示不敢應命。
劉海粟體諒他的心情,就讓他名義上先擔任教務襄理,實際上委以教務主任的一切權利,兩人聯手進行教學改革和整頓,一個學期不到,成效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