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7月09日 17:00 來源:
1977年8月,人民日報記者穆揚接到任務,報道第二次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8月13日,也就是科教工作座談會結束5天之後,教育部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在北京飯店招開了第二次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這次會議一召開,就讓大家吃驚不小,一年之中召開兩次招生會,這可是絕無僅有的。更讓穆揚和與會者沒有想到的是,這次會議竟然開了四十四天,成為中國教育史上為時最長的一次馬拉松會議。
就在這次會議召開的前一天,中央召開了第十一次全國代表大會,會議仍然肯定了十年文化大革命的路線。最為重要的一點,是中央再一次肯定了“兩個凡是”。這給即將召開的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籠罩上了一層陰影。果然,會議剛剛開始,有人就翻出毛主席當年的指示:“考試是對付敵人的辦法,害死人,要終止”,毛主席還説這是“摧殘人才,摧殘青年,我很不贊成。
由於“兩個凡是”束縛著許多人的頭腦,第二次招生會議演變成了一個“戰場”,與會者一下子分化成兩個陣營,鬥爭隨之而起。文革前十七年教育路線是紅線還是黑線的問題,知識分子是紅是黑的問題,由於“恢復高考”的問題,一下子又變成了新的鬥爭的主題。
會議在鬥爭中繼續著,幾天之後,反對派的呼聲,一浪高過一浪,大有全盤否定“恢復高考”的勢頭。在這種形勢下,教育部的負責人一直無法表態。由於旅遊季節的來臨,招生工作會議不得不從北京飯店轉移到京西賓館。兩個凡是,仍像兩座大山,壓在人們的頭上,會議進行一個月的時間以後,“恢復高考”幾乎被全面否定了。
記者穆揚和參會的幾位老教育工作者心急如焚,如果依舊按老路走下去,千百萬優秀的青年還將被關在大學的門外;中國的高等學府,不知還會走出多少“白卷先生”。他們真的不甘心讓春風就這樣從鼻尖劃過,他們要讓黨中央了解自己焦急的心情。
在京西賓館的一間會議客房裏,一次秘密的座談會召開了。會議的召集者是人民日報記者穆揚,參加會議的是參加過1971年全教會,了解《全教會紀要》産生過程的六位老同志。他們相互交流著意見,取得了共識,他們知道,鄧小平無時不刻不在關注著這場關係著中國科教前途與命運的搏鬥。他們要齊心協力,奮力搬掉擋住中國歷史前進的石頭。
秘密座談會一結束,記者穆揚連夜趕寫了一份材料,他明白,眼下的這份材料,對這次會議的重要性。第二天早晨,穆揚徵求了人民日報另一位記者的意見後,由報社將材料以《內參》的形式上報了黨中央。
人民日報記者穆揚(照片)
一週的時間過去了,沒有任何消息,參加座談會的6位同志加上記者穆揚,就像又熬過了一個漫長的夏季,在“兩個凡是”的籠罩下,一份內參可能會給他們招來大禍。
又一個星期過去了,9月20日,參加全國高等學校招生工作會議的代表突然接到通知,全體到教育部大會議室集中,等候傳達重要文件,至於文件內容,通知者只字不提。
來到禮堂,教育部向大家傳達了鄧小平的講話。聽到這個講話。穆楊和其他幾個人,心裏的石頭落了地,他們勝利了。秋高氣爽的時候,為期四十四天的全國高校招生工作會議終於結束了。鄧小平的講話字字千金,一掃人們心頭的陰霾,徹底扭轉了乾坤。
1977年9月12日,國務院正式批轉了教育部根據鄧小平的指示制定的《關於1977年高等學校招生工作的意見》,10月21日,全國所有的報紙都用頭號新聞刊登了這個消息。中國關閉了11年的高考大門終於打開了。
敬請關注《重訪?四天與四十四天(下)》。
責編:重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