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06日 14:48 來源:
在丹東市的江邊廣場上,無數志願軍老兵冒著小雨在等候著志願軍英雄雕像的到來,當英雄雕像出現在眼前時,這些老人激動得致以長時間的敬禮,眼中含滿了淚水。眼前的雕像仿佛又把他們帶回到烽火硝煙的朝鮮戰場。。。。。。
“聯合國軍”總司令麥克阿瑟,怎麼也想不到面對中國的軍隊竟然屢吃敗仗。惱羞成怒的麥克阿瑟下令摧毀鴨綠江上所有的橋梁,不惜一切代價切斷志願軍的補給線,妄圖以此困死中國軍隊。在一次轟炸中,連接中朝兩國的鴨綠江大鐵橋被攔腰炸斷。運輸大動脈癱瘓了,軍需物資將怎樣送往前線?面對敵人的猖狂轟炸破壞,志願軍部隊與其展開了一場生死較量……。
面對失敗,美國總統杜魯門不得不做出撤消聯軍總司令麥克阿瑟一切職務的決定。而這時彭德懷司令員已經帶領各路兵團指揮員部署了規模更大的第五次戰役。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規模最大、最殘酷的就是第五次戰役。交戰雙方投入的總兵力達到了100萬人。志願軍將士們用血肉之軀,與敵人的飛機、坦克和大炮展開決戰。經過連續50多天的激烈戰鬥,志願軍和朝鮮人民軍共殲敵8萬2千多人,取得了戰役的勝利。
1951年的7月下旬,朝鮮北部遇到了百年不遇的洪水,志願軍運輸線的205座鐵路橋、公路橋全毀了,美國借這個機會集中了侵朝美軍80%的飛機,發動了“絞殺戰”,美國空軍從鴨綠江到清川江不到一百公里的路段上,投下了幾十萬噸炸彈。志願軍反絞殺戰進入了最殘酷的階段。
糧食彈藥運不上去,每個戰士一天只能吃到二兩糧食,部隊駐地十五公里左右能吃的野菜全都挖得光光的,很多戰士到八月份還穿著棉衣打仗。志願軍在極其殘酷的環境下是如何取得反絞殺戰的勝利呢?原全國政協副主席趙南起給我們講起了那段難忘的經歷。
冒著敵機瘋狂的轟炸和掃射以及炸彈燃起的火光中,志願軍戰士和朝鮮百姓以驚人的速度搶修鐵路,公路和橋梁。火車司機,汽車司機們想盡了辦法與敵機巧妙週旋,往返穿梭于鴨綠江兩岸,將大量的戰爭物資和後援部隊源源不斷送往前線。
然而,美軍的空中打擊也給我軍造成極大的傷亡,前線的將士們每天在流血,……為什麼戰場上空沒有中國軍隊的戰機?我們的飛機又在哪呢?在原空軍司令員王海的家中,我們採訪了這位當年的空軍英雄,他向我們講述了志願軍空軍是怎樣出現在朝鮮戰場上,怎樣與蘇聯空軍並肩作戰痛殲美軍王牌飛機的經過。在反“絞殺戰”的戰鬥中,英勇的志願軍飛行員同美國空軍展開了激烈的空中較量,從鴨綠江到清川江這個範圍內的制空權終於牢牢掌握在中國人民志願軍手中,形成了叫敵人聞風喪膽的“米格走廊 ”,配合志願軍地面部隊取得了“反絞殺戰”的勝利。
敬請關注《重訪?鴨綠江的記憶──正義之師》。
(採訪原空軍司令王海)
責編:重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