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5月15日 10:48 來源:
[內容速覽]《名伶的“臥底”生涯》已經播出了,做完的片子和寫出來的文字都像是有了自己的生命,其實它們都並不屬於我,而只是借我的手呈現出它們真實的自己。 |
《名伶的“臥底”生涯》已經播出了,做完的片子和寫出來的文字都像是有了自己的生命,其實它們都並不屬於我,而只是借我的手呈現出它們真實的自己。
一篇文章、一個片子都有自己的主題、起承轉合,其間作為編導的我就像一個挑剔的廚子,從掌握的素材裏,選出合適自己烹飪的,而其它的元素,哪怕是再稀罕難得的原料也只能割捨,因為它們不適合這道菜。
“紅舞臺”系列的主題“樣板戲”是我全然陌生的一個東西。我生活的年代裏,已經開始流行“小虎隊”、鄧麗君、伊能靜、孟庭葦,“八億人聽八部戲”的時代早已過去了。因為對“樣板戲”知之甚少,我接到選題後的第一件事,就是對於這些我只聽過名字的戲碼,開始了全方位的惡補。
分到手裏的選題是《智取威虎山》,我的注意力很快被主演童祥苓的個人命運吸引。這個用老朋友孫正陽(欒平扮演者)的話形容是“小孩脾氣”的京劇大牌,在自己的粉墨生涯中,唱了大半輩子“楊子榮”,也成為一代人心目中不可替代“楊子榮”。隨著對這部戲了解的深入,一個揮之不去的疑問一直縈繞在我的腦海:“楊子榮”的光環之下,他有著怎樣的人生?
從給童祥苓老師打電話聯絡開始,我基本上都是一樣的話説兩遍,不是因為童老師反應不過來需要我重復,而是每一次我打電話給他,都是童老師的老伴張南雲老師先接,我先把找童老師要問什麼的意思跟張老師説一遍後,電話就這麼轉到了童老師手裏。起先,我並沒在意這個小細節,直到我真正在上海見到他們老倆口,聽了他們更多的經歷,我才有一點明白了。
為了拍一些照片和資料我去了童老師位於長寧路上的家,和張老師聊天的時候,她自豪的告訴我,自己喜歡做飯,她家的大廚房,是現在很難找的,我倚小賣小的要求參觀,結果和張老師、童老師的聊天地點竟然改到了寬敞的廚房。收拾的利索、乾淨、舒服的廚房,讓我們的聊天變得輕鬆、自在了不少。
片子裏説了童老師挨批鬥的事情,也説了他差點自殺,是張老師攔住勸下了他。可這些其實並不是老倆口現在想起來覺得最難、最難受的。當年,童祥苓在北京拍電影期間,張南雲一個人帶著兩個孩子在上海,一邊挨鬥、檢查,一邊勞動,大兒子被汽車壓斷了腿,張南雲也不敢告訴童祥苓。當張老師回憶到這裡的時候,停頓明顯增多,説到大兒子被送到醫院的時候,張老師突然對著鏡頭,認真的説,她趕到醫院的時候,只聽説是一位老大爺把她兒子送來的,這麼多年了,也沒能知道到底是誰,這次她想通過電視,謝謝這位老大爺。
這段採訪,最後只是保留在素材帶上,沒有用到片子裏。曾經在“烹飪”的過程中,幾次想把它加進去,可和主題的不貼合,讓我只能忍痛舍去。曾經和領導提起,如果有可能很想再做一集相關的片子,主題就是他們老倆口。
很多老倆口之間的小故事,不在這裡一一贅述了,只揀我的記憶裏老倆口之間兩個讓我記憶深刻、清晰的畫面描述。
一個是在對童老師進行採訪的中間。休息時候,張老師不忘再次認真的把童老師的領子,馬甲整理平展。也許是因為張老師眼睛不好的緣故,她動作是那麼細緻,而童老師呢,則很聽話又享受老伴的關愛。
另一個畫面是在他們的廚房裏,小餐桌前,童老師先坐下了,張老師站著自然的倚在童老師身邊,一邊順手捋著童老師的頭髮,兩個人之間不經意間流露出的相互依靠、依賴,瞬間深深地打動了我。
真的真的想,自己的眼睛有記錄的功能,看到的就可以記錄成影像,這樣輕鬆自然的場景是攝像機很難捕捉到的。對於製作完成的片子,它們是“多餘的素材”,但是對於我的內心來説,這些素材又是那麼珍貴,於是,我把它們留在記憶裏。
所幸,欄目組有編導手記一個單元,至少可以讓我把這些打動了我的素材拿出來重溫並和大家分享。
BY 林子君
責編:阿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