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全文)
央視國際 (2004年12月27日 11:09)
新華社北京12月27日電 中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7日發表《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全文如下:
CCTV.com - ERROR
對不起,可能是網絡原因或無此頁面,請稍後嘗試。
本頁面3秒之後將帶您回到央視網首頁。
《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二00四年十二月 北京
目 錄
前 言第一章 安全形勢
第二章 國防政策
第三章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裁減軍隊員額20萬
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
推進信息化建設
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
實施人才戰略工程
加強聯合訓練
深化後勤改革
創新政治工作
依法從嚴治軍
第四章 國防經費和國防資産
國防經費
軍事訂貨與採購
國防資産保護
第五章 兵役制度
兵役工作管理體制
現役
預備役
平時徵集
退役和安置
第六章 國防動員和後備力量建設
國民經濟動員
人民防空
國防交通動員
民兵建設
預備役部隊建設
國防教育
第七章 國防科技工業
國防科技工業主要任務
國防科技工業改革調整
國防科技工業民用産業發展
國防科技工業對外合作
第八章 軍隊與人民
擁軍優屬和擁政愛民
參加和支援國家建設
參加搶險救災
執行群眾紀律
第九章 國際安全合作
戰略磋商和對話
地區安全合作
非傳統安全領域的合作
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
軍事交流
第十章 軍控、裁軍與防擴散
致力於防擴散努力
推動國際軍控與裁軍進程
履行國際軍控與裁軍義務
參與軍控領域的人道主義努力
前 言
放眼當今世界,實現和平發展的機遇與挑戰同在,影響安全穩定的積極與消極因素共存。各種文明、社會制度和發展模式,只有和諧相處才能共享機遇,只有互信合作才能戰勝挑戰。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歷史潮流。
中國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發展目標,就是集中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作為發展中的大國,中國實現現代化任重道遠,需要長期堅持不懈的艱苦奮鬥。中國發展的基點主要放在依靠自己的力量上,不會妨礙和威脅任何人。中國需要一個和平的國際環境來發展自己,又努力以自身的發展促進世界的和平與發展。中國堅持高舉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堅持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防禦性的國防政策,永遠不搞擴張,永遠不稱霸。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建設一支現代化、正規化的革命軍隊,確保國防安全,是中國共産黨執政的一項重大戰略任務。2004年9月召開的中國共産黨第十六屆中央委員會第四次全體會議和中國共産黨中央軍事委員會擴大會議,高度評價江澤民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作出的傑出貢獻,決定胡錦濤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調整充實了中共中央軍委組成人員,進一步指明了國防和軍隊現代化的發展方向。新世紀新階段,中國國防和軍隊建設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江澤民國防和軍隊建設思想,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堅持以新時期軍事戰略方針為統攬,積極推進國防和軍隊現代化進程。
為反映中國的國防政策以及近兩年國防和軍隊建設的發展,現發表《2004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
第一章 安全形勢
當前,國際形勢繼續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和平與發展依然是當今時代的主題,國際形勢發展的基本態勢保持總體穩定,但不確定、不穩定、不安全因素有所增加。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趨勢在曲折中深入發展。國際力量對比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主要力量重新分化組合和利益重新分配的進程加快。大國關係出現新的深刻調整,既相互借重、合作又相互制約、競爭的局面不斷發展。廣大發展中國家總體實力繼續發展,成為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的重要力量。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經濟全球化和科技進步帶來新的發展機遇,全球産業結構調整步伐加快,區域經濟合作持續發展,世界經濟出現新的增長,各國相互依存加深,共同利益增加。但是,公正、合理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尚未建立。霸權主義和單邊主義傾向有新的發展,圍繞戰略要地、戰略資源和戰略主導權的鬥爭此起彼伏,伊拉克戰爭對國際和地區安全形勢産生深遠影響。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加劇,南北差距拉大,經濟安全面臨新的問題。軍事因素對國際格局和國家安全的影響上升。世界新軍事變革加速發展,戰爭形態正由機械化向信息化轉變,信息化成為提高軍隊戰鬥力的關鍵因素,體系對抗成為戰場對抗的主要特徵,非對稱、非接觸、非線性作戰成為重要作戰方式。世界主要國家調整安全戰略和軍事戰略,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創新軍事理論,加快軍隊轉型。以信息化對機械化半機械化的軍事技術時代差仍在拉大,世界軍事力量對比進一步失衡。軍事力量對保障國家安全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問題交織,非傳統安全威脅日益嚴重。一些地區熱點趨於緩和,區域安全合作逐步深入,國際反恐鬥爭取得進展,信息、能源、金融、環境安全領域的國際合作增強,打擊跨國犯罪、防止嚴重傳染性疾病蔓延和進行減災救災的國際努力不斷強化。但天下仍不太平,地緣、民族和宗教等衝突同政治經濟矛盾相互作用,局部戰爭和武裝衝突時有發生,國際恐怖勢力活動頻繁。産生恐怖主義的根源難以從根本上消除,反對恐怖主義將是國際社會的一項長期艱巨的任務。
亞太地區安全形勢基本穩定。亞太依然是全球最具經濟活力的地區,絕大多數國家以發展為主要政策取向,大國關係保持改善和發展勢頭,和平協商成為解決爭端的基本途徑,不同形式的安全對話與合作日趨活躍。亞太經濟合作組織在促進共同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上海合作組織的機制化建設基本完成,並不斷擴大和深化政治、安全、經濟、人文等領域的合作,在促進地區和平、穩定、發展方面的作用進一步顯現。中國與東盟國家建立致力於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合作全面、快速發展。以東盟與中、日、韓為主的東亞合作不斷擴展,促進了區域經濟發展和政治、安全互信。東盟地區論壇作為亞太地區最重要的官方多邊安全對話渠道,對促進地區安全合作發揮了積極作用。朝鮮半島核問題已納入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的軌道,六方會談進程在討論實質問題和推進機制化等方面取得進展。印巴緊張局勢緩解,兩國保持了和平對話勢頭。亞太地區安全形勢中的複雜因素也在增加。美國重組和加強在亞太地區的軍事存在,強化軍事同盟關係,加速部署導彈防禦系統。日本加緊推動修憲進程,調整軍事安全政策,發展並決定部署導彈防禦系統,對外軍事活動明顯增加。六方會談基礎尚不牢固,解決朝鮮半島核問題仍存在不確定因素。恐怖主義、分裂主義、極端主義威脅依然嚴峻,走私、海盜、販毒、洗錢等跨國犯罪活動猖獗。許多國家面臨消除貧困、實現可持續發展、加強公共衛生安全等方面的艱巨任務。
台灣海峽兩岸關係形勢嚴峻。陳水扁當局肆意挑釁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圖謀分裂中國的“台獨”活動明顯升級。它不斷鼓吹兩岸“一邊一國”的分裂主張,利用公投進行“台獨”分裂活動,煽動島內民眾仇視大陸,大規模購買進攻性武器裝備。它並未放棄通過制定所謂“台灣新憲法”走向“台獨”的企圖,仍然伺機利用所謂“憲政改造”製造重大“台獨”事變。“台獨”分裂活動日益成為破壞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危害臺海兩岸及亞太地區和平與穩定的最大現實威脅。美國多次重申堅持一個中國政策、遵守三個聯合公報、反對“台獨”的立場。但是,美國繼續提升售臺武器的數量和質量,向台灣當局發出錯誤信號,不利於臺海局勢的穩定。
在一個多元多樣又相互依存的世界中,中國國家安全環境總體得到改善,但也面臨新的挑戰。惡性發展的“台獨”勢力、新軍事變革引起的軍事技術差距、經濟全球化趨勢發展帶來的風險和挑戰、長期存在的單極和多極矛盾,對中國的安全具有重大影響。無論國際風雲如何變幻,無論遇到什麼艱難險阻,中國都將堅決維護國家主權和安全,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同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第二章 國防政策
中國堅持走和平發展的道路,堅定不移地奉行防禦性的國防政策。中國的國防是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安全保障。加強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維護國家安全統一,確保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順利進行,是中國國防的主要任務。中國的國防政策以國家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服從和服務於國家的發展戰略和安全戰略。中國緊緊抓住並充分利用本世紀頭二十年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堅持發展與安全的統一,努力提高國家戰略能力,運用多元化的安全手段,應對傳統和非傳統安全威脅,謀求國家政治、經濟、軍事和社會的綜合安全。
中國維護國家安全的基本目標和任務是:制止分裂,促進統一,防備和抵抗侵略,捍衛國家主權、領土完整和海洋權益;維護國家發展利益,促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不斷增強綜合國力;堅持國防建設與經濟建設協調發展的方針,建立符合中國國情和適應世界軍事發展趨勢的現代化國防,提高信息化條件下的防衛作戰能力;保障人民群眾的政治、經濟、文化權益,嚴厲打擊各種犯罪活動,保持正常社會秩序和社會穩定;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堅持互信、互利、平等、協作的新安全觀,爭取較長時期的良好國際環境和周邊環境。
制止“台獨”勢力分裂國家,是中國武裝力量的神聖職責。中國政府繼續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和現階段發展兩岸關係、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的八項主張。只要台灣當局接受一個中國原則、停止“台獨”分裂活動,兩岸雙方隨時可以就正式結束敵對狀態,包括建立軍事互信機制進行談判。中國人民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分裂活動,堅決反對任何形式的外來干涉,堅決反對任何國家向台灣出售武器或與台灣進行任何形式的軍事結盟,決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方式把台灣從中國分割出去。如果台灣當局鋌而走險,膽敢製造重大“台獨”事變,中國人民和武裝力量將不惜一切代價,堅決徹底地粉碎“台獨”分裂圖謀。
為適應國際戰略形勢和國家安全環境的變化,迎接世界新軍事變革的挑戰,中國堅持積極防禦的軍事戰略方針,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走複合式、跨越式發展道路。人民解放軍適應世界軍事發展的趨勢,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逐步實現由機械化半機械化向信息化的轉型。立足國情和軍情,堅持以機械化為基礎,以信息化為主導,以信息化帶動機械化,以機械化促進信息化。推動火力、機動力和信息能力的協調發展,加強以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為重點的作戰力量建設,全面提高軍隊的威懾和實戰能力。——實施科技強軍。人民解放軍依靠科技進步提高戰鬥力,實現由數量規模型向質量效能型、由人力密集型向科技密集型的轉變。實施人才戰略工程,培養高素質新型軍事人才。加強高新技術武器裝備發展,改造現役武器裝備,形成系統配套的武器裝備體系。創新和改進訓練體制、方式和手段,推動軍事訓練向更高層次發展。依靠國家經濟科技發展,提高科學管理水平和軍費使用的整體效益,走投入較少、效益較高的軍隊現代化建設道路。——深化軍隊改革。人民解放軍根據現代戰爭形態的變化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的要求,堅持在改革創新中謀發展、求突破。創新發展軍事理論,探索信息化條件下建軍和作戰的規律。按照精兵、合成、高效的原則,以組織結構調整和指揮體制改革為重點,建立和完善規模適度、結構合理、機構精幹、指揮靈便的軍隊體制編制。進一步調整和規範軍人與國家、軍人與社會以及軍隊內部的關係,形成有利於調動官兵積極性的政策制度。
——加緊軍事鬥爭準備。人民解放軍立足打贏信息化條件下的局部戰爭,突出加強武器裝備建設、聯合作戰能力建設和戰場建設。堅持人民戰爭思想,發展人民戰爭的戰略戰術。適應一體化聯合作戰的要求,建立能夠充分發揮武裝力量整體效能和國家戰爭潛力的現代作戰體系。加強針對性演練,提高應對危機和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開展軍事交流與合作。人民解放軍貫徹國家對外政策,發展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的軍事合作關係。參與聯合國維和行動和國際反恐合作,開展多種形式的軍事交流,建立軍事安全對話機制,營造互信互利的軍事安全環境。參加非傳統安全領域的雙邊或多邊聯合軍事演習,提高共同應對非傳統安全威脅的能力。學習和借鑒外軍有益經驗,有選擇地引進先進的技術裝備和管理方法,促進軍隊現代化建設。
第三章 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人民解放軍按照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目標,深化改革,銳意創新,加強質量建設,積極推進以信息化為核心的中國特色軍事變革。
裁減軍隊員額20萬堅定不移地走中國特色的精兵之路,是軍隊建設的既定方針。二十世紀八十年代中期以來,中國已經完成兩次大規模裁軍,共裁減軍隊員額150萬。2003年9月,中國政府決定,2005年前再裁減軍隊員額20萬,軍隊總規模將保持230萬人。這次裁軍在壓縮規模的同時,著重優化結構、理順關係、提高質量。
改善官兵編配比例。通過精簡機構,減少副職領導幹部、部分幹部崗位改由士官擔任或實行聘用制等,大幅減少幹部數量,使全軍官兵的編配比例得到優化。完善領導指揮體制。重點精簡軍以上機關和直屬單位,減少指揮層次,健全作戰指揮體系,強化指揮功能。調整機關職能,撤並部門,減少內設機構和人員,機關機構和人員均減少15%左右。
優化軍兵種結構。精簡陸軍,減少裝備技術落後的一般部隊,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優化部隊內部編成和軍兵種規模結構,提高各軍兵種高新技術部隊的比例。
深化聯勤保障體制改革。繼續實行以軍區為基礎的聯勤保障體制,擴大聯勤保障範圍,精簡後勤機構和人員,將軍兵種領導管理的後方醫院、療養院和通用物資倉庫劃歸聯勤系統統一整編。逐步實現三軍一體化的聯勤保障體制,提高綜合保障效益。
調整院校體制編制。健全軍地並舉培養軍事人才的體制和制度,加快建立和完善以任職教育為主體、軍事高等學歷教育和任職教育相對分離的新型院校體系。按照規模化、集約化辦學的要求,優化院校體系結構,精簡部分軍地通用或同類數量偏多的院校,合併同駐一地或任務相近的院校。
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人民解放軍在繼續重視陸軍建設的同時,加強海軍、空軍和第二炮兵建設,謀求作戰力量結構協調發展,提高奪取制海權、制空權以及戰略反擊能力。
海軍擔負著保衛國家海上方向安全、維護領海主權和海洋權益的任務。海軍擴大近海防禦作戰空間和防禦縱深,加強、完善海戰場建設,增強在近海遂行海上戰役的綜合作戰能力和核反擊能力。按照精幹、頂用的原則,減少領導指揮層次,對各種作戰力量進行科學編成,突出海上作戰兵力特別是兩棲作戰兵力建設。加快更新海軍武器裝備,重點發展新型作戰艦艇,以及多種專用飛機和配套裝備,提高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和遠程精確打擊能力。參加諸軍兵種聯合演練,提高聯合作戰能力和海上綜合保障能力。空軍擔負著保衛國家領空安全、保持全國空防穩定的任務。空軍適應信息化空中作戰要求,逐步實現由國土防空型向攻防兼備型轉變。重點發展新型戰鬥機、防空反導武器、信息作戰手段和空軍指揮自動化系統,培養適應信息化空中作戰的複合型人才,加強多兵種、多機種合同作戰訓練,提高空中打擊、防空作戰、信息對抗、預警偵察、戰略機動和綜合保障能力,努力建設一支總體規模適度、編成結構合理、武器裝備先進、系統配套集成、信息支援和作戰手段完備的空中防衛作戰力量。
第二炮兵是保衛國家安全的重要戰略力量,主要擔負遏制敵人對中國使用核武器、遂行核反擊和常規導彈精確打擊任務。第二炮兵通過加強導彈武器的改進和研發,提高導彈武器和指揮、通信、偵察等配套裝備的信息化水平,初步形成核常兼備、射程銜接、威力和效能明顯增強的武器裝備體系。建立了以工程院院士和導彈專家為骨幹的人才隊伍,超過70%的軍官具有大學本科以上學歷。運用高科技手段進行訓練改革,縮短新型武器裝備形成戰鬥力的週期。緊貼作戰實際,開展導彈發射訓練和近似實戰條件下的戰備演練,部隊的快速反應和精確打擊能力不斷提高。
推進信息化建設
人民解放軍把信息化作為現代化建設的發展方向和戰略重點,堅持應用主導、創新求實、人才為本、跨越發展的總體思路,積極開展信息化建設的研究和實踐。
二十多年來,人民解放軍以指揮自動化建設為重點,著力提高軍隊作戰領域的信息化水平。組織實施了一批軍事信息系統重點工程,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各級指揮機關和作戰部隊指揮手段明顯改善,計算機等信息技術設備在軍隊日常業務工作中日益普及,作戰信息保障能力有了很大提高,主戰武器系統信息技術含量不斷增加。中央軍委先後批准頒布《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自動化建設綱要》、《中國人民解放軍指揮自動化條例》,明確了指揮自動化建設目標和有關政策法規。
新世紀新階段,人民解放軍致力於全面推進以軍事信息系統和信息化主戰武器系統建設為主體、以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為支撐和保障的軍隊信息化建設。在信息化建設中,堅持戰鬥力標準,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加強集中領導和統籌規劃,創新軍事理論和作戰思想,優化管理體制和部隊編制,完善法規和標準體系,重視培養信息化人才。加強軍事信息系統建設,加快主戰武器裝備的信息化改造,充分開發利用各類信息資源,注重提高系統互聯互通和信息共享能力。利用國家和社會信息化發展的有利條件,建立軍民結合的科研生産體制和信息動員機制,實現軍隊信息化建設與國家信息化建設的相互促進。
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人民解放軍把武器裝備作為加速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重要物質技術基礎,依託國家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適應國家安全需要,不斷加快武器裝備現代化進程。為增強打贏信息化條件下局部戰爭的能力,人民解放軍武器裝備建設注重頂層設計,堅持走以信息化為主導、機械化信息化複合發展的道路,努力建設規模適度、結構合理、精幹高效、整體優化的現代化武器裝備體系。優先發展高新技術武器裝備。加大科研攻關力度,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研發新型信息化作戰平臺和精確制導彈藥,研製新型電子對抗裝備,著力增強精確打擊能力和信息作戰能力。
加快改造老舊裝備。一批技術落後、性能下降、使用維修成本高的老舊裝備正在逐步退出現役。有選擇、有重點、有步驟地改造部分現役主戰裝備,通過“嵌入”先進技術,研製新型彈藥,整合指揮控制系統,恢復或提高了現役武器裝備的戰術技術性能。
不斷提高裝備綜合保障水平。堅持立足現有裝備,把武器裝備成建制、成系統形成作戰能力和保障能力建設擺在重要位置。適應主戰裝備發展,配套研製新型通用和專用保障裝備,加強以新裝備為重點的維修和技術支援力量建設,重點加快培養新裝備的使用、維修和管理人員,使部隊裝備的綜合保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保證了軍事鬥爭準備的需要。
實施人才戰略工程
2003年8月,中央軍委制定實施軍隊人才戰略工程規劃,提出力爭經過一二十年的努力,擁有一支懂得信息化戰爭指揮和信息化軍隊建設的指揮軍官隊伍,一支善於對軍隊建設和作戰問題出謀劃策的參謀隊伍,一支能夠組織謀劃武器裝備創新發展和關鍵技術攻關的科學家隊伍,一支精通高新武器裝備性能的技術專家隊伍,一支能夠熟練掌握手中武器裝備的士官隊伍。人才戰略工程分兩個階段實施:2010年前使全軍人才狀況明顯改觀,作戰部隊人才建設大幅躍升;2011年到2020年,實現人才建設大的跨越。
近年來,人民解放軍發揮軍隊院校培養人才的主渠道作用,生長干部培養已基本實現本科化,軍隊院校職能正在由以學歷教育為主向任職教育為主轉變。逐步實現軍地通用人才主要依靠普通高等學校培養,已有90余所普通高等學校承擔為軍隊培養幹部的任務。實施“高層次人才強軍計劃”,近30所重點普通高校為部隊培養了一大批緊缺專業碩士。在軍事院校開辦中青年幹部培訓班、大軍區職和軍職領導幹部高科技知識培訓班、軍兵種知識交叉培訓班等班次,選送數百名軍隊幹部入中央和省級黨校學習。有計劃地組織作戰部隊師旅主官出國考察,增加軍事指揮軍官出國留學數量。
加強聯合訓練
人民解放軍適應現代戰爭的主要特點和樣式,加強各個層次的諸軍兵種聯合訓練,提高聯合作戰能力。深化聯合戰役訓練。全軍以作戰任務為牽引,突出針對性訓練、聯合作戰訓練和高級領率機關訓練,成功組織了一系列重大聯合戰役訓練活動。強化作戰問題的研究演練,加強作戰理論、訓練法規和網絡系統等基本建設,探索聯合戰役的作戰指導、作戰指揮和訓練方法,提高了各級指揮員組織指揮聯合作戰的能力。
開展聯合戰術訓練。為適應戰術層次聯合作戰的需要,全軍通過區域協作的形式,使駐地相鄰的諸軍兵種部隊打破軍種界線,加強聯絡與合作,開展聯合戰術訓練。2003年9月,總參謀部在大連地區組織全軍軍事訓練區域協作觀摩交流活動,總結開展軍事訓練區域協作經驗,探索聯合戰術訓練新途徑。
改進聯合訓練手段。經過多年的發展,基地化訓練、模擬化訓練、網絡化訓練取得明顯進展。全軍各種類型師、旅、團級作戰部隊的合同戰術訓練初步實現基地化,初步建成各軍兵種戰役、戰術指揮訓練模擬系統和“全軍院校作戰(聯合)實驗室訓練模擬系統”,建成各軍區、軍兵種和各級指揮院校局域網互聯互通的軍事訓練網絡系統。培養聯合作戰指揮人才。院校加強聯合作戰教育,初級指揮院校進行聯合作戰基礎知識教學,中級指揮院校進行各軍種戰役、軍種合同作戰教學,高級指揮院校進行戰略研究和聯合戰役教學。部隊通過開展崗位練兵和區域協作訓練,採取集訓、相互觀摩、學術研討和聯合演習等方式,進行軍兵種知識和聯合作戰知識學習,促進聯合作戰指揮人才的成長。
深化後勤改革
人民解放軍繼續推進後勤改革的深化、拓展、配套,努力提高快速、高效、綜合的保障能力。
推進三軍一體化保障進程。從2004年7月開始,在濟南戰區進行大聯勤改革試點。實行聯勤機關三軍一體。將目前的軍區聯勤部改稱軍區(戰區)聯勤部,作為戰區三軍部隊聯勤工作的領導機關,聯勤部機關的軍兵種幹部比例由原來的12%增至45%。實行保障力量三軍一體。將戰區內軍兵種領導管理的後方倉庫、醫院、療養院和物資、工程等後勤保障機構,全部劃歸聯勤系統,進行統一整合、統一建設、統管共用。實行保障內容三軍一體。戰區內三軍部隊的後勤保障,不再劃分通用保障和專用保障,統一由聯勤系統組織實施。實行保障渠道三軍一體。將目前對軍兵種部隊保障的多個渠道,調整合併為聯勤系統一個渠道,減少供應保障環節,提高效率,形成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開展後勤裝備科研。兩年來,共完成92項新型後勤裝備的試驗定型,後勤裝備體制項目定型率達到93%,基本形成專業門類齊全的新一代後勤裝備體系,部分裝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2004年4月,舉辦第四屆北京國際軍事後勤裝備技術展覽會。26個國家和地區340多個廠商參加展覽,16個國家軍事後勤代表團應邀出席展覽活動,並參加國際軍事後勤裝備技術發展戰略研討。深化醫療保障制度和社會化保障改革。2004年5月,全軍在先期試點和擴大試點的基礎上,全面推行以分類保障、合理醫療、統定管理、持卡就醫為主要內容的醫療保障制度改革。建立了軍人免費醫療、隨軍家屬優惠醫療、軍隊職工保險醫療相結合的新型醫療保障制度,提高了醫療服務質量和保障水平。出臺軍隊職工工資總額包乾管理辦法和分流安置經費補助等政策,重點解決軍隊職工分流和轉制問題。全面推行住房分配貨幣化、供應市場化、管理社會化,加大住房補貼兌現力度,提高軍人購房能力。
創新政治工作人民解放軍堅持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根本原則和制度,把思想政治建設擺在首位,創新政治工作的內容、方法、手段和機制,充分發揮政治工作的服務保證作用和作戰功能。
2003年12月重新修訂頒布的《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堅持把政治工作作為實現黨對軍隊絕對領導和軍隊履行職能的根本保證,明確提出政治工作是構成軍隊戰鬥力的重要因素,強調發揮政治工作的作戰功能。全軍廣泛開展中國特色軍事變革主題教育,深入進行戰時政治工作的研究演練,加強各軍兵種和執行特殊任務部隊的政治工作,強化軍隊職能教育,增強憂患意識,激發練兵熱情,培育部隊的戰鬥精神和優良作風。
人民解放軍堅持依靠法規制度推動政治工作創新發展。2004年4月,中央軍委頒布《中國共産黨軍隊委員會工作條例(試行)》,進一步明確了全委會、常委會、書記和委員的職責,完善了黨委議事決策的程序和原則。2004年2月,中央軍委頒布《關於加強軍隊高中級幹部教育管理的若干規定》,制定和完善了團級以上幹部個人學習檢查考核、專項教育、誡勉談話、思想政治素質考查、述職述廉、重要工作履職報告等制度。
人民解放軍重視思想文化建設。2001年至2002年,中央軍委共撥款1.4億元用於軍隊基層文化建設。近兩年,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相繼聯合印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化裝備管理暫行規定》和《軍隊基層文化建設暫行規定》。從2003年起,全軍基層文化器材列入標準經費供應,實行列裝管理。2004年5月,召開全軍文藝創作座談會,制定全軍文藝創作五年規劃。軍隊每年出版2800多種圖書和音像製品。各部隊開展豐富多彩的軍營文化活動,促進了全面建設和戰鬥力的提高。
依法從嚴治軍
人民解放軍貫徹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方針,加強軍事法制建設,提高正規化水平,增強部隊戰鬥力。注重把治軍的優良傳統和中國特色軍事變革的要求用法規的形式確定下來,規範軍隊建設的各個方面。在新的歷史時期,軍隊先後頒布和修訂了《中國人民解放軍內務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紀律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隊列條令》、《中國人民解放軍司令部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政治工作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後勤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裝備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訓練條例》、《中國人民解放軍警備條令》以及新一代作戰條令等一大批軍事法規,已基本形成以條令條例為主體的軍事法規體系。2003年4月,中央軍委頒布《軍事法規軍事規章條例》,規範了軍事立法工作。2004年1月,根據中央軍委的指示,全軍和武警部隊對現行軍事法規、軍事規章進行全面清理,統一組織編印軍事法規和軍事規章彙編,為從嚴治軍提供法規依據。全軍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和條令條例學習,舉辦不同層次的條令集訓,引導官兵依法履行職責。
維護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的權威性、嚴肅性,嚴格按照條令條例管理部隊。把作風紀律建設貫穿于經常性教育和管理,使官兵自覺遵守條令條例和規章制度。通過嚴格的訓練,培養部隊嚴整的軍容、嚴明的紀律和雷厲風行的作風。2003年8月,中央軍委修訂頒布《軍隊基層建設綱要》,推動了基層戰備、訓練、工作和生活秩序的正規化。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總裝備部兩次組成聯合工作組,對全軍從嚴治軍情況進行全面檢查。全軍和武警部隊按照中央軍委的要求,開展整頓治理工作,促進了依法治軍、從嚴治軍方針的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