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博物館動態

首都博物館舉辦禦馬搖鈴生肖主題展


發佈時間 :2014年02月14日 15:2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藝術報 | 手機看視頻

黃釉大鞍馬(隋)

黃釉大鞍馬(隋)

三彩馬(唐)

三彩馬(唐)

小瓷馬(民國)

小瓷馬(民國)

    馬鐙和馬鞍是重要的馬具。20世紀50年代,長沙西晉墓出土的陶馬鞍橋左側垂有三角形單只馬鐙,1965年出土于遼寧省朝陽市北票北燕馮素弗墓的一對長柄馬鐙是目前考古發現最早的雙馬鐙實物。此件隋代陶馬,鞍、鐙俱全,是首都博物館收藏的馬造型器物中最早的反映齊備馬具的一件實物。

  馬作為財富與身份的象徵,自商周時期就是一項重要的陪葬物品。不同身份等級的人所乘車輛的馬匹數量有嚴格的等級控制,這點從天子駕六遺址中便可知曉。從早期真的車馬陪葬到後來的陶馬,其財富的象徵意義一直沒有改變。唐代三彩陶器盛行,馬的形像是唐三彩的重要題材。

  此組小瓷馬的高度僅有4至5厘米,它們的創造者在方寸間精雕細琢了馬不同的動勢與神態,肌肉、五官乃至鬃毛都刻畫入微,不僅造型準確,同時帶有西方雕塑風格。

  用滿語寫一幅福字,將吉祥話帶給最愛的家人;與爸爸媽媽一起學做傳統福袋,聆聽“年年有餘”、“魚躍龍門”的傳説故事;欣賞純正的老北京傳統曲藝文化,京腔京韻賀新春……今年春節,小朋友們、老人們還有很多觀眾,在首都博物館裏都找到了屬於自己的樂趣。而令更多觀眾印象深刻的,是過年期間為期7天的馬踏祥雲猜燈謎活動。在挂滿燈籠、被佈置得紅紅火火的“禦馬搖鈴”展廳裏,“絞盡腦汁”破解出飽含豐富文化知識的燈謎後,還能獲贈一份館方精心準備的節日禮品,那股興奮勁兒恨不得現在還沒過去呢。

  1月23日農曆小年至3月23日,由首都博物館主辦的“禦馬搖鈴”展覽,可謂博物館裏過大年系列生肖主題展中又一個獨具特色的年味展。展覽由“乘馬在廄”、“馬鳴風蕭”和“鞍馬生活”3個部分組成,分別展示了人們馴馬為出行工具、與馬為戰友馳騁沙場,以及馬在人們生活中與思想上的影響等內容,突出了一直以來馬與人類的密切關係。

  “禦馬搖鈴”展覽以唐代十二生肖陶馬俑作為開篇,表現馬作為十二地支之一所代表的時間概念。後面的展品中,展現最多的要算是馬的威武了。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吸取與匈奴騎兵作戰失敗的教訓,著手進行胡服騎射的變革,拉開中原諸侯王組建騎兵部隊的序幕,自此,騎兵成為獨立兵種。魏晉南北朝時,重甲騎兵的戰馬也同武士們一樣披掛鎧甲,還有後來著名的昭陵六駿,唐太宗李世民將在唐朝建立前先後騎過的戰馬,用青石浮雕的形式立於自己的陵前。這些,策展人通過或實物或圖片或文字的方式進行了解讀,觀眾們也進一步了解了馬在歷史上立下的赫赫功績;此外,還可以在互動區域設置的面部鏤空的“乾隆騎馬圖”後露個頭、拍張照,體味一下“馬上有我”的颯爽英姿,這個頗有新意的展區聚集了不少年輕人。

  當然,展覽中的精品文物還有很多:一組8件民國小瓷馬,將馬的各種動作神態表現得惟妙惟肖,刻畫得細緻入微;道光皇帝之孫載瀛的畫馬立軸在眾多中國畫畫馬作品中獨樹一幟;在展覽的最後,近代著名畫家徐悲鴻與黃胄的駿馬佳作被作為壓軸之選。而序廳中一對來自中南海的銅臥馬更是整個展覽中的亮點,這對銅馬原位於中南海居仁堂。居仁堂原為海晏堂,是1904年建成的一座二層歐式建築,供慈禧專門接待外國女賓之用。這對銅臥馬作為當時的建築裝飾之一,既有皇家雕塑的華貴,又具西方雕塑的體積感和寫實性,有著強烈的時代氣息。

  金蟒穿雲去,紫騮踏雪來。在十二生肖中,馬與人構成的特殊關係沒有任何動物可以取代:交通出行,它是可靠的“工具”,拓展了人們行動的空間;疆場廝殺,它是忠誠的戰友,伴隨將士衝鋒陷陣;邊塞詩詞,它是勇敢的象徵,寄託著英雄們的光榮與夢想。如今,它依舊作為傳統文化的代表,承載著中國人的志向——策馬揚鞭,在新春之際為自己的理想定下目標,再用自己的努力去實現夢想。

熱詞: 首都博物館 禦馬搖鈴生肖主題展 責任編輯:董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