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
客服設為首頁 |
發佈時間 :2014年02月11日 14: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重慶晨報 | 手機看視頻
傳人高正國稱,在煙火中觀看故事很美,但市場不斷萎縮,連生存都難
去年6月申遺時,高正國燃放燦爛的煙火架。 記者 張梁 攝
2月8日,重慶市政府網站正式發佈《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公佈重慶市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産代表性項目名錄的通知》,“永川高氏煙火架製作技藝”位列其中。
昨天,還在走親戚的高正國得知此消息後,激動地説:“真的呀,這是馬年第一喜訊啊!”但高興之餘,他也坦誠地表達出擔憂:“高興是高興,但養不活人啦。”
煙花燃放就像看電影
“永川高氏煙火架製作技藝”,顧名思義,是高姓藝人所創,目前已到了第四代傳人高正國手中。
高正國介紹,他的曾祖父高輝廷是陳食的民間藝人,曾到處拜師學藝。受褶子燈籠的啟發,他在紙扎燈籠的基礎上,將繪畫、煙花、火光及皮影藝術,巧妙結合,製成了煙火架。
經過幾代人摸索改良,才有了現在的煙火架:外形似一個圓桶,高1.5米,直徑1米,四週是燈,中置字畫,層層疊疊、內外連貫,內設若干層,每層若干格,每格內容不一。
燃放時,煙火架挂在高空,在地下點燃“炮子”,引爆煙火架底層的引線機關,進而引燃四週的燈稔子次地亮開,接著,一層層、一格格地從整體中剝離。
這時,有劇情開演了:翻單杠,畫中人物抓著單杠做起大迴環動作;嫦娥奔月,嫦娥從圓桶躍出後,向人群上空飛去;鬥雞,兩隻活靈活現的大公雞,怒目而視,相互爭鬥等等。
此外,還有爆竹聲聲,煙火五光十色。“在絢麗多彩的煙火花中,觀看完整的故事節目,這是我們周圍很多人小時候的一大樂趣。”高正國説。
評審時拿出畢生所學
為了能申報成功,高家付出了許多心血。
去年6月有最後一次評審,正在貴陽打工的高正國和正在珠海打工的弟弟都趕了回來,為的就是完成一次完美的煙火架製作和表演。
煙火架原材料十分簡單,包括篾條、紙、火藥、引線、圖片等,但工序十分複雜。“火功必須到家。火功是製作煙火架的關鍵,包括火藥的製作、佈線、隔火設計等,一個工序不到位,燃放時就會出現差錯。”高正國説。
評審時,他們兄弟倆在專家面前拿出了畢生所學。“我們當時不曉得結果如何,我們只清楚自己已經努力了,今年不行,明年再來。”皇天不負有心人,高正國終於成功了。
光靠煙火架無法生存
“高興是高興,但養不活人啦。”高正國的擔憂並不多餘,煙火架的市場空間正在縮小,現在居民的紅白喜事多是直接請樂隊表演。光靠表演煙火架無法維持生計,高正國才和弟弟外出打工。
煙火架的製作,本身是一項多項藝術綜合,除了會製作,還要懂得操作。“爺爺就是製作技術高超,但操作表演有所欠缺,只有祖父能將兩者結合得最好,我們還有得學。”高正國説。
過去,他們每表演一次,都會引來追隨者,希望學藝。不過在“傳內不傳外”“傳兒不傳女”的規矩下,煙火架技術一直主要由高家掌握,“還有一個考慮,煙火與火藥打交道,搞不好有危險。”
永川文管所專家王昌文一直負責“高氏煙火架”申報工作的撰文。“申報是成功了,但不能僅僅是一個名單,要保住這個技術,還有很多工作要做。”王昌文介紹,包括煙火架技藝在內,永川目前有4個市級非遺項目、1個國家非遺項目。
“打造永川文化軟實力的時候,政府要統籌好這幾項非遺資源,幫助它們拓寬市場。”王昌文給出了自己的建議。
陳食街道從2008年起,每兩年舉辦一次煙火架文化節,下一次是2015年。儘管還有一年時間,但高正國表示,自己和弟弟不會閒著,平時加強訓練,爭取在明年的文化節上獻出最美麗的煙火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