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新聞資訊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靈寶道情皮影戲


發佈時間 :2014年01月24日 15:1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河南省旅遊局信息中心 | 手機看視頻

1

1

在三門峽西部的靈寶市農村,有一種表演藝術非常受農民們的歡迎:一張白幕撐起,背後兩位表演者手持側面形象的人物,或撐或提,使人物變化出各種動作,然後利用光學原理,將這種形象或動作投影于幕簾上,讓正面的觀眾欣賞。而在幕簾的一旁,還有一組人員使用各種民族樂器吹拉彈,配合幕後人的動作或唱出的情節,使整個表演渾然一體,具有圓滿的故事。這就是聞名於世的靈寶道情皮影戲。

道情皮影戲是靈寶特有的一個劇種。除了上述所需要的表演加演奏外,主要特點是用豫西當地方言的唱腔,這種唱腔既包含了生活中的點點滴滴,又附位於所表演的故事情節,最終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2005年夏天,應法國文化部門邀請,靈寶道情皮影戲的傳人們專門赴巴黎進行了為期三個月的訪問表演,期間共表演了百餘場,場場爆滿。一時間,形成了強大的中華文化輻射效應。

據有關史料記載,靈寶道情皮影源於明而盛于清,已有四五百年的歷史。起初,也就是幾個人拿著不同的樂器湊在村頭路邊一起演奏,後來加了一些説唱故事,以至於發展到用剪影來表現,這一組合頗具電影發展史的風格。説到底,也許這是電影的鼻祖,至少電影的問世有這種鄉土文化藝術啟發的元素。

靈寶道情皮影的特色之一是皮影道具。它將傳統的剪紙藝術用在剪造各類人物形象上,所不同的是,使用的材料不是紙,而是動物的皮革。皮影以驢皮和牛皮為多,其中黃牛皮製作的皮影質量最好。其製作方法為:將牛皮在冷水中浸泡6天左右取出,用刮刀刮乾淨,直至呈半透明狀,張挂于墻壁讓其自然晾幹,即可描繪所需圖樣進行或刻或鏤或剪,然後進行染色,最後把刻染好的頭部、手、腿等以及場景局部部位用線疊加連綴在一起,表演時能夠活動自如。特別是人物頭部都是活的,可以根據需要隨時更換。

 

隨著時間的推移,靈寶道情皮影戲從起初的單一型,演變為現代的複合型,即從樂器演奏藝術到剪刻皮革藝術,再到唱腔藝術等,成為一門複雜而有特色的地方藝術。他們所剪刻的皮影道具,本身也是一種藝術的收藏品,其各種人物栩栩如生、色彩鮮明,極具保存價值。如《八仙人物》、《水滸一百零八將》等剪刻皮影作品,還被日本及東南亞的收藏愛好者所收藏。

道情皮影簡便易行,出入方便,所以演出時不像戲劇團那樣麻煩,而是兩隻盛裝道具和樂器的木箱,古時一頭毛驢馱著就走了。到了演出場地,隨即找幾根板凳就開張了。

靈寶道情皮影戲之所以有特色,還在於表演人唱出的唱詞大都是“吼”出來的,具有老腔的味道。在古代鄉村,這種唱法,融合了老百姓的習慣,聽來是一種天籟之音。在唱詞上多用七字、十字聯句,押韻自如,便於識記。一曲曲唱詞簡直是一首首多情優美的詩,既哲理自現,又佳句百齣,既悠揚婉轉,又聲韻和諧。加上他們在幕後靈活的手動表演,讓投影表現出複雜的武打場景,引得觀賞人連連叫好,使寧靜的鄉村多了一份熱鬧。

八十一歲高齡的索辛酉,是靈寶道情皮影傳人之一,曾被河南省授予“民間皮影藝術家”稱號。老人自14歲就開始學習皮影戲表演,60多年來,一直不間斷為鄉親們表演這門藝術。他也是當年赴歐洲出演者之一,雖然年事已高,但他還常被邀請到旅遊景區為外地遊客表演。老人還接待過日本早稻田大學教授稻葉明子的兩次專訪,向其介紹靈寶道情皮影的歷史和藝術原理,供其研究。

2006年,“靈寶道情皮影”被批准為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項目。

熱詞: 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産 靈寶道情皮影戲 責任編輯:董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