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主題展資訊

上海美術作品首次集體亮相中國美術館


發佈時間 :2013年11月11日 16: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雅昌藝術網 | 手機看視頻

“上海美術進京展”開幕現場

“上海美術進京展”開幕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展覽現場

座談會暨新聞通氣會現場

座談會暨新聞通氣會現場

方增先《崑崙月色》

方增先《崑崙月色》

施大畏《長征系列NO.3•湘江血•涅槃》

施大畏《長征系列NO.3•湘江血•涅槃》

丁乙《十示2013-2》

丁乙《十示2013-2》

  11月8日下午,“上海美術進京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幕,這是中國美術首次以集體面貌亮相北京。上海美協主席施大畏在開幕式上感慨有一種“進京趕考”的感覺。為什麼説此次展覽是上海美術首次以整體面貌亮相北京?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談到:1962年中國美術館還未建館成之時,上海花鳥畫曾有過一次進京展覽,這是51年後的全面整體亮相。前不久盧輔聖個展,海派書法進京展相繼舉辦成功,上海美術在走向國際的同時,更應該走向各地。
  “這次上海的朋友是有備而來,以海派百年來的歷史背景為依託,以展覽的形式整體的梳理上海藝術的新面貌。我感受到了一股前進的‘海風’,創新之風向我吹來。”美術史論家邵大箴在此前的新聞通氣會上講到。這股“海風”帶來了長期以上海為創作和生活環境的老中青三代藝術家共102件作品,集中展示油畫、國畫、雕塑、版畫作品,一是名家名作;二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全國美展及歷屆上海美術大展獲獎的作品;三是中青年美術家優秀作品。
  紮根生活土壤 傳承海派精神
  如何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高質量的精神食糧,讓文藝更好地聯絡群眾,是新時期美術工作要關注的重要層面。藝術家深入一線,通過現場速寫、素描、拍照等方式積累一手的創作素材。此次進京展甄選了不少深入生活、有豐厚生活積澱和思考的作品,如《崑崙月色》、《潑墨漓江》、《浦東•浦東》、《記憶•蘇州河的風景》等,反映出上海藝術家積極走出畫室、對生活深入感受,對社會進行廣闊思考的創作態度,真實描繪出時代背景下人民群眾的精神風貌。
  現代時尚作品 引領時代風尚
  上海美術作品通常給人的印像是勇於創新、充滿先鋒精神、個性鮮明、風格多樣,尤其注重形式創新、講究輕鬆、時尚、現代的格調。其實,這只是上海美術的一面,上海美術的另一面是飽含人文關懷,藝術家充滿責任感,作品體現厚重感。上海是新文化運動的發祥地之一,上海美術界有著人文關懷的優良傳統,藝術家深入農村、工廠、部隊描寫生活,創造了大量的優秀作品。如吳湖帆的《慶祝我國第一顆原子彈爆炸成功》、方增先的《粒粒皆辛苦》、賀友直的《山鄉巨變》等。上海的美術作品既有充滿責任感、厚重感的;也有注重藝術本體語言創新、現代時尚的;兩者形成相互輝映、平行發展的態勢,使得上海美術的整體形象更顯豐富。
  出版海派代表作品集 梳理百年海派脈絡
  我們擇選海派美術150餘年發展歷程中最具代表性的18位畫家:虛谷、任伯年、吳昌碩、劉海粟、唐雲、吳湖帆、周碧初、林風眠、賀天健、豐子愷、關良、顏文樑、朱屺瞻、張大壯、吳大羽、謝稚柳、陸儼少、程十發出版《海派百年代表畫家系列作品集》18卷,收錄專題學術文章和歷史年表等資料40余萬字,選用作者不同時期力作3000余幅、珍貴歷史照片近600幅,文字、圖片如躍然紙上的音符,譜寫出海派美術生成與發展的歷史樂章。並將18卷的理論文章結集出版《海派百年代表畫家評論集》、進京展作品結集出版《上海美術進京展作品集》。
  新時代海上藝術倡導多元 開放包容
  20世紀上半葉,海派美術伴隨著城市化的進程得到迅猛發展,中國的油畫、水彩、漫畫、連環畫、新興木刻等藝術樣式相繼發源於上海,而今,作為全國改革開放排頭兵的上海,也應進一步承擔起提升文化質量的義務,海派美術作為海派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要處理好“碼頭”和“源頭”的關係,成為國內外佳作競相呈現的“碼頭”,也要成為本土美術原創活力噴涌而出的“源頭”,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以嶄新的姿態續寫輝煌燦爛、無愧於時代的新篇章。
  據悉,展覽將在中國美術館展至2013年11月19日。(徐婉娟)

熱詞: 上海 美術作品 中國美術館 責任編輯: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