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主題展資訊

羅映球“大景版畫”亮相


發佈時間 :2013年08月20日 15:1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文化報 | 手機看視頻

水口大橋工地(版畫) 44×114厘米 1958年 羅映球 中國美術館藏

水口大橋工地(版畫) 44×114厘米 1958年 羅映球 中國美術館藏

  本報訊 (記者高素娜)今年是已故版畫家羅映球的百年誕辰,日前,“鐵筆如椽——羅映球版畫藝術展”在中國美術館舉行,展出的200余件版畫作品囊括了羅映球自20世紀30年代至21世紀初以來的木刻佳作,同時還展出其木刻原版、木刻工具以及創作手稿等實物和文獻資料。開幕當天,羅映球的親屬將所藏180幅版畫作品和23件木刻原版捐贈給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館長范迪安稱晚年羅映球“將中國畫的山水意境與套色水印木刻技巧結合起來,創作了一大批‘大景版畫’,甚至別開生面地創作了《嘉應風光》、《百牛圖》等長卷版畫,為中國當代版畫藝術的百花園增添了別具情採的鴻篇巨制”。
  “大景版畫”是羅映球通過木刻畫刻製結合套印技法所得,即其自創的“遁刻法”。關於“遁刻法”,羅映球曾這樣描述:“上世紀70年代,我就在油印套色版畫方面,創造了一版多印、復刻迭印的特殊技法;80年代在水印套色上糅合了水墨畫的神韻和版畫的刀味木味,一版多刻、一版多印。運用遁刻法,省料又省時,更有一種特殊的效果。”
  “也許當年父親自創這套‘絕活’的時候從來不曾想過,若干年後這種邊繪、邊刻的技法手段在中國版畫發展過程中會是一場具有歷史意義的變革。其意義正在於絕版方法的出現,不僅解放了藝術家在進行版畫創作時傳統製作方法對畫家思想的禁錮,同時在市場經濟主導的今天,也給予版畫藏家以數量上對於版畫市場價值的信心和保障。”羅映球的兒子羅秋帆説。
  在藝術表現和市場的雙重推動下,絕版水印木刻、絕版絲網版畫等技法手段相繼出現,並迅速被很多版畫家廣泛採用。范迪安説,從學理上考察羅映球的“遁刻法”或雲南思茅的“絕版木刻”,嚴格意義上都應該稱為“減版木刻”,即每一版的刻製過程都是前一版的毀版過程,而作品的最終完成也即預示著版的最終消亡。由於受當時經濟條件和時間的限制,羅映球每件作品的印數都非常有限,彌足珍貴。

熱詞: 羅映球 大景版畫 中國美術館 北京 責任編輯: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