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視頻|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中國網絡展覽館 > 博物館動態

陜西歷史博物館首次揭開文物布展神秘面紗


發佈時間 :2013年08月14日 16:5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日報 | 手機看視頻

工作人員正在對準備布展上櫃的文物進行點交(記者 李明 攝)

工作人員正在對準備布展上櫃的文物進行點交(記者 李明 攝)

  本報訊(記者 文艷 實習生 劉陳洋子)昨日,由陜西歷史博物館籌辦的《巧手良醫——陜西歷史博物館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展》“上展過程體驗”邀請部分觀眾代表親臨布展現場,揭開了這一不為公眾所知工作過程的神秘面紗。據悉,此次展覽是陜博首次舉辦的文物保護修復工作專題展。
  據了解,此次展覽的內容和形式都有別於其他傳統類型的展覽。它的特殊性可以用“三三一”來概括,即以三個參觀階段、三個展覽部分來體現一個主題。
  三個階段為:實驗室觀摩、上展過程體驗、展覽公開參觀。三個部分為:文物修復工藝、文物科學認知、預防性保護三個主題單元。一個主題即是體現文物保護工作不神秘,它和人人有關,每個人的行為都會影響到文物保護。展覽內容豐富、展品眾多、形式多樣,集中展示陜歷博歷年保護修復的文物和相關技術方法,全方位展示文物保護的理念、方法、技術。
  昨日的“上展過程體驗”邀請部分觀眾代表親臨布展現場,觀摩體驗文物的點交、包裝、運輸、固定、輔助展品佈置等一系列布展工作。
  走進展廳,一張鋪著紅絨布的桌子前,工作人員戴著口罩和白手套,正在認真進行文物點交。
  在點交文物的同時,部分文物已進展櫃布展。陜歷博保管部保管科科長胡薇告訴記者,此次展覽處處體現文物保護的理念,如文物展臺使用原木,不刷漆,固定文物時採用魚線而不是膠。“魚線雖然很細,但柔韌性強。可以避免外界晃動對文物造成的損害。”
  在展廳的一處區域,記者發現工作人員正在磚墻上塗白灰泥,原來這是唐墓壁畫傳統製作工藝展示區。保管部副研究館員羅黎説,唐墓壁畫是唐代貴族墓室墻壁上繪製的壁畫,結構考究,最具代表性的結構是磚墻、草泥層、地仗層、顏料層。這一展示是陜歷博保管部文物保護科技人員在多年保護修復研究唐墓壁畫真品的基礎上,探索出的唐墓壁畫傳統製作工藝系統步驟。
  據悉,8月20日展覽將以正常展示正式向公眾開放,屆時將通過130余件實物展品、豐富的圖版説明向公眾介紹文物保護修復理念及文物修復流程,展示金屬、陶瓷、石質、紙質、壁畫等不同材質文物及與之對應的相關修復信息。
  除了常規展覽外,陜歷博還將推出“傳統壁畫製作工藝展示”“體驗工作坊”“博物館之友活動”“展覽講座”等內容,並一直持續到10月30日。
  什麼是點交
  “點交是文物進展櫃的第一步。”陜歷博保管部保管科科長胡薇介紹,所謂的點交並不是簡單的瀏覽和清點文物,而是由庫房文物保管員、登錄人員、展廳工作人員三方同時在場,比照著文物點交單一一仔細檢查文物,查驗其是否跟“花名冊”上的描述絕對吻合。記者看到,工作人員甚至還用手電筒和放大鏡細細觀察,文物上每一處小小的裂縫和殘缺都逃不過他們的法眼。(文艷)

熱詞: 陜西歷史博物館 文物布展 責任編輯:范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