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社區 論壇 博客 播客 | 網絡電視直播 點播 | 手機MP4
打印本頁 轉發 收藏 關閉
定義你的瀏覽字號:
04月22日 CCTV-10 14:30
 重訪:名伶的“臥底”生涯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4月22日 14:30 來源:CCTV.com

楊子榮“打虎上山”

    相關鏈結:>>>節目視頻欣賞


    最後一顆子彈,或者留給對手或者留給自己;拋棄過去,以臥底身份週旋在黑色的世界??這是他藝術生命裏的顛峰。疏離親人和朋友,拒絕信任、忍受孤獨??這是他現實生活中的低谷。在八億人看八部戲的年代裏,《智取威虎山》作為這八分之一,成為了一個時代的標誌。而這部戲裏“楊子榮”的扮演者童祥苓更是因為飾演了 “楊子榮”改變了自己臺前幕後的整個人生。

    《智取威虎山》最早在1958年由上海京劇院排演,之後經過1964年到1967年的集中修改加工,成為了文革期間的八個“樣板戲”之一。期間劇中的主要演員“楊子榮”走馬燈似的一換再換,而最終被選中的卻是當時已被打成反革命的京劇名角童芷苓的弟弟, “童家班”成員之一童祥苓。這一反復甄選後的決定讓童祥苓在幾年的時間裏比任何人都要付出和忍受更多,演出“楊子榮”是他生活裏的全部,是全體“童家班”得以昭雪的一絲曙光,但是演出“楊子榮”更是一個巨大的壓力,不能演砸只能全力以赴。童祥苓像一名真正的臥底,沒有回頭路的捲進了那個特殊時代的風口浪尖裏。

    童祥苓自己形容他與《智取威虎山》劇組的關係是三進三齣“威虎山”,他曾經寫了一本書《“楊子榮”與童祥苓》,細述自己八歲學藝,師從馬連良、後拜麒麟童的學戲經過,更詳盡的回憶了自己飾演“楊子榮”一角的前後始末。在童祥苓的記憶裏,《智取威虎山》是他人生的濃墨重彩。在1967年《智取威虎山》得到毛主席肯定並親自修改後,童祥苓卻因為和姐姐的關係離開了劇組。作為一名演員,那個時候他最多登上舞臺的機會是挨批鬥,在漸漸習慣了寫檢查挨批鬥的生活的時候,童祥苓又被突擊解放了。1969年他開始“戴罪立功”拍攝樣板戲電影。1970年的“十一”國慶,《智取威虎山》在全國公映,它是第一部被搬上大銀幕的“樣板戲”。此時,童祥苓卻又一次離開了“威虎山”。

楊子榮與欒平

     在童祥苓反復進出“威虎山”的日子裏,他的妻子張南雲一直陪伴在身邊。排練的時候送湯送飯,挨批鬥的時候衣不解帶地陪在身邊;拍電影的時候,夫妻兩人分開近兩年,張南雲獨自拉扯兩個孩子,擔當起家庭。一個原本柔弱的女子在丈夫最困難的時候顯示出了她的堅韌。

    “文革”結束後,童芷苓的冤案平反,童家班昔日的輝煌卻難以追回。

    1993年,已經退休的童祥苓幫助兒子在上海延安西路上開了一家小飯館,老兩口一個掌勺,一個看店。很多老戲迷聞訊慕名而來,見到童祥苓後,他們説的最多一句話是:這麼多年了,想再看看您。
 
    敬請關注《重訪?紅舞臺??名伶的“臥底”生涯》。(編導:林子君)

責編:胡麗莉

1/1頁
相關視頻
CCTV-1  CCTV-2    CCTV-3    CCTV-4    CCTV-5        CCTV-6       CCTV-7        CCTV-8  
CCTV-9  CCTV-10  CCTV-11  CCTV-12 CCTV-新聞  CCTV-少兒  CCTV-音樂  CCTV-E&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