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人們稱她為“國臉”,因為她所從事的職業,因為她所處《新聞聯播》這樣一個特殊位置;人們喜歡她,因為她優雅得體的舉止,更因為她清新淡雅的氣質。10月20日晚,剛剛走下直播臺的李修平來到央視國際接受專訪和在線,近距離地接觸,沒有獲得大獎的張揚,一如既往的淡定,人們看到的是一個更加真實恬靜的李修平。
十八年第一次與得獎結緣
李修平87年大學畢業回到甘肅臺,兩年後得以進入中央電視臺,在《新聞聯播》主播席一坐就是18年。也許是巧合,18年前第一次正式出鏡是10月13日,18年過後,獲得自己當選為十佳主持的消息恰巧也是10月13日。這個通常意義上令人擔心的“黑色星期五”,帶給她的卻是這麼一份非同尋常的禮物。
“18年前的第一次上《新聞聯播》,我和張宏民搭檔。那天得到消息,恰巧又是和宏民搭檔。宏民每回都説,這個日子不好,黑色星期五,得加倍小心,別出錯。沒想到就在那天,組長打來一個電話,通知我評上十佳了。印象中,這是自己第一次獲獎。”
李修平戲稱自己到電視臺十幾年,從來沒得過獎,惟一一次披紅挂彩去領獎還是代表組裏去的。得獎確實挺開心,也挺意外,因為從來沒想過。
播音從來不是自己的夢想
以她的性格,讓她更沒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能和播音結緣。
她不是一個積極主動的人,為人做事一貫低調,以她的自然條件,如果不是老師督促,她從不參與學校文藝方面的活動,高考考廣院播音係,更是稀裏糊塗走過來。
當年,廣院恰巧在她所在的城市蘭州設立了西北考點,招收播音和攝影係學生。李修平事先並不知情,跟著一大撥同學,暈乎乎就被老師領著去了。沒有壓力的她輕鬆闖過初試關,並不知道自己得的是面試第一名的成績。回去後,該復習復習,該備考備考,得知同伴中有人參加復試,沒接到通知的她也沒做任何念想。這可急壞了當年的招生老師,左等右等不見李修平,重又打電話核實,才知道這孩子並沒接到通知。正在上課的李修平就這麼突然被老師領著,再次進了考場……五六輪過後,整個蘭州考點只剩下兩人,通知他們進京進行最後考核時,李修平猶豫了,一直以來,她的理想是當個人民教師,從沒做過播音的夢。在家人的鼓勵下,她抱著權且一試的念頭來到北京,行李包裏裝的除了高考復習資料,還是復習資料。站在考場上她還是沒有任何準備,甚至不知道要自備朗誦材料。當時的她,滿腦子想的就是趕緊考,考完回去復習功課……
説到底,她還是沒把廣院太當回事。但也許,這就叫命中註定吧。
既然幹上這一行,三個要求一個都不能少
在世人的眼中,幹新聞當記者,給人的感覺總是風風火火,李修平不是這樣的人,她的內斂和低調,曾經一度,讓自己都産生懷疑,自己到底是不是幹這行的料。其實,作為一個新聞主播,沉穩的性格無形中卻也幫了自己不少忙。
“羅京説做直播經常有如履薄冰的感覺,你覺得呢?”
“這話説得太對了。”
“出過錯嗎?”
“出過啊,我們每個人都出過,但是每個人只能儘量保證少出錯。因為那個壓力實在太大了,有些錯是防不勝防的。”
做新聞直播,最怕的就是突發事件,這種時候稿件來得往往比較晚,而且急,但卻最有新聞價值。通常這時,稿件的清晰度便不能保證。李修平説他們接過各種各樣五花八門的稿子,有橫版有豎版,甚至還有繁體版。心細的她往往在兩人交替播音的過程中,會拿起下一條稿過一遍,哪怕不是自己播,也會幫著把生僻字趕緊查了注上。她説作為一個新聞主播,有三點必須具備:政治素質,業務素質,和心理素質。這三者缺一不可。
銀幕下方的李修平,少了一絲嚴謹,多的是一份活力。生活中的她,其實挺善談,談鋒也頗健。如果留意,你會發現談話中,她擅用各種手勢,與電視中的形象相去甚遠。這,也許是另一種意義上的職業病吧。得失總是相伴的。18年的付出,收穫在不經意之中。(本網記者 艾中)
責編:張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