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俐??在長沙臺的日子(3) |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6年09月11日 17:34 來源:
對於吐字發聲來説,學好普通話只是基礎,最終需要的是普通話的字正腔圓。因此,每天早晨七點以前趕到臺裏練聲,是我最初五年一直堅持的必修課。
市委大樓的頂層是一個空曠而廢棄不用的大禮堂,市廣播電臺就在禮堂的樓下。每天早晨,我從家裏步行二十分鐘趕到臺裏,把辦公室打掃完了之後,就到大禮堂練聲。對於我,那是一天美妙的開始。
説真的,我從來不認為練聲枯燥乏味,相反感到其樂無窮。那是一種十分專心的狀態,你要感受練聲器官的細微變化,要把握整套發聲系統的需要,你的悟性在同那些發聲器官微妙地博弈著:今天你會沮喪,明天就會欣喜若狂。
禮堂空曠而安靜,它使我送出去的聲音産生巨大的回聲,那種回聲讓我陶醉。我要不時地提醒自己,要辨別回聲的假象,要找到自己真實的聲音。那也是一種博弈,本能的感官欣賞和理智之間的博弈。
發聲是美好的,氣息和位置在意念上高度統一才能發出美妙的聲音。當我有能力掌握氣息和位置的時候,我會大開大闔地唱上一曲,作為我一天練聲的結束。我喜歡結束時的感覺,那種感覺仿佛就是七竅通透,它帶給我愉悅和安寧。
在陶醉於聲音的同時,我會不厭其煩地重復某一個口腔動作,比如打開後槽牙。我習慣性説話牙關緊,牙關緊了,吐字就發癟,聲音也出不來,為此,我必須把後槽牙打開。因為訓練過度,我會在生活中同人説話的時候有意無意地來那麼一下,或者槽牙關節像脫臼了一樣挂在那兒,整個嘴不由自主地張開。一切“怪相”都讓對方錯愕,我的母親更是忍無可忍。我的母親很看重女兒相,她不知道我著了什麼魔,無端生出那等怪樣子,她説,你怎麼像一個神經病,你那是為什麼呀?
練聲的時候沒有老師指點,一切都在自我摸索中進行。我現在的一個小同事,剛從北京廣院畢業兩年,她説她不能想象沒有老師指點怎麼能練。小同事説,在有老師指點的情況下,她到大三的時候才找到感覺,之前根本不知道該怎樣體會。毫無例外,我也經常苦惱,我不知道什麼是對,什麼是不對,我唯一的條件是能根據中央電臺播音員的聲音去辨別和體會對錯。我曾經錯誤地把聲音位置往前提,過於提笑肌,而使整個聲音又白又癟,我至少為此走了兩年彎路。到第四年,我的同事肖曉琳從廣院畢業後回到長沙,在她的熱情幫助下,我更正了一些錯誤觀念,之後,又朝前進了一大步。
就這樣,體會著,歌唱著,不知不覺走過了五年。
聽廣院的老師説過,我的吐字發聲功夫即使在廣院也算好學生。我曾經讓我的聲音很聽話,在廣播電臺錄製廣播劇的時候,我演過小男孩,也演過老太太;我播新聞的時候,人説我的聲音像中央臺的葛蘭,我播專題的時候又像中央臺的虹雲。確實,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這些前輩是我心中頂禮膜拜的偶像,我曾經無數次地把她們的作品錄下來,一字一句地聽,一字一句地體會。我在廣播電臺的八年就是以她們為榜樣和目標,一天天地走過來的。我當時有一個意念,儘管我是市級臺的,但我絕不能小氣,我一定要正,要有大颱風范。我至今還保留了在廣播電臺播評論時的錄音,聲音之通透,句子之規整,讓我現在都難以置信。
青年信箱
現在各個城市都有自己的城市發展口號,我大約記得上海提的是“大氣、精緻、包容”等,杭州提到了和諧一類的概念,總之,口號都想包含各個城市的地理和歷史特點以及理想的發展目標。長沙的口號是“敢為天下先”。
湖南人才情萬丈,也豪情萬丈,有領風氣之先的傳統。也許是這種傳統使然,當初長沙電臺剛開播沒多久,就創辦了一個廣播主持人節目《青年信箱》。當時在全國範圍內,主持人節目還屬鳳毛麟角,少之又少。我記得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初期,只有廣東電臺李一萍的一個主持人節目,後來有了在全國影響較大的中央臺徐曼主持的《空中之友》。如果按時間算,長沙臺的《青年信箱》在李一萍之後,而在徐曼之先。《青年信箱》出臺就紅,紅到什麼程度呢?每週星期四晚上七點半,在那個少有電視的時代,到處都可以聽到由“孫敏燕”主持的《青年信箱》的聲音,那個孫敏燕就是我。
長沙臺的編輯裏有多個文學青年,那時文學很吃香,詩歌和小説統帥了全中國人民的精神家園。我們的編輯已有人在全國的創作評比中拿了獎,作品還拍成了電影,可見他們實力不俗。在我的眼裏,那時他們在辦公室好像除了伏案,身體沒有別的姿勢,他們成天都在寫,寫自己的小説或詩,或者寫公家的各種文稿。他們精力旺盛,才氣縱橫,他們彼此較勁,又彼此欣賞,他們是註定不甘平庸的。有一天,他們當中的兩個人提出創辦一個主持人節目,或許因為他們是青年,他們就本能地想到了為青年服務。改革開放之初,久被禁錮的青年的思想極其活躍。那時的《中國青年》雜誌曾經發表了一篇署名潘曉的文章:《人生的路為什麼越走越窄》,隨即在全國青年中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人生出路的大討論。討論之嚴肅,影響之強烈,波及面之廣泛,都是以後的各式討論所不及的,成為當時中國思想界的一道獨特景觀。青年們渴望知識,渴望出路,渴望自然而然的愛情;他們熱血、躁動、困惑和不安,他們需要有人替他們分擔和分享眼前的一切。
責編:張麗